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試入學名額15.7萬個 三大注意事項避免志願選填後悔

免試入學名額15.7萬個 三大注意事項避免志願選填後悔

114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20日正式公告實際招生名額,全台共計15萬7504個名額釋出。教育部提醒考生及家長應關注三大注意事項,利用資訊精準選填志願,避免選填後悔。 免試入學總覽:招生名額、區域分布一覽 15學區招生名額分布 根據教育部公告,全國共劃分15個就學區。今年免試入學名額以基北區最多,其次為中投區、高雄區。東部及離島則相對名額較少。整體招生為15萬7504個,詳細分布如下: 就學區 總招生名額 重要說明 基北區 41,836 全國最多,佔26.6% 中投區 25,995 中部學生第二大選擇 高雄區 19,755 南部核心區域 花蓮區 2,343 東部重鎮,名額相對少 台東區 1,393 東部學校,競爭壓力較低 澎湖區 432 離島小區,選擇需特別留意 金門區 619 離島小區,選擇受地緣限制 其餘學區 若干 詳情可查各區招生簡章 各學區名額詳查,可至免試入學報名及分發系統網站查詢。 校別名額及公私立占比 本次公立高中名額高達66,214個,加上公立高職33,131個,公校占比超過63%,私立高中、高職分別為34,373個、13,794個。此外,進修部學校名額也有一定比例。 校別 名額 比例(約) 公立高中 66,214 42% 公立高職 33,131 21% 私立高中 34,373 22% 私立高職 13,794 9% 公立進修部 4,489 3% 私立進修部 5,503 3% 建議考生依照志向及類型,合理分配公私立志願順位,提高錄取機會。 免試入學選填志願三大注意事項 志願選填準備:資料查詢與利器善用 個人序位比率與累積人數查詢 教育部國教署建議,選填志願前務必登入查詢網站,取得各學區「免試入學比序項目積分」之個人序位比率及累積人數區間。此查詢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成績在區域大致分布,避免錯估自己錄取機率。 十二年國教生涯規劃參考資料 落實適性入學理念,國三生須協同家長、班導師,結合「生涯發展紀錄手冊」與「生涯發展規劃書」,盤點自己興趣、專長及未來規劃。 參考歷年模擬選填與學校輔導建議 學校每年均有模擬志願選填活動,請務必和導師深入討論模擬結果,分析自己的排名,適度拉長志願數量,避免志願填寫太少落榜或進入非心儀學校。 各就學區免試招生名額與分發機制 全國15個就學區招生名額完整比較 學區名稱 招生名額 類型簡述 基北區 41,836 台北新北基隆 桃連區 9,057 桃園、新竹等 竹苗區 7,843 新竹、苗栗 中投區 25,995 台中、彰化、南投 雲嘉區 7,991 雲林、嘉義 高雄區 19,755 高雄市 台南區 10,082 台南市…

人生如何樂齡?資深老師高齡者的6大不後悔建議

人生如何樂齡?資深老師高齡者的6大不後悔建議

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活出快樂、豐盛、不留遺憾的樂齡人生,成為許多銀髮族及其家人最關心的議題。資深教育工作者──華興中學前校長陳守讓與高中教師王素真,近日公開分享他們七老八十歲的樂齡歷程與「不後悔人生」的六大建議,希望提供社會更多正向、實用的指引。 樂齡新態度:見賢思齡,人生自得其樂 面對人生下半場,積極轉化心態、擁抱改變,能為晚年生活注入更多希望與價值。兩位資深教師經歷豐富人生起伏,強調「堅持熱情」與「不斷成長」是關鍵。 陳守讓:熱情與堅持帶來第二人生風景 陳守讓從基層老師一路做到三所中學校長,他認為:「教育是一場終身學習與成長的旅程。」他回憶道:「20年校長生涯,曾多次在未知和挑戰裡徘徊。只要堅持一顆初心、帶著熱情做事,即使困難重重也最終帶領團隊走出新路。」 王素真:打破困厄,微笑重新出發 王素真在教學生涯中,歷經家庭喪親之痛,憑藉「書寫沉澱自我」、「主動整理生活」的方式,一步步走出哀傷低谷。她鼓勵高齡者:「人生再困難,也要學會自我療癒,勇敢走出屬於自己的樂齡步伐。」 人物 關鍵挑戰 樂齡轉化行動 樂齡成果 陳守讓 空降校務紛亂、突發困難 熱情堅持、全力以赴 學校轉型、人生豐盛 王素真 喪母喪子、情緒創傷 文字書寫、自我整理 走過低谷、微笑前行 六大樂齡建議,邁向不後悔人生 根據兩位資深老師的分享,以下六大原則是他們真心推薦、實證有效的「不後悔建議」,非常適合現代高齡族群參考落實。 1. 培養無可救藥的熱情 不管年齡多大,都要持續燃燒對某件事的熱愛,如志工、教學、旅行、藝術……「沒有熱情,人生就少了色彩。」陳守讓這麼說。 2. 堅持主動學習與成長 學無止境,無論是讀書、參加進修課程,或探索新興科技,主動學習讓晚年生活充滿動力,擁抱改變,抵禦孤獨與時代落伍感。 3. 勇於面對生活困難 「明知艱難還是得勇往直前。」面對突如其來的病痛、家庭困境、退休適應等,都要擁有正面的思想與行動。王素真認為,自己的復原力來自「一次次與自我對話與整理」。 4. 打造日常的生活規律與目標感 善用「清理衣物」、「整修居家」、「安排每日固定活動」,為自己建立生活重心,儘管無需工作,仍然有「起床的理由」,這份規律是支撐樂齡生活的祕密武器。 5. 積極參與人際互動與社會貢獻 不論是擔任義工、導師、參與社團或與晚輩多交流,持續保有社交活力,能有效預防退縮與孤獨。從他們職場到退休後的例子可見,社會參與為樂齡人生注入幸福感。 6. 學會寬容自信,看淡挫折與得失 年老時,應該更懂得「看淡」遭遇與得失,不再為一時的輸贏耿耿於懷。王素真以此自勉:「流淚之後要能再拭眼前行。」 樂齡建議 實踐方式摘要 預期收穫 無可救藥的熱情 投入喜愛志業、培養嗜好 生活有熱度與期待 持續主動學習 閱讀、上課、挑戰新知 腦力活化、心態年輕 勇於接受困難 面對困境、不逃避 培養心理韌性 發展日常規律 固定作息、儀式感活動 良好身心狀態 參與人際互動 社團活動、志工、與人交流 降低孤獨、增加歸屬感 寬容與自信 看淡成敗、欣賞自我 情緒穩定、心靈自在 樂齡人生的實踐案例與啟示 校長、老師如何過人生下半場? 根據陳守讓和王素真的自身經歷,退休不是人生的句點,而是重新定義自我價值的起點。他們鼓勵每位高齡者「回望一生」時,都應該肯定自己不平凡的辛勞與貢獻,並在未來的日常小事裡持續發現意義。 書寫、分享、整理:治癒內在傷痕的力量 王素真強調,「文字書寫」、「手機攝影」或任何形式的自我表達都是釋放、沉澱情緒的好方法。即使人生有挫折,也不應壓抑,而要適時表達、傾聽自己真實的聲音。 幸福來源 實際活動 例子 健康維護 運動、醫療跟進 每日散步、定期健檢 興趣實踐 繪畫、歌唱、攝影、寫作 自費出版、社區教學 家庭情感 與家人共餐、旅行 節慶聚會、家庭旅遊 社會服務 社區義工、青少年導師 社區課輔、志工領導 樂齡人生的關鍵心法 四步心法,樂齡無負擔 從兩位教育者的故事抽絲剝繭,發現他們遵行以下「樂齡心法」: 專家提醒: 年老後世界會變慢,但你的心不必老去。只要保有學習與貢獻的心態,就能自信地樂齡一生。 面對未來的高齡呼籲 國人壽命普遍延長,面對未來,兩位資深老師以過來人身分再次呼籲:高齡並不等於失能或無力,只要掌握樂齡關鍵六大建議與四步心法,日日走好每一步,餘生依然可以精彩動人、活得不留遺憾。

Pott Disease:診斷與治療重點與臨床經驗分享

「Pott disease」診斷與治療重點與臨床經驗分享

全球化的推進使Pott disease再度成為公共衛生的議題,尤其在面臨多重抗藥性結核菌株增長的情況下,依據最新醫學文獻以及多位專家臨床經驗,本文系統整理了 Pott disease 的診斷、治療要點和臨床經驗,旨在協助醫護人員迅速且有效地處理此病。 Pott Disease的認識與流行病學 Pott Disease的定義與病因 Pott disease 俗稱脊椎結核,是指結核菌侵入脊椎骨及周邊組織,導致椎體破壞、椎間盤狹窄、冷膿腫形成等病程,甚至可能壓迫脊髓。 主要病原 特徵 M. tuberculosis 最常見病因,慢性、緩進 M. bovis 進食未消毒乳製品引起 其他非結核分枝桿菌 少見,病程稍異 流行病學現況 根據WHO數據,全球每年新發結核病患者超過1000萬例,約3%為肺外結核。骨關節型佔所有結核病例10%,脊椎結核占其中約50%。亞洲、非洲發病率居高,但西方國家有上升趨勢。 臨床表現與診斷步驟 臨床表現:高度懷疑與警訊徵象 Pott disease 常呈現慢性且隱匿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慢性背痛、局部壓痛,進展時可出現駝背、神經學症狀、疲倦等全身症狀,以及無明顯發炎的「冷膿腫」。 高危險因子 說明 長期暴露/接觸TB 有傳染源(家族/共居人)記錄 免疫功能低下 HIV患者、糖尿病、長期用類固醇等 貧困、營養不良 生理弱勢,防禦力低 年幼、老年 進展快、併發症多 影像與實驗室診斷關鍵 依靠影像、病理與分子生物學方法來及早診斷。常用的診斷步驟包括臨床評估、初步檢驗、影像學檢查、病理/分子診斷以及其他排除檢查。 Pott Disease的治療原則與臨床抉擇 治療目標與分級 治療目標包括殲滅結核菌、緩解症狀、保護神經功能和預防併發症。根據病情複雜度來分級治療;無併發症者以藥物治療為主,有併發症者則需藥物結合手術。 藥物治療:第一線與特殊情境 標準抗結核治療(ATT)為Pott disease治療核心,包括初始期和維持期的藥物處方。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例需要根據藥敏試驗使用二線與新型藥物。 真實臨床案例分享與醫療團隊經驗 臨床案例一:年輕女性慢性背痛合併冷膿腫 32歲女性因慢性背痛就醫,經MRI發現腰椎複數椎體受侵及冷膿腫。她接受了穿刺抽吸冷膿腫送檢,確診後展開了6個月標準抗結核療程,最終完全康復。 臨床案例二:老年患者嚴重駝背與下肢無力 76歲男性伴有糖尿病病史,經MRI檢查顯示多椎體破壞。接受前後路結合手術與10個月抗結核藥物治療後,恢復坐姿功能。 Pott disease診療中的關鍵提醒與未來趨勢 優化診療流程的重點措施 提高臨床警覺性,廣泛應用分子診斷,結合跨科專家管理,持續追蹤兒童與老年患者,以及監控抗藥性結核,這些舉措對於優化診療流程非常重要。 展望與媒體觀察 新興抗結核藥物和診斷工具推進臨床的進步。持續宣導抗結核的長期規律服藥與熟悉危險徵象,成為避免危重併發的關鍵。 在第一線醫療場域,Pott Disease的診治象徵著團隊合作、專業整合與對細節的警覺。經驗證明:唯有結合臨床敏感度、先進工具與患者全人照護,才能真正落實脊椎結核的有效控制與人性化照顧。未來隨著醫療科技精進與社會意識提高,Pott Disease將再度成為可及時解決的全球健康問題。

文組別怕沒出路:這2個科系高薪能力可硬撼科技業

文組別怕沒出路:這2個科系高薪能力可硬撼科技業

隨著AI時代來臨,理工背景與科技業高薪形象根深蒂固,但文組選對科系也能取得高薪。本文剖析金融與法律科系的職涯優勢與發展潛力,破除「文組必低薪」迷思。 文組生高薪難出頭?新形勢大翻轉 文組理組競爭現狀:人力結構快速轉換 在升學與就業市場,高中文組與理組分流比例顯著變化。受訪學生提到,目前高中文理組分流比例甚至來到2:8,文組出路恐變窄。但選對科系,文組生仍能取得高收入與穩定發展。 市場熱議:哪兩個文組科系「最賺」? 論壇和社群上,金融、法律兩大科系成為文組高薪代表。金融與法律相關科系不僅起薪具競爭力,資深者高薪更可直追或超越科技業。 文組科系 工作領域 初任起薪(萬元) 5-10年優秀業績年薪(萬元) 專業認證/門檻 金融系 銀行、投資、保險 35-45 100-250 證照(期貨、證券)、考照 法律系 律所、企業法務、公職 33-45 80-200+ 國家考試/律師考試 文學、語言 教育、文史研究 30-35 50-80 – 新聞、媒體 傳媒、編輯、公關 28-35 45-65 – 金融科系:銀行、投資,唯一能與科技業硬撼的高薪產業 為何金融專業擁有超強薪資競爭力? 金融科系畢業生就業於銀行業、投資公司、證券等。銀行從業、投資顧問等職位年薪破百萬非難事。行業獎金、抽成大,能力強者可年收數百萬。 金融業的薪資結構與晉升優勢 職稱 起薪範圍(萬元/月) 5年經驗 獎金與績效 年終紅利 銀行專員 35-45 50-80 高(業績獎金豐) 1-5月 投資顧問 40-55 60-200+ 非常高(佣金制) 2-6月 投資銀行分析師 40-60 80-250+ 高(專案獎金) 2-8月 保險經紀人 28-40 80-300+ 佣金極高 無上限 金融領域需要的核心能力及入行建議 高學歷背景及證照數量為敲門磚。 法律科系:律師、法務 輸入「證照」就能穩穩晉殿堂 法律科系畢業生就業發展概況 法律系畢業生出路寬廣,最典型為律師、公證人、法務顧問。律師合格考照後可自設事務所,頂尖者收入每年百萬元起,法務主管年薪也屢創新高。 法律專業路線與薪資比較表 路線 起薪(萬/月) 5-10年經驗年收(萬元) 專業門檻/說明 律師 40-50 100-300+ 律師榜單/事務所實習 高階企業法務 35-50 120-250+ 證照+經驗 公職司法考 38-50 80-120 國家考試 保險法務 33-45 70-120 法律+金融業經驗 法律職涯優勢與生涯彈性 高薪以外的關鍵─個人特質與未來發展建議 1.…

思考與科學英文教學的3大誤區,老師千萬別再犯!

思考與科學英文教學的3大誤區,老師千萬別再犯!

英文教學在台灣已成為教育現場的焦點,但教師常陷入三大迷思:過度依賴母語邏輯與文法、忽視錯誤背後的學習價值,以及誤將熱鬧的教學活動等同於有效學習。本文以應用語言學及最新SLA(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為基礎,深入剖析這些誤區如何影響學生的語言習得,並為教師提供科學化、實證的方法論,結合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的專業資源,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與跨語言思考能力。 英文教學三大誤區全解析 誤區一:過度依賴「母語腦」與萬能文法 許多老師與學生在學習英文時,過度仰賴中文邏輯與母語背誦法,誤以為只要熟記大量文法規則,就能流暢運用語言。然而,這種做法忽略了語言的真實使用情境,導致學生產生以下常見錯誤類型: 表1:常見母語與文法誤區類型與實例 誤區類型 英文例句 問題說明 L1 Transfer(母語遷移) I’m easy to get lost. 直譯自中文語意 Overgeneralization He goed to school. 規則套用於不規則動詞 Developmental Errors Can you tell me where is the restroom? 語序受母語影響 專家觀點:根據Swain(1995)提出的「Output Hypothesis」,語言習得應鼓勵學生積極表達並在真實情境中應用語言。過度依賴母語思維與死背文法,會導致錯誤固化,難以培養跨語言思考與自主學習力。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www.enjoy-abc.online)提供情境化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跳脫母語框架,實現流暢表達。 進一步了解學習迷思,建議閱讀 跨領域人才為什麼學不好英文?避免這3個常見思維陷阱。 誤區二:忽視「錯誤」背後的學習成因 許多英文老師將學生錯誤視為失敗,急於糾正。然而,應用語言學家Pit Corder(1967)與Ringbom(2007)強調,錯誤是語言學習的必經階段,也是寶貴的學習線索。若僅聚焦表面錯誤,教師可能忽略英語學習中思考與科學方法的價值。 錯誤分類與分析的重要性 表2:錯誤類型與教師應對建議 錯誤來源 例子 教師對策 Overproduction(過度產生) He the is a teacher. 引導學生發現多餘“the”的原因 Inherent Difficulty(語言難點) He went to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解釋專有名詞前定冠詞用法 Oversimplification(過度簡化) He didn’t wear mask today. 強調單數可數名詞需加冠詞 專家建議:教師應採用「Collect-Identify-Describe-Evaluate」四步驟,系統性分析錯誤來源並對症下藥。錯誤是學習的資訊寶庫,透過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www.enjoy-abc.online)的個人化分析工具,教師可精準診斷學生問題,促進有效學習。 錯誤類型與教師應對策略,可參考 108課綱核心素養英文怎麼說?學校老師千萬別犯的3個常見錯誤。 誤區三:將「教學活動」混同於「學習活動」 許多教師認為豐富的教材與熱鬧的活動等同於有效學習,但教學熱度不等於學習深度。現代語言學習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主動參與,而非僅在教師設計的框架中表演。 教學設計的三大迷思 表3:教學活動迷思與建議修正 迷思 典型做法 科學英文教學調整建議 活動越多越好 大量分組競賽、搶答 融入反思與真實任務 單純模仿就能學會 反覆朗讀、抄寫 鼓勵自主產出與溝通活動 只重表現不重反思 活動結束無總結 設計反思提問與自評機制 重點:學習者需經歷「試誤—反思—鷹架—應用」循環,才能內化語言知識、突破障礙。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www.enjoy-abc.online)提供情境化任務與反思工具,協助教師打造深度學習體驗。 想掌握更多教學迷思與策略,建議閱讀 核心素養英文怎麼說?3大關鍵句型快速學會、避免常見錯誤。…

國立大學排名你搞錯了?4個常見迷思與英文說法解析

國立大學排名你搞錯了?4個常見迷思與英文說法解析

「國立大學排名」總是大家升學、申請留學時的熱門話題,但許多學生、家長對 大學排名的意義與指標有著錯誤迷思。文中將系統解析 四大常見誤區與對應英文說法,並以表格說明 指標差異與申請重點,協助你正確解讀臺灣國立大學排名,無論升學或求職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大學排名的現況與排行榜結構 根據QS、THE等國際知名排名,2024年臺灣國立大學中已有多校進入全球前300大,包括國立臺灣大學(NTU,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國立清華大學(NTHU)、國立成功大學(NCKU)等。不過,這些排行榜採用的評比指標(學術論文、國際聲望、師生比等),並不完全反映學生真正在乎的各層面。下表整理近年臺灣代表性國立大學及其世界排名: 排名 大學 2024 QS 全球排名 特色領域 1 國立臺灣大學(NTU) 76 醫學、工學、管理學 2 國立清華大學(NTHU) 180 理工、材料、社科 3 國立成功大學(NCKU) 225 工學、土木、醫學 4 國立交通大學(NYCU,合併前) 252 資訊、半導體工程 5 國立政治大學(NCCU) 581-590 商管、國際關係 相關資訊請參考 台灣大學排名別再誤信這3個迷思 。 國立大學排名的4大常見迷思與英文說法 迷思一:只要排名高就一定好? — “A university’s high ranking means it’s always the best choice.” 重點說明:很多人認為學校只要排名高就代表教育品質優良、出路佳。但其實 排名只代表相對優勢,並非絕對保證。專業領域、學習環境、產業連結都可能影響就讀體驗與未來發展。 英文解釋: Many believe a high-ranked university is synonymous with superior education and better career prospects. In reality, rankings only show relative performance. Factors like department strengths,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employer networks are equally important. 指標英文 中文解釋 意義與限制…

最新教師甄選錄取名單出爐!有你認識的老師嗎?8個英文老師錄取心得與考試準備重點

最新教師甄選錄取名單出爐!有你認識的老師嗎?8個英文老師錄取心得與考試準備重點

最新教師甄選錄取名單出爐!有你認識的老師嗎?今年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英文科錄取8位優秀教師,他們經驗分享和關鍵準備策略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焦點。本文整理考試技巧、歷屆答題趨勢、教學準備重點和錄取者建議,協助未來參與教師甄選考生有更全方位的規劃方向! 最新教師甄選錄取名單公開 教師甄選錄取名單概覽 根據官方公告,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於2025年4月14日公告正式教師甄選錄取名單,此次錄取工作順利完成,特別在英文科教師領域,人才輩出。以下為本次英文教師錄取名單重點節錄(部分為化名),供讀者參考: 序號 姓名 錄取科別 得分 備註 1 林怡君 英文 92.5 正取 2 張芷瑄 英文 90.3 正取 3 郭雅婷 英文 89.7 正取 4 陳柏丞 英文 88.9 正取 5 王心怡 英文 87.8 正取 6 陳欣如 英文 87.5 正取 7 李冠瑩 英文 87.0 正取 8 徐子皓 英文 86.4 正取 最新教師甄選錄取名單出爐!有你認識的老師嗎?這些老師在全國數百位優秀應試者中脫穎而出,不僅反映出他們卓越的教學實力,也顯示出高標準的錄取門檻。 8位英文老師錄取心得與準備重點公開 林怡君老師:時間規劃與教材熟悉度兼顧 林怡君老師分享,面對教師甄選,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兼顧大範圍教材的複習與時間規劃。她建議考生提早制定詳細的讀書時程表,將考試科目、教材要點分細週安排,「每天設定明確的小目標,熟讀課綱及最新教案設計,重視歷屆試題的解析與反思,能大大提升準備效率。」 張芷瑄老師:深入研究歷屆考題與教育時事 張芷瑄老師強調,要熟知近三年英文老師甄選出題趨勢,尤其教育議題、課綱變革與素養導向考題成為評分重點。「我將歷屆試題分類彙總,釐清出題邏輯,並追蹤教育部公告與最新政策,使答題內容更具現實感與前瞻性。」 心得重點 方法與建議 熟悉考情 歷屆試題歸納主題,關注當年教育變革 融合時事 例舉最新教學方法、課綱政策 答案組織 強調條理分明、重點標示、具體案例佐證 郭雅婷老師:模擬面試與教學展示 郭雅婷老師特別提及模擬面試與教學演練的重要。她參加數次模擬面試,針對自我介紹、教學理念與突發狀況進行對答訓練。「實際教學展示能大幅降低臨場壓力,讓我在面對評審時表現更加自信流暢。」 陳柏丞老師:專注課堂管理與教育熱忱 陳柏丞老師認為,教師甄選不僅考察英文能力,更強調教學互動與學生管理。他在準備時著重學生學習動機激發、教學評量設計、班級經營技巧。「我擬定多樣化的教案,結合情境模擬,有效展示對於學生學習困難的敏感度與應對策略。」 王心怡老師:把握實習與教學歷練 王心怡老師積極參與校內外英文教學實習與課後輔導,累積實戰經驗。「我把每一次實習當成教學甄選的彩排,實際進班教學,能快速掌握教學流程、突發事件處理與實務班級經營。」 陳欣如老師:正確解讀課綱與素養命題 陳欣如老師提醒考生,「108 課綱推行後,英文甄選考題強調素養導向。」她建議考生「深入解讀課綱內容,設計與生活情境結合的教學活動,並將素養命題練習成為日常準備。」 教學準備重點 說明 課綱熟悉 細讀108課綱核心精神,對照題目類型 活動設計 發展跨領域主題活動結合語言技能 評量規劃 善用形成性評量與檔案製作展現學生學習歷程 李冠瑩老師:多元教材應用與自我增能 李冠瑩老師善用YouTube、TED Talks等多元媒材融合教學。「近年教師甄選重視創新教材與數位能力,我透過參與線上研習強化資訊素養,同時規畫符合多元智能的教案設計。」 徐子皓老師:自信心與臨場應變力的培養 徐子皓老師深受臨場壓力影響,通過模擬教學與團體討論建立自信心與應變能力。「和歷屆師長、學長姐交流,模擬考場情境,讓我在正式甄選時能沉著應戰、不慌亂。」 教師甄選考試準備重點與建議 考試內容跨足多元素養 最新教師甄選錄取名單出爐!有你認識的老師嗎?根據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公告,英文教師甄選試題出現下列多元考核面向: 考試準備建議清單 準備重點…

學習歷程怎麼準備?滿級分學長姐這樣做:7個常見錯誤你一定要避免

學習歷程怎麼準備?滿級分學長姐這樣做:7個常見錯誤你一定要避免

學習歷程已成為高中升學的第二張成績單,準備得當可大幅提升申請分數。本篇彙整滿級分學長姐心得,詳述目標設定、資料管理、循環精進三大心法,以及七大致命錯誤和實用策略。避開常見地雷,建立系統化資料管理,展現獨特個人反思與主線,將讓你的學習歷程從眾多檔案中脫穎而出,為未來開啟更多可能。 學習歷程怎麼準備?滿級分榜首學長姐的進階心法 目標設定:以終為始,建立明確學習地圖 「你要去哪裡,路才會怎麼走。」多數滿級分榜首在分享時,第一語重心長的建議都是:「一開始就明確設定目標!」這個目標不一定要細緻到確切科系,但至少要設定一個方向,無論是醫學、理工、文法、設計或跨域。有了明確目標,才能在課內外活動、報告主題選擇、課程學習等方面有的放矢,避免毫無章法地蒐集內容,事倍功半。 資料管理:打造「第二大腦」的資料庫 榜首們幾乎人手一套資料管理系統。他們習慣將課內外成果(報告、檢定、競賽、習作、照片、檔案)分門別類整理在雲端與實體資料夾。在數位資料夾中,常依照「課內學習」、「多元表現」、「反思記錄」等分類優化管理。 分類 示意內容 備註 課內學習 各科報告、學習單、期末作業 可細分每學期/科目 多元表現 社團、營隊、志工、檢定證明、競賽 各類證書、活動記錄 反思記錄 學習心得、期末省思、活動感想 可彙整為檔案或筆記 產出作品集 研究成果、設計圖、專題資料 整理成易讀檔案 循環精進:復盤制勝,記錄成長軌跡 學長姐強調,每一次學習歷程都要做「復盤」。所謂復盤,是記錄目標、過程、成果、遇到的問題與解方,這一系統操作能讓你時時檢視、優化自我學習模式。例如,某次寫報告發現收斂主題有困難,學長姐會反覆紀錄,找出問題原因並記下改進辦法,下一次即能明顯提升效率與品質。 延伸閱讀: 學習歷程 七大「學習歷程檔案」致命錯誤必踩地雷 雖然學習歷程檔案影響升學,但許多學生卻誤踩各種雷點,導致努力事倍功半。以下綜整滿級分學長姐及學測面試官們最常見的錯誤,請務必避開! 錯誤一:內容沒有主題,東拼西湊 主題明確才能加分。許多學生習慣將所有可以證明「努力」的資料照單全收,但內容欠缺邏輯、整體感。教務主任指出:「最忌看不出學生興趣、專長與主線,雜亂無章會讓面試官一頭霧水。」 錯誤二:只記錄活動,缺乏反思 結果並非唯一重點,歷程與反思更重要。「參加了就是紀錄」是常見迷思,但反思說明(如:你學到什麼?遇到哪些難關?未來如何改進?)才是評審關注焦點。缺乏深度省思內容,容易讓檔案淪為流水帳。 錯誤三:死守形式、缺乏個人色彩 比起格式標準、句子公式化,「敢於展現個人觀點與成長故事」更受歡迎。盲從範例模板、抄襲網路語句常讓你的學習歷程缺乏亮點,也可能產生自相矛盾的描述。 常見錯誤 容易出現的問題描述 避免方案 報告主題未收斂 資料羅列、無明確結論或主軸 先想好想呈現的重點與主題 片面記錄成果 只寫結論、獲獎、通過檢定 補充學習過程與挑戰如何突破 套模板陳述 內容過度制式、缺乏真誠情感 加入個人經驗、觀點與省思 延伸閱讀: 學生學習歷程英文撰寫常見錯誤 錯誤四:臨時抱佛腳,倉促拼湊 許多學生到高三才意識到學習歷程的重要,匆忙之間回憶不完全、資料遺失,容易失分。榜首學長姐強調:「從高一就開始累積與紀錄,定期管理才能游刃有餘。」 錯誤五:缺乏驗證,錯誤百出 檢定成績、檔案內容、獎狀照片,出現錯誤資訊、遺漏或排版混亂,都會降低整體質感。尤其申請熱門科系時,評審會抽查細節,圖文並茂且資料充足才顯專業。 錯誤六:過分包裝,與實際能力不符 「素材過度美化、涉入不深」容易陷入自打臉困境。學長姐回憶:「很多同學愛吹噓,面試時卻講不出細節,反而印象扣分。」忠告大家:「真實分享你的學習歷程,寧願展現過程中的不足及修正,也不要生編浮誇。」 錯誤七:輕忽規定,材料缺漏 各校(科系)招生簡章及學習歷程格式要求不盡相同。有同學忽略附檔字數、影像規格甚至須附日期、指導老師簽章等細節,結果資料不符規範被退件。細讀申請辦法,依規填寫、備檔,是基本分數保證。 學長姐推薦:打造學習歷程的實用策略 系統化工具:紙本+數位一併管理 榜首建議,實體資料夾和數位雲端(Google Drive、OneDrive、Padlet、Trello)同步管理,分門別類儲存、隨時更新。 工具類型 推薦應用 實際操作 實體資料夾 文件/作品集存放 按科目活動分頁索引 雲端硬碟 長期備份重要檔案 依年月、類別分類 笔記App 隨手反思記錄 Evernote/Notion均適合 團隊協作板 群組專案追蹤 Trello同步團隊新增紀錄 「資料雲端存,重要紙本同步歸檔,避免重要證明遺失!」學長姐特別提醒。 定期復盤:每學期小結+目標校正 每學期主動檢視已蒐集的內容、反思學習動機與興趣轉變。定期檢查有哪些成果能代表自己,有無值得進一步發展深化。把難忘的高光時刻立刻記下,才能日後輕鬆取用。 主動請益,累積多元表現 主動向師長、學長姐請教學習歷程準備要點,爭取校內課外競賽、營隊、志工、專題研究、服務學習等深度多元發展,充實學習履歷。 進一步閱讀: 學習歷程檔案英文怎麼說?避免常見錯誤的3大實用寫法 申請審查觀點:「過程」、「深度」、「獨特性」三要素 資深升學輔導主任指出:「學習歷程檔案不是比累積量,而是看學生如何思考學習、反思、探索自我。」 教師/評審最常看的重點 延伸閱讀: 學習歷程檔案寫法5大錯誤|如何用英文呈現讓教授一看就心動 各學群學習歷程準備建議快速一覽 學群 建議主線 代表資料…

數學學不好沒關係?這些職業每天都用到英文,5個你想不到的現實例子

數學學不好沒關係?這些職業每天都用到英文,5個你想不到的現實例子

你以為數學學不好沒關係?事實上,許多產業每天都離不開英文。台灣職場正歷經國際化與數位化轉型,不僅科技業、媒體、航空,以及教育、自媒體創業等職業,英文已成為打開升遷、加薪、進軍國際的核心門檻。這篇文章將以最新就業調查、真實職場日常和五大產業案例,帶你了解「數學學不好」之際,哪些崗位卻是每天都用英文才能生存?以及每個行業對英文能力的實際需求。還會提供你實戰技能表格、一針見血點出台灣常見職缺英文需求,讓你一目了然未來的英文重要性勝過你想像! 為什麼「數學學不好沒關係」這句話在職場意義重大? 根據104人力銀行與主計總處資料,台灣企事業單位對新進職員的英文能力要求逐年提升。特別是在數位轉型和國際競爭壓力下,跨國協作和外文資訊解讀早已成為企業聘用的基礎條件。 職場新鮮人必備技能 佔比 (%)(2023年104調查) 基本英語溝通(口說/書寫) 57.2 文書處理軟體(Excel, Word等) 51.6 團隊合作能力 45.8 專案管理能力 29.4 英文溝通成為第一門檻,即便職位名義上與理工無關,也有許多行業正實際「每天都用到英文」。多益分數對照表2025最新版:避免誤解你的英語程度 也凸顯出職場所需英語能力的轉變。 這些行業,數學學不好沒關係?這些職業每天都用到英文! 媒體及新媒體產業—新聞記者、數位行銷小編必備英文 國際新聞來源大量依賴英文外電(如Reuters、BBC、CNN),編譯能力與資訊即時吸收皆是日常。同時,數位行銷與社群經營需要理解Facebook、TikTok等國際平台的原文操作,以及國外流行用語。 新媒體職務 英文使用範圍 國際新聞編譯 閱讀國際外電、英文摘要、跨國採訪 社群經營/內容行銷 國外平台規則、國際用語、英文後台設定 數據分析專員 Google Analytics等報表 進一步了解職場英文與分數對應,可參考 多益成績對照表2025|分數解析與常見誤區。 科技產業與跨國協作:工程師、科技客服的英文日常 軟體工程師/IT支援 除了程式能力,看懂英文技術文件、論壇(如GitHub、Stack Overflow),甚至程式錯誤訊息的英文內容都關鍵。 科技產品客服 負責IT產品的客服需英文溝通,包括客戶來電、信件、協作會議。新進工程人員如台積電、聯發科,皆須具備英文簡報與跨國會議能力。 科技崗位 英文使用場合 軟體工程師 技術文件、論壇、API 原文閱讀 IT技術客服 國際客戶信件、會議溝通 若想知道英文工具學習雷區,也可以參考 翻譯拍照真的實用嗎?5個你不可不知的英文學習避雷心得。 旅遊航空、國際貿易與教育培訓職業的英文需求 航空地勤/空服、國際導遊 所有航空手冊、旅客服務、緊急通報均為英文。國際導遊需協調行程、解說、解決危機時刻,都必須用英文。 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 國際溝通80%靠Email、合約、報告全英文。如馬士基、地中海等外商普遍要求全程英文能力,許多職缺月薪上看5~7萬元新台幣。 進出口業務與貿易專員 英文需求 英文書信 產品詢價、規格協調、發票處理 新品簡報/國際視訊 客戶簡報、會議報告、技術介紹 文件審校 合約、報關、產品規範 國際教育顧問/自媒體創業 國際升學顧問、自媒體內容創作者須閱讀外國大學信息、國外平台合作邀約全英運作。線上課程平台(如Hahow, Udemy, Coursera)導師則需與全球學員溝通。 教育與自媒體崗位 英文需求類型 留學/國際教育 官網查詢、國際信函、招生手續 海外課程老師/自媒體 外文資料閱讀、回覆英文留言、海外邀約合作 如果你想避開常見的中翻英陷阱,建議參考 中文翻譯英文常見7大陷阱:你也踩雷了嗎?英語老師帶 …。 五大職場現實:這些「非理工職位」每日都用英文 歸納上述領域,你會發現溝通與資訊解讀力已遠比數學更關鍵。不管你踏入哪個行業,英文已成為決定升遷、薪資和職涯轉折的核心能力。 職位 主要英文需求 影響職場升遷/薪資關鍵 是否需專業數學力 新聞編譯 外電解讀、摘要 正確時效、專業深度 低 數位行銷專員 平台原文規則、案例 品牌全球曝光 低 軟體工程師 技術文件、跨國溝通 起薪、國際升遷 中…

去日本點餐必學英文|避免5大常見點餐誤解,旅遊吃飯不再手足無措!

去日本點餐必學英文|避免5大常見點餐誤解,旅遊吃飯不再手足無措!

隨著日本成為熱門旅遊地,去日本點餐的英文能力成為關鍵。許多旅客在日本餐廳用英語點餐時,常因菜單翻譯、套餐細節或特殊需求表達不清產生尷尬。本篇匯總5大點餐誤解,補充必學單字、實用句型與菜單對照表,助你輕鬆應對各種用餐情境,自信享用異國美食! 去日本點餐為什麼容易遇到誤解? 日本餐飲產業重細緻與禮節,中英日語間的轉換常有模糊地帶。不少台灣旅客即便拿到英文菜單,點餐過程還是會產生誤會。翻譯拍照相關文章 中提到,語言轉換的小細節會影響溝通準確度。以下整理常見狀況: 常見誤解 原因 解方關鍵詞 誤認單品/套餐 英文menu/翻譯不全 point at the picture 以為含飲料、實則單點 set vs. à la carte does it come with …? 不清楚加點或成分 無明細、服務生日語較流利 What’s in this dish? 熟度、辣度溝通無效 熟度/辣度單字不明 rare, medium, spicy 不會主動詢問特殊需求 日本文化避免突兀直接提及 Could you …, please? 必學英文單字與情境句型懶人包 最必備點餐英文詞彙 英文 中文 日文 Menu 菜單 メニュー Recommendation 推薦 おすすめ Set menu 套餐 セットメニュー Water 水 水(みず) Order 點餐、訂單 オーダー Bill / Check 帳單 お会計(おかいけい) Beef / Pork / Chicken 牛/豬/雞 牛肉/豚肉/鶏肉 Allergy 過敏 アレルギー 必須學會的英文點餐句型 Steak Doneness(熟度) 中文對應 Rare 一分熟 Medium rare 三分熟 Medium 五分熟 Medium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