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與就業平台有哪些陷阱?2025年畢業生必須避免的5大錯誤 [Internship and Job Platform Pitfalls? 5 Mistakes 2025 Graduates Must Avoid]

2025年畢業生面臨高度競爭的社會環境,實習與就業平台成為重要的求職管道。然而,虛假職缺、個資外洩、變相收費、勞權未保障、平台審查不嚴等問題依然嚴重。本文從新聞報導角度,深入剖析多項平台常見錯誤與求職陷阱,並提供可靠自我檢查清單與防護建議,協助新鮮人安全避開詐騙與不當招募,為未來職涯開啟安全道路。

當前實習與就業平台環境概覽

求職需求創高 警惕陷阱同步增長

2025年畢業生規模持續成長,以台灣地區為例,教育部2024學年度應屆畢業生高達28萬人。隨著求職潮來臨,實習與就業平台使用量與需求同增,推高平台流量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帶來更多「求職陷阱」操作空間。2023年抽樣調查指出,約8%畢業生曾遇到或接觸詐騙職缺。

平台名稱申訴案件類型案件占比(%)
104人力銀行虛假職缺、收費陷阱32
1111人力銀行資料外洩、假中介24
CakeResume非法收集個資18
LinkedIn海外詐騙、釣魚郵件12
其他異業合作網站亂價代辦、黑名單公司14

資料來源:2023-2024消費者基金會、各大求職網站

實習與就業平台有哪些陷阱?2025年畢業生必須避免的5大錯誤 [Internship And Job Platform Pitfalls? 5 Mistakes 2025 Graduates Must Avoid]|

想要流利說外語?Enjoy ABC 幫你輕鬆達成目標!

✔ 個人化學習路徑:量身打造,適合你的學習速度。
✔ 互動式課程:遊戲化設計,讓學習充滿樂趣。
✔ 隨時隨地學:手機、平板,隨時開啟語言之旅。

五大錯誤與平台常見陷阱解析

一、輕信「高薪無需經驗」職缺

許多實習與就業平台刊登「高薪」「不限經驗」職缺,廣告標榜彈性工時或高獎金,但實際可能涉及:

  • 職務內容與廣告不符
  • 直銷、傳銷陷阱
  • 引誘成為詐騙集團車手或非法帳戶出租

曾有畢業生誤信此類職缺,最終涉入犯罪。應先核查公司背景、搜尋負評或黑名單

過度信賴「官方合作」標榜

部分平台自稱「與知名學校、政府合作」,實質僅自我標榜,履歷有可能外流至不明單位。資訊來源真偽一定要多查證。
建議:參考 報名錯誤類型

二、個資外洩與濫用

忽視個資保護 容易默許外流

部分實習與就業平台個資保護不足,例如預設履歷開放合作商、勾選授權同意時未明示細節,容易導致:

  • 電話/E-mail/身分證等個資販售於黑市
  • 假通知或詐騙電話攀升

每次上傳履歷,記得詳閱個資使用聲明或自行遮蔽不必要資訊

索取證件原件風險高

有些職缺或面試以「核對身份」為由要求交出生份證、畢業證或其他原件。2022年申訴案件中亂索證件年增15%。

證件類型合理作業避免做法
身分證查驗影本、現場閱覽要求留下正本
學歷證書審核影本上交原件
履歷自傳遮蔽敏感資訊過度揭露地址電話

必要僅供影本,紅字、照片處遮蔽部分資訊。

進一步瞭解AI時代學涯陷阱,推薦 英專職涯建議

實習與就業平台有哪些陷阱?2025年畢業生必須避免的5大錯誤 [Internship And Job Platform Pitfalls? 5 Mistakes 2025 Graduates Must Avoid]|

三、變相收費與中介詐騙

保證推介收費

實習與就業平台上常出現「VIP內推、名企保證進」方案,需先收取手續/培訓費,然平台或公司多數金額落袋後即失聯。

收費類型真正必要騙局比重(%)
錄取費60
案件介紹費微乎其微25
行政手續費極罕見15

一般職缺無須任何先繳費。

付費實習與黑心訓練營

標榜培訓、實習卻須自行繳交高額費用,獲得名義證書卻無職場實作機會與保障,須特別小心。
如自我介紹常見錯誤也應注意,參考這篇

實習與就業平台有哪些陷阱?2025年畢業生必須避免的5大錯誤 [Internship And Job Platform Pitfalls? 5 Mistakes 2025 Graduates Must Avoid]|

四、缺失勞動保障

只簽見習協議,未享勞健保

部分職缺讓新鮮人只簽「實習協議」,實質勞雇卻規避最低薪資、勞健保等義務。

無薪試用期不合法

公司稱「頭兩月無薪觀察」,這違法規範,無論見習期或試用期,皆應發給基本薪資與勞動保障。

選錯平台 口碑迷信有風險

  • 部分平台資料審查弱、職缺內容未核實、個資可能大量外流
  • 網紅、社群推介雖吸引人,但多有廣告或佣金成分,並未審查企業真實性,容易誤信推廣

不同英文檢定平台也應自我嚴格把關,詳見 詳細比較

強化防護意識的五大建議

正確辨識職缺真偽檢查表

指標風險警示
公司名稱/統編隱藏或查無無營業登記、疑詐騙
內容浮誇超高薪/無需經驗多半有詐
先繳費收費不合理
面試地點住家/臨時地場地常轉換閃避稽查
勞保條款未保障屬違法

遇疑慮行動指南

  • 保留所有對話、合約紀錄
  • 拒交證件原始資料
  • 向學校、消保、警政查證
  • 損失請記得報警申訴

未來平台與學校建議

平台業者需加強職缺審查和黑名單管理,政府宜推平台認證標章,學校應強化新鮮人詐騙防護與職權教育,減少權益損失。

僅有保持戒心與查證意識,才能在實習、就業浪潮下,平安展開職涯新頁。

準備出國?Enjoy ABC 讓你輕鬆學會旅行必備語言!

✔ 實用短句:點餐、問路,馬上開口說。
✔ 文化小知識:融入當地,旅行更精彩。
✔ 離線學習:無網路也能隨時複習。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