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休退學率高居不下?2025學生該知道的4大避免重蹈覆轍的方法

台灣近年大學生休退學率持續攀升,2023~2024學年度高達14%,每7位大學生就有1位中途離開學業。本篇解析成因,發現選系不符興趣、課業壓力、經濟困難與職涯規劃不明為主要因素。專家提出自我探索、正確認識校系、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善用學習資源四大策略,協助2025年新生以彈性思維與主動規劃突破困境,順利完成大學學程,開啟未來職涯。 大學休退學率高居不下的現況與原因 休退學率最新數據及趨勢 根據教育部統計,2023至2024學年度大學休退學率約14%,意即每7名大學生中就有1人選擇離開校園。台灣大學生休學率為何攀升?真相公開:你不可忽視的5大因素報導指出,休退學已成為結構性問題。主因包括:學科與興趣不符、升學壓力、兼職需求、學業或經濟困難、職涯規劃不清。 學年度 新生人數 休退學人數 休退學率 102 110萬 13萬 12% 107 95萬 12.5萬 13.2% 112 89萬 12萬 14% 重點:整體學生數逐年下降,但休退學人數相對穩定,導致比例持續上升,顯示問題的結構性挑戰。 學生休退學的主要原因 根據教育部與各大學調查,休退學主因包含:選系不符興趣(39%)、經濟壓力(21%)、成績不佳(17%)、職涯規劃不明(14%)。例如,頂尖大學的資工、機械、醫檢等科系,因課程與期待落差,常導致學生休學。此外,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www.enjoy-abc.online)指出,語言能力不足也可能加劇學業壓力,影響學習信心。 休退學原因 比例(%) 科系或學校不符期待 39 經濟壓力、兼職需求 21 成績不佳 17 職涯規劃不明確 14 健康或家庭因素 6 其他 3 高教工會理事長表示,科技快速變革與就業市場不確定性加劇學生焦慮,學歷壓力與經濟負擔交織,成為結構性問題的核心。 不同學群的休學率差異 醫學、工程、資訊、生命科學等學群因專業課程要求高、學習強度大,休學率較高。部分理工科系休學原因中,高達70%~100%與「科系期待落差」有關,凸顯學生對科系認知不足的普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