政大法學院館啟用|見證18年努力與未來法學教育新里程

2025年6月21日,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館正式啟用,象徵18年的努力開花結果。當天,法律界人士、校友及企業賢達共1100多人齊聚見證這一里程碑。新院館是政大高達六成經費自籌的工程典範,展現校友情誼與社會共識。法學院自成立以來,歷任領導者不懈推動發展,此次開館標誌著世代努力的延續,亦為未來的教學創新和實務訓練奠定基礎。新院館融合現代建築理念,以人本設計創造多元學習環境,將支持法學教育的複利效應,推動國際交流及產業法務人才培訓,成為法學教育的新典範。
政大法學院館啟用:法律教育新里程碑
18年籌備一刻 法律大家齊聚見證
2025年6月21日,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館正式啟用,成功落成標誌著18年的堅持與努力終於開花結果。當天,法律界重量級人士、校內外貴賓及超過1100位校友和企業賢達均到場,一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現場氣氛莊重而感人,92歲高齡的司法院前院長翁岳生親自蒞臨,象徵法學傳承的薪火不息。
政大校長李蔡彥在致詞時強調:「這是無數人齊心成就的學習殿堂,請大家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空間,書寫屬於政大的下一頁故事。」在新院館啟動儀式現場,大法官劉鐵錚、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政大前校長周行一教授、法學院前院長郭明政等各界代表均共襄盛舉,見證法律教育新里程的展開。

~ 解鎖語言新世界 ~

想要流利說外語?Enjoy ABC 幫你輕鬆達成目標!
✔ 個人化學習路徑:量身打造,適合你的學習速度。
✔ 互動式課程:遊戲化設計,讓學習充滿樂趣。
✔ 隨時隨地學:手機、平板,隨時開啟語言之旅。
從零到有:新院館的籌建過程
自力籌資寫下高教典範
新院館是政大首座高達六成經費自籌的工程典範,在高等教育資源有限的情形下,這次募資的過程彰顯校友情誼與社會共識。籌建過程橫跨近二十年,從規劃到募款、設計監工到完工,超過1100位校友及企業踴躍捐資,寫下政大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
捐助結構概覽
捐助身份 | 捐贈人數(人) | 經費占比 |
---|---|---|
校友 | 950 | 50% |
企業/業界賢達 | 150 | 30% |
公部門/政府機關 | 25 | 10% |
其他社會人士 | 50 | 10% |
合計 | 1175 | 100% |
工程推手之一、會計師史芳銘表示:「學校對學子的培育是一種長期投資,身為受惠者,更應當反哺。」他強調,這不應僅停留在硬體建設,未來還希望投入教學及研究軟體的永續推動。
院館建設歷程大事記
時間 | 事件 | 內容重點 |
---|---|---|
1995年 | 法律系成立法學院 | 法律系升格,為後續迎來獨立建築奠定基礎 |
2007年 | 新館規劃啟動 | 校方初步評估及規劃法學院新館 |
2010-2020 | 募資階段 | 校友、企業與社會力挺,工程經費自籌度逾六成 |
2022年 | 正式動工 | 迎來新一波教學資源與空間發展 |
2025年 | 正式啟用 | 完成落成及揭牌典禮,正式對內外開放 |

以人為本:政大法學院的世代傳承
歷任法學院領導者的努力
政大法學院自設立以來,歷任院長、系主任及教職員持續奔走,孜孜不倦推動學院發展與教學創新。本次啟用儀式上,現任院長許政賢回顧:「三十年前從法律系升格為法學院以來,經歷各項遷徙波折,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這不僅是硬體的落成,更是世代努力的積累。」
特別表彰王文杰教授,頒授燒磚紀念,肯定其對學院館籌建的堅持與貢獻;新建築亦象徵著對過去的感念及對未來的承諾。
典禮現場嘉賓與貢獻者名單
姓名 | 身份 | 主要貢獻/參與 |
---|---|---|
翁岳生 | 司法院前院長 | 法律界精神象徵 |
李蔡彥 | 政大校長 | 策畫、推動新館落成 |
劉鐵錚 | 大法官 | 支持法學院教學發展 |
周俊吉 | 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 | 企業捐款、社會資源調度 |
周行一 | 前政大校長 | 教育政策及學院升格推手 |
郭明政 | 法學院前院長 | 長期投入法學教育創新 |
史芳銘 | 會計師、校友 | 捐贈推動、社會參與 |
王文杰 | 教授、工程小組召集人 | 新館工程籌辦、精神領袖 |

新世代教學環境與多元發展
硬體空間與設計亮點
新法學院館融合現代建築理念,以人本設計打造舒適、彈性的學習環境。內部空間規劃兼顧教學、研究、討論、休憩四大功能,亦兼具與國際接軌的會議及模擬法庭等專業教室,有助於提升法律人才的實務訓練及跨域交流能力。
新院館主要設施一覽
設施名稱 | 特色與功能 |
---|---|
智慧教室 | 支援互動教學、遠距交流 |
專業模擬法庭 | 實境模擬法庭案件審理、提升實習經驗 |
圖書資訊中心 | 提供完整法律資料、數位資源 |
創新協作空間 | 小組討論、校友交流、產學合作平台 |
多功能講堂 | 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公開講座 |
王文杰教授也表示:「法學院不僅是求知的空間,更是責任與公義的起點。」新一代法律人應珍視這份集體奉獻的成果,將之作為未來成長的動力。
法學教育的正向循環
工程捐贈人代表史芳銘進一步說明,學院未來的發展絕不侷限於硬體,將更重視「軟體建設」——包括教學資源、國際學習機會、學生實習與職涯輔導等。他期許能通過法學教育的複利效應,讓人才與資源形成良性流動。

法學院的展望與社會意義
募資創舉與社會參與
政大法學院館此次落成,象徵著學術界與產業界、校友及社會力一同攜手打造未來。在國內高等教育資金普遍緊張下,「自主籌資、全民成就」的募資創舉,成為其他學院典範。這不僅有助於硬體提昇,更促進社會法治素養、人才培育與產業鏈結。
法學教育未來藍圖
隨著新院館的啟用,政大法學院更具備推動跨領域法學研究、國際法交流、產業法務人才培訓等功能。院方規劃:
- 推出國際交換生及雙聯學位
- 與司法實務界合作模擬訴訟、案例分析
- 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法律論壇
- 建置校友網絡,推動終身學習
- 強化數位資源、提供AI與大數據相關法學課程
這些措施將強化政大法學院在全臺乃至亞洲區域的核心競爭力,很有望孕育更多具國際視野、實務能力兼備的法律人才。

珍惜學習殿堂 展望百年法律根基
隨著法學院新館的正式啟用,政大法學院展現18年奮鬥與堅持的結晶,成為全台法學教育的新典範。這棟現代化建築,不僅凝聚了世代法律人的血汗與夢想,更象徵著對公平正義價值的永久承諾。未來,政大法學院將持續成為知識深化、社會責任、專業引領與公義實踐的平台,陪伴台灣社會邁向法治與多元共榮的嶄新時代。
~ 旅行者的語言神器 ~

準備出國?Enjoy ABC 讓你輕鬆學會旅行必備語言!
✔ 實用短句:點餐、問路,馬上開口說。
✔ 文化小知識:融入當地,旅行更精彩。
✔ 離線學習:無網路也能隨時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