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高薪工作為何難找?5個常見錯誤讓你與高薪擦身而過 [Why Is It Hard For Fresh Graduates To Find High Paying Jobs? 5 Common Mistakes That Keep You From High Salaries]

新鮮人高薪工作為何難找?5個常見錯誤讓你與高薪擦身而過 [Why Is It Hard for Fresh Graduates to Find High-Paying Jobs? 5 Common Mistakes That Keep You from High Salaries]

新鮮人高薪工作難尋的現象,不僅是市場供需問題,更牽涉到自我求職策略與觀念。本文剖析5大常見錯誤,例如過度重視學經歷、忽略實際經歷與軟實力、盲目追逐熱門產業、不重視就業權益及契約,以及求職信心與行動力不足。只要主動累積經歷、培養軟硬實力、審慎了解產業趨勢及保障權益,新鮮人也能成功跨出高薪第一步。 新鮮人高薪工作的現實落差 高薪職缺減少,競爭更加激烈 2023年,開放給新鮮人應聘的職缺年減15.6%,少了超過5萬個空缺。此外,疫情與經濟趨緩影響,導致企業更趨謹慎招募新人。加上薪資結構變動,新鮮人普遍面臨「起薪天花板」的現象。 職缺類型 平均起薪(萬元) 成長率 錄取難度 金融保險 3.6 +2% 高 資訊科技 4.5 +5% 高 傳產製造 3.2 持平 中 服務業 3.0 -3% 低 高薪職缺多集中在科技與金融產業,但用人單位對能力、經驗的門檻也不斷升高。 高薪擦身而過:5大常見新鮮人錯誤 1. 限定學經歷「光環」,忽略主動累積實務經歷 許多新鮮人認為名校、熱門科系就是高薪入場券,實則企業更看重實務經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調查,新鮮人簡歷中有無實習、side project,以及與職務相關的具體作品,是高薪企業特別重視的門檻指標。 加分項目 重要性 說明 實習經驗 ★★★★★ 專業實習代表職場適應力強 Side Project ★★★★ 自行發起專案展現專業技能 國內外競賽 ★★★ 顯示積極主動學習動機 2. 忽略職場「軟實力」要求 溝通力、團隊協作、數位敏感度,早已成為新鮮人高薪工作的剛需。不少求職者履歷只凸顯硬技能,卻無法展現自己在團隊、溝通與跨部門協作的能力。 修正建議:列出具體專案合作、分工細節,以及如何主動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面試中鼓勵自發性提問,展現職場適應與思考深度。 3. 盲目追求「熱門」產業,忽視產業趨勢與自身定位 資訊、金融、電商等產業高薪職缺多,但激烈競爭之下,並非人人適合。許多新鮮人一窩蜂投遞簡歷,卻忽略「職能-產業契合度」,導致履歷石沉大海。建議可參考 實習與就業平台陷阱 文章以了解相關風險。 熱門產業 入行門檻 缺工/重點需求 半導體 高學歷/專業證照 工程能力、專案經驗 金融科技 數理、程式背景 AI數據、FinTech應用 生技醫療 跨領域整合 研發、法規知識 事先研究產業未來趨勢,結合自身技能打造「專屬競爭力」,方能從眾多新鮮人中脫穎而出。 4. 忽略就業權益及契約陷阱 不乏新鮮人為了爭取入職機會,忽視合約細節,甚至遇上「高薪低報」等非法現象。 實例解析:2023年媒體報導,多名新鮮人進入資訊外包公司後發現: 常見陷阱 潛在風險 檢查重點 高薪低報/短報 勞健保、勞退金權益受損 投保薪資是否等同實領 不合理競業契約 離職受限,高額違約金 契約年限、限制內容 口頭承諾不明確 權益落空 書面約定內容完整性 HR建議: 了解更多履歷、契約陷阱可參考 簡歷模板陷阱 專文。 5. 信心不足或心態保守,錯過學習與成長機會 2024年調查指出,過去一年僅有不到5成應屆生主動參與主動開發專案或遠距工作嘗試。不少新鮮人因為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或害怕嘗試新領域,而選擇過度保守的求職策略,導致與高薪機會失之交臂。 專家建議: 積極參與線上學習(如Coursera、Udemy)、實習、志工計畫,勇敢應徵高於市面行情職缺,學習如何面對拒絕,累積自我成長曲線。此外,建議新鮮人多補強英文能力,詳細用法可以查閱…

台清交升學經驗:5個英文學習錯誤,你絕不能再犯! [5 Common English Learning Mistakes In National Taiwan’s Top Universities]

台清交升學經驗:5個英文學習錯誤,你絕不能再犯! [5 Common English Learning Mistakes in National Taiwan’s Top Universities]

進入台清交(三大頂尖大學)後,許多升學菁英發現英文學習的「五大錯誤」嚴重影響實力進展。 本文由台大、清大、交大校友真實經驗出發,解析最常犯的英語學習盲區、對應修正對策,並以表格清單總結攻略——從升學考試到大學生活無縫銜接,全方位提升英語能力。無論正在備戰還是已經錄取,這些重點絕不能忽視! 台清交升學路上「英文學習」為何特別容易卡關? 競爭壓力下的學習迷思 台清交升學經驗顯示,英文幾乎是每一項升學考試、申請、甄試的關鍵積分之一。但多數學生卻落入應試導向框架,忽略英文溝通及語感累積。 英語應用與測驗需求落差 考題從閱讀到主題寫作,許多人卻停留在死背單字及模板的學習法,導致英文實際運用能力明顯不足。2023大考中心公開數據指出,接近六成台清交錄取新生坦言初期在全英教學課堂「聽說讀寫」全面落後、無法銜接。 推薦閱讀: 台灣QS大學排名怎麼看?英文學習者必懂這5個重點 5大英文學習錯誤解析──台清交學霸最該修正的盲區 1. 只會背單字不理解語境 無數考生花大量時間記單字卡,卻不熟悉詞彙語境及常見搭配。 錯誤用法 正確搭配 用語範例 have an interest of… have an interest in… I have an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單字記憶需結合句子、語境、慣用搭配。 2. 過度專注文法,忽略輸出能力 傳統學習偏重文法選擇題,導致「會考不會說」。頂大校友回憶:作文只會套模板,口說卻卡關。 文法題型常錯 口試/溝通需求 解決策略 死背句型 思路不流暢 情境模擬練習多多益善 記單一公式 語感缺乏 朗讀、口頭轉述、影子跟讀 3. 用錯片語+中式邏輯 「I very like English」這種用法,在 台清交 口試最常扣分。 中式說法 標準英文 說明 I very like it. I really like it. 換用 really I will back soon. I will be back soon. back 不當動詞 4. 忽略聽力訓練,只重閱讀 多數考生聽力落後,進大學如上全英課程「聽天書」。建議多聽 Podcast、BBC、CNN並進行影子跟讀。 5. 迷信萬用模板,失去邏輯與彈性 作文模板如「Always there are pros and cons…」會拉低分數。真正高分來自多變的結構、靈活的例證與自信輸出。 延伸分析: 台灣大學排名2025揭曉:這些學校的英文課程讓你脫穎而出 ……

清大女碩士如何用這3種方法快速提升英文面試表現?避免常見錯誤一次看懂 [3 Key Ways For NTHU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To Improve English Interviews & Avoid Common Mistakes]

清大女碩士如何用這3種方法快速提升英文面試表現?避免常見錯誤一次看懂 [3 Key Ways for NTHU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to Improve English Interviews & Avoid Common Mistakes]

隨著國際交流頻繁,英文面試已成進入頂尖職場的重要門檻。清大女碩士現身說法,歸納出三大提升英文面試實力的方法:1. 實戰模擬練習、2. 系統擴充專業詞彙、3. 避免常見錯誤與善用回饋。同時,從自身經驗出發,分享面試前後行為檢討及心路歷程,並彙整SOP表格讓準備更高效。本文協助你一次看懂英文面試致勝策略,為求職加分! 英文面試為何這麼重要?清大女碩士的真實經驗啟示 隨著產業全球化,英文面試已成企業尋找國際型人才的關鍵門檻。特別是金融、半導體與科技新創行業,英文面試更是基本要求。因此,就讀國立清華大學研究所的女碩士們,在求職前皆投入大量準備。 一位清大女碩士分享:“面試不僅考語言,更是專業態度與國際視野的展現。正確準備方式才能接軌世界。” 延伸閱讀: 淡江大學英文面試常見5大錯誤 三大關鍵方法:突破瓶頸、快速提升英文面試實力 1. 模擬面試訓練——實戰演練是重點 清大女碩士認為:面對英文面試,光聽光讀不夠,一定得講出來!最實用方式就是進行模擬面試(mock interview),找同儕或老師全程實境演練,有助適應臨場壓力,同時練習即時回應。 題目類型 問題範例 自我介紹 Tell me about yourself. 強項/弱點 What are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專案經歷 Can you describe a challenging project? 職涯規劃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5 years? 壓力處理 How do you handle stress at work? 小提醒:每次練習後,請同儕或導師給具體改善建議。 進一步延伸: 英文面試必避的5大錯誤 2. 有系統擴充專業詞彙——展現專業度 專有英文詞彙和句型,是專業形象加分關鍵。 建議根據職缺、產業新聞,整理常用英文名詞與精準片語,並反覆練習與應用: 項目 行動策略 建立單字本 聚焦面試職務、產業用字彙與片語 例句練習 仿寫雇主JD說明,用英文寫例句 定期複習 利用APP/卡片,每日複習5-10關鍵詞 小組討論 同學角色扮演專業場景對話 小技巧:遇產業新詞、查Oxford或Cambridge字典練習句意。 相關秘技請參考: 如何掌握面試英文技巧?讓你避免這5大常見錯誤 3. 避免常見面試錯誤——從失敗案例中學習 許多清大女碩士歸納初學者最常犯的五大面試錯誤: 常見錯誤 說明 建議 死背稿件 回答太僵硬,臨場斷片 熟記要點、彈性發揮 Chinglish 過度口語或中式英文,專業感不足 多學正式職場用語 忽視禮儀 只顧語言,忘基本禮貌 練習英文敬語與感謝表達 忽略眼神微笑 緊張導致無表情 鏡子前練自然微笑、自信目光…

醫學生名額縮水?2025年想申請醫學系你該避開的5大誤區 [Medical School Quota Shrinking? 5 Mistakes To Avoid When Applying To Medicine In 2025]

醫學生名額縮水?2025年想申請醫學系你該避開的5大誤區 [Medical School Quota Shrinking? 5 Mistakes to Avoid When Applying to Medicine in 2025]

2025台灣醫學系是否縮減招生名額備受關注。教育部、衛福部近日共同宣布維持醫學生招生總名額為1,300人,未如外傳增額,有意申請的考生應關注官方資訊、避免誤信流言。本文檢視名額分配重點,詳解申請醫學系不可犯的五大誤區,同時針對準備戰略、選校比較提出明確建議,助你正確規劃2025醫學路! 醫學生名額降溫風暴:2025招考政策最新現況 2025年台灣醫學系招生動態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醫學生名額是否縮水?又該如何因應申請策略?繼日前教育部宣布擬調整學士後醫學系招生人數,引來基層醫界與醫學生聯合猛烈反彈後,教育部與衛福部昨日共同宣布,醫學系學生招生總名額將維持在1,300人,不調整至原先傳出的1,600人。此次決議不僅攸關考生的未來,更牽動整體醫療資源分配與教學品質保障。 由於醫療資源配置與病人安全備受重視,再加上台灣醫學教育長期施行總量管制政策,2025醫學生名額的決策動向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對於有心報考醫學系的準考生而言,正確掌握資訊與避免誤解,是爭取夢想學習位置的關鍵。 醫學生名額變動:官方最新說法與數據 醫學系招生名額大事紀 2024年6月底,教育部主導三間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與中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招生名額由23名調增至35名,引發各界關注及強烈反彈。經歷數日溝通後,衛福部與教育部共同定調:醫學系總名額維持現況不變,即1,300人。 學年度 學生總名額 主要調整重點 2022 1,300 名額長期有總量管制 2023 1,300 含部分離島及軍醫增補 2024 1,300 擬議增額惹議,最終維持 2025 1,300 宣布「現況不變」 資料來源:教育部、衛福部聯合聲明 名額分配規則:維持1,300人怎麼分配? 根據政策共識,醫學生名額必須經醫學教育會及全國醫學院校校長會議討論,取得共識才能調整。現行1,300名總額,涵蓋傳統醫學系、高考公費醫學生以及特定離島、偏鄉增名額。其中,軍醫、部分產區需求由主管機關協調分配。 政策維穩下的困境 不少專家指出,2025年維持1,300名醫學生名額,能確保教學資源不被過度分散,也反映台灣目前醫師密度及醫療就業市場的現實考量。不過,醫師人力派遣、偏鄉保障、未來長照需求仍然值得持續觀察與討論。 申請醫學系五大誤區解析 熱門且競爭極高的醫學系,是許多高分考生的首選。2025學年度醫學生名額未增額下,更需精準避開以下五大誤區: 誤區一:誤以為名額擴大、錄取率會大幅提升 儘管曾出現調漲名額聲音,最後官方明確公告醫學生名額為1,300人,沒有增加。換言之,競爭難度與往年無異,請考生切勿過度樂觀。 年度 名額 參加人數(預估) 錄取率(估算) 2023 1,300 約18,000 約7.2% 2025 1,300 可能更多 更低或相近 誤區二:只關心分數,忽略備審與面試 近年來醫學系招生強化「多元審查」機制。備審資料、面試表現與學習歷程檔案,重要性直追學測分數。家長及考生如只拚筆試成績,極易錯失錄取機會。 誤區三:誤信坊間傳言或非官方消息 每當醫學生名額調動討論頻繁,網路經常流傳各式小道消息甚至誤導考生。務必緊盯教育部、各大學官方公告,把握最精確情報。建議配合 大學志願選填攻略 增加資訊準確度。 誤區四:低估口試、溝通能力在錄取權重 現行醫學系錄取標準日益趨向「醫者素養」與「臨床情境反應」等軟實力評量。有些學校面試甚至占比高達50%。 誤區五:忽視離島、偏遠醫學系申請優勢 台灣醫學生名額雖無增減,但中央重點照顧偏鄉醫療的人才補助與分發持續進行。部分離島醫學系設有特殊保障名額或公費制度,提供錄取機會路徑多元。 準備2025醫學系申請:戰略與建議 報考前關鍵步驟 項目 是否完成 備註 學測主科強化 高中必考重點 備審資料精修 課外活動/志工紀錄 醫學素養模擬面試 多練習臨床問答情境 專業時事追蹤 醫療/衛生熱點 體能及心理調適訓練 壓力管理 比較與選擇:全台醫學系入學特色 各校醫學系近年特色漸趨明顯。例如,有的偏重臨床操作,有的著重跨領域養成;部分提供海外交換機會。考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志向,選擇相匹配學系。 校名 特色重點 面試比重 特殊名額 台大 臨床/基礎兼重 40% 離島/特殊生 成大 跨院所學分、海外交流 50% 離島 陽明交大 生醫整合、創新課程 60% 無 中山、清華、中興 學士後醫/強調實作 50% 學士後特殊生…

甄選入學成績查詢別犯這5個錯!英文系考生常見漏洞一次解析 [5 Critical Mistakes To Avoid In Selection Admissions Results Inquiry For English Majors]

甄選入學成績查詢別犯這5個錯!英文系考生常見漏洞一次解析 [5 Critical Mistakes to Avoid in Selection Admissions Results Inquiry for English Majors]

隨著甄選入學放榜季節來臨,許多英文系考生在查詢成績及操作流程時常因細節疏失錯失入學機會。本文特別深入剖析英文系最常見的5大成績查詢與作業漏洞及防範要點,從制度流程、證照加分、志願排序到備審資料,一次提供完整防踩雷教學,助你完勝招生甄選,安心迎接夢想校系! 甄選入學流程與英文系的特殊挑戰 甄選入學制度概覽 「甄選入學」是技專校院入學採取多元且彈性的管道之一,考生需通過第一階段統一入學測驗(以15級分換算)後,進入第二階段的指定項目甄試,最終依據總成績進行錄取分發。英文系屬於熱門外語領域,成績分數常常接近,但評量標準、加分項目與志願排序,存在多個關鍵變數。 英文系考生在查詢成績時易忽略的細節 英文系考生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英文(及其他外語相關科目)級分及排名,並確認學習歷程檔案與備審資料是否上傳正確。甄選入學成績查詢不僅關乎錄取本身,還影響備審資料的審查以及後續志願序排序。 常見作業時間表與關卡 階段 內容 留意細節 第一階段 統測成績及級分查詢 是否有兩科以上為0級分 成績查詢 登入官方平台查分數 輸入證號、查詢密碼 第二階段 指定項目甄試、備審資料上傳與查詢 檔案格式、字數限制 就讀志願序排序 網路先後順序選填最想就讀之組別、排序優先 系統截止時間 統一分發及成績公告 最終分發到單一校系(無遞補機會) 成績確認及報到 英文系考生「5大常見漏洞」完整解析 1. 成績查詢流程遺漏或查詢資料填寫錯誤 漏洞說明:不少考生在甄選入學成績查詢時,因資料輸入(身分證號、考生證號、密碼)有誤,或查詢平台超時、網絡斷線,導致未即時查到成績。學生時常誤信分數已同步到各平台,而忽略主動查分的重要性。 防範對策: 2. 志願序排序混淆,漏排最想要校系 漏洞說明:每年都有同學誤把備取志願排在正取前,或錯將夢校排很後面,甚至逾時填報使錄取資格作廢。正確分析志願排序非常重要。 防範對策: 建議參考 甄選入學避免錯誤的五大策略:提高入學成功率的秘訣 。 類型 排序方式示範 備註 多正取 1.第一志願最想就讀 2.第二志願次要選擇 可依意願調整 正取+備取 1.備取校系 2.正取保底校系 備取志願可排前 全部備取 依夢想校系高低排序   3. 加分證照、語文檢定文件遺漏或錯誤上傳 漏洞說明:英文系考甄加分常需附上語文證照(全民英檢、TOEIC、托福等),不少學生疏於整理或忽略格式要求,導致加分資格失效。 防範對策: 證照種類 加分比率 常見說明 全民英檢中級 5% 多校採認加分 TOEIC 10% 分數越高加分越多 IELTS 10% 需繳原始成績單 其他語檢 依規定 依各招生簡章規範 4. 忘記/逾期完成志願登記導致資格喪失 漏洞說明:有同學以為只有正取才需填志願序,實則正取與備取皆需;超過截止日期即失去資格。 防範對策: 5. 備審資料內容不符,證明文件不足 漏洞說明:英文系強調語言歷程與多元表現,自動套用模板或漏附證明將大大失分。 防範對策: 審查項目 是否完成 備註 英文多元學經歷 ☑/☐ 需詳列競賽/活動 語文檢定證書 ☑/☐ 提供有效分數證明 課程學習成果 ☑/☐ 精選突出作品…

教師脫北潮是什麼?5個你不可忽視的關鍵原因&對英文教育的衝擊 [What Is The Teacher Exodus? 5 Key Reasons & Impacts On English Education]

教師脫北潮是什麼?5個你不可忽視的關鍵原因&對英文教育的衝擊 [What is the Teacher Exodus? 5 Key Reasons & Impacts on English Education]

近年來,台北等都會區出現劇烈的教師脫北潮,不僅教師難以招募,連代理教師也極度短缺。高生活成本、行政與教學負擔、晉升困難、制度問題與生活吸引力變化是此現象的主要推手。隨著師資流動加劇,英文教育首當其衝,質與量皆受挑戰,對雙語國家政策推動與學生學習成效造成深遠影響。本文將全方位解析脫北潮根本原因,並帶來專家與基層教師的現場觀察。 教師脫北潮現象全解析 什麼是「教師脫北潮」? 「教師脫北潮」原指朝鮮半島北方大規模出走,現用於台北市及其他大都會區大量教師選擇離開、前往其他縣市任教的現象。2023年台北市教師甄試連續兩年招考不足,教師流動與留才策略解析 報導亦提及八輪招募仍難補足人力,形成嚴重缺口。(今周刊,2024年3月) 首都為何成為缺師重災區? 令人意外的是,缺師問題最嚴重的不是偏鄉,而是原本資源充裕的台北。據校長協會理事長陳清義觀察:「一個老師進來兩年,就申請調回家鄉已是常態。」學校人力調度、運作頻頻亮紅燈,形成新的「缺師重災區」。 5大你不可忽視的關鍵原因 1. 生活成本壓力沉重 台北市高房租及物價讓教師壓力巨大。調查顯示,即使薪水略高,扣除開支後所剩無幾。舉例,小學班導師小瞱搬到外縣市每月可省萬元房租,生活品質顯著提升。生活成本對教育從業者的影響 也詳述了房價與生活成本的壓力。 區域 平均教師月薪 平均房租 物價指數 剩餘可支配收入 台北市 $48,000 $25,000 104 $23,000 新北市 $48,000 $18,000 99 $30,000 桃園市 $48,000 $16,000 98 $32,000 台中市 $48,000 $14,000 96 $34,000 南部縣市 $48,000 $10,000 93 $38,000 (教育部統計處、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2024年3月) 2. 校內外事務負擔繁重 來自台北教師反映,行政與教學壓力並重,工時常超12小時,幾無生活品質。 3. 招聘與晉升機會有限 受少子化、資深教師凍結職缺影響,晉升困難,部分代理教師一年只領10個月薪,台灣英文教育師資缺口問題探討 亦討論了北市「流浪教師」現象。 4. 制度改革造成人才流失 近年修法未改善代理教師保障,導師鐘點費偏低,許多年輕教師不願進入北市任教。 5. 家庭與區域吸引力拉鋸 北漂教師返鄉,或拒扎根台北,原因在於中南部發展興起、薪資差距縮小,教師更願回家發展。 教師脫北潮對英文教育的深遠衝擊 師資流動引發質與量危機 教育部資料顯示,台北市英文教師缺額逐年攀升,部分學校甚至由非本科教師兼授英文,對國際雙語城市建設是一大隱憂。 年度 台北英文師資缺口(人) 兼任授課比例 2020 23 12% 2021 37 17% 2022 48 23% (台北市教育局公開資料) 課程品質與學生成效受影響 英文教育常態化且需求提升,但正職教師嚴重不足、代理流動率高,直接牽動學生學習連貫與成效。 雙語政策與人力資源錯配 「2030雙語國家政策」要求師資倍增,然而缺師現象讓政策落實困難重重。台灣英文教育師資缺口問題探討 也強調這一制度瓶頸。 專家觀點與第一線心聲 教師:生活成本才是最大誘因 多位教師坦言,即使首都有較多資源,但高昂生活成本讓人不堪負荷。呼籲現行體制應重視現場心聲。 校長:留才必須整體政策配合 延平國小校長陳清義主張:改善留才問題需同步調高薪資、減輕教學負擔與提升住宿福利,教學負擔與教師工作壓力調查報告 亦指出行政過重是關鍵原因。 展望未來:危機也是轉機 教師脫北潮已為教育圈敲響警鐘,要根治首都與都會區人力缺口,必須從薪酬、行政精簡、福利優化全方面下手。對英文教育來說,穩定師資與專業發展保障才是落實國家語言政策之本。教育體系應強化縣市人才交流,細緻調查基層需求,做到區域人才合理分配,讓教師能安心扎根、學生也能穩健受教。 結語:唯有正視這波教師脫北潮,積極回應基層困難,適時改革與資源調配,台灣教育與未來世代才能穩健前行。

理化老師缺額為何逐年增加?2025年全台缺額現況與因應方法解析 [Why Are Chemistry And Physics Teacher Vacancie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alysis Of Taiwan’s 2025 Situation & Solutions]

理化老師缺額為何逐年增加?2025年全台缺額現況與因應方法解析 [Why Are Chemistry and Physics Teacher Vacancie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alysis of Taiwan’s 2025 Situation & Solutions]

隨著全台 理化老師缺額持續惡化,2025年新血幾乎歸零,各地學校面臨師資斷層危機。產業高薪、教育現場壓力大、政策調整及師資培育困境共同推波,導致結構性缺工。本文深入分析缺額現況、成因、縣市分布,並提出 短中長期因應方案,呼籲政府及社會正視此教育危機,為未來科學教育把關。 2025年理化老師缺額現況 2025年全台中學理化科缺額惡化 根據教育部師資統計資料及各縣市教育局公告,2025年全台理化老師缺額持續攀升。特別在中等教育(國高中),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與偏鄉縣市均面臨同樣問題。以下為113學年度(2024-2025)部分縣市中學理化老師缺額統計: 縣市 正式教師缺額 代理教師缺額 缺額占總數% 台北市 6 12 5.4% 新北市 19 37 7.8% 台中市 10 25 6.9% 高雄市 8 16 6.3% 嘉義縣 2 5 9.2% 澎湖縣 0 2 11.1% 全台合計 45 97 6.7% 註:以上數據依各縣市公布及媒體整理彙編。 新血短缺——理化師資恐「歸零」 教育部師資培育資料顯示,每年進入公立學校任職的理化新老師(日常所稱「新血」)逐漸減少,2025年更有可能掛零。這意味著現有在職理化老師多屬中高齡,未來10年還將出現大規模退休潮。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師資培育系統產出嚴重不足。 學年度 新增中等理化教師人數 2019 37 2022 12 2024 1 2025 0 (預估) 代理教師補足仍困難重重 各縣市即使徵求代理教師,亦難以滿足所需。一方面因為人才來源日益枯竭,另一方面,即使開出12個月全薪或設立誘因加分政策,仍無法徹底解決現場教師荒。台北、新北、嘉義等地在2024學年度開學前三天,仍有上百個自然科(包含理化)代理教師缺額難以補足。 相關議題可參考 理化師資斷層與因應策略解析 。 為什麼理化老師缺額逐年增加? 一、師資培育嚴重斷層 二、公職教師結構性問題 三、教育環境與待遇吸力不足 四、政策因素與結構調整失衡 以上複合因素造成理化老師缺額惡化,形成結構性缺工。 失衡結構下的衝擊與實例 學校「校長兼撞鐘」、課表開天窗 許多學校校長表示,現階段已是校長自己代課或以超鐘點分攤課程。即便如此,有些學校開學後仍徵才無果,學生課表遲未底定。 偏鄉與都會同樣難招募 如嘉義、花蓮、台東等偏鄉長年難補 理化教師 ,台北市蛋黃區今年也出現理化缺額超時徵聘。各校社群大量徵才,台北市國中理化缺額一度達五十多個。 最新因應措施與政策建議 各縣市與教育部的短期解方 地區 採行方案 新北市 試辦教師甄選備取+留任加分,雙軌升遷制度 台北市 督促校內超鐘點分配,積極用兼任/代理制度 嘉義、南投 設立獎勵金、偏鄉補助,鼓勵教師移動流通 台南市 提早完成正式、代理教師甄補;重榜缺額成立代理說明 澎湖縣 討論增設公費生與介聘、合作辦理師培班 教育部層級應對: 措施 內容說明 行政減量 減輕教師非教學性行政業務,留才誘因增加 公費生名額調整…

教育政策影響英文學習?5大改變你不可忽視的趨勢 [5 Key Trends: How Education Policy Shapes English Learning In Taiwan]

教育政策影響英文學習?5大改變你不可忽視的趨勢 [5 Key Trends: How Education Policy Shapes English Learning in Taiwan]

隨著台灣2030雙語國家政策階段性調整改變,教育政策對英文學習的影響已成社會關注焦點。本專題梳理近年雙語政策趨勢,從課綱調整、師資養成、教學現場到家長與學童需求,解析英文學習的五大不可忽視變革與未來方向。無論你是家長、教師還是關心教育政策的市民,本篇都將帶給你最完整、最新的關鍵觀點與深度剖析。 教育政策主導下英文學習五大趨勢 重大政策調整:雙語課程全面盤點 隨著雙語教育政策推行多年後的檢討,近日政府宣布調整雙語課推行方向,英語教學將聚焦於英文課,而非要求其他科目(如體育、音樂、科技等)全面採英語授課。 時間點 主要政策內容 現場回饋重點 2018 行政院核定2030雙語國家政策,鼓勵多科採雙語授課 教師反映推動急迫、壓力大 2021-2023 1/3學校多領域雙語教學試行 師資量能不足、教師被半強迫加修專長 2024 教育部長明示僅英文課要求全英語授課,其餘科目不強制 現場鬆一口氣,呼喚回歸教育本質 重點: 教育政策調整後,英文課朝「全英語教學」邁進,但其他科目將回歸教師專業,維持自主授課語言,避免過去因政策而產生的混亂、異議與師資壓力。 如果你對雙語教學常見迷思有更多疑問,可以參考 雙語教育真的適合每個孩子嗎?5個家長常忽略的雙語教育迷思 了解更多。 師資與教學現場:雙語人才培養面臨挑戰 原先配合政策,縣市大舉招募雙語教師,更有大量教師加入雙語師資養成計畫。然而政策方向修正,雙語教師的未來走向與培育規模,面臨全新課題。 學年度 小學雙語教師招考名額 國中雙語教師招考名額 111 27 26 112 23 21 113 10 23 重點: 教育政策的改變,將直接影響雙語師資養成、流向及學校配置,需要各方協調,避免造成師資閒置與現場混亂。 相關少子化衝擊對師資及教育的影響,可深入閱讀 少子化衝擊家庭與教育!台灣未來會怎樣?5個你絕不能忽視的英文學習轉變。 英語教學單一化:學生學習成效面臨新挑戰 根據EdYouth學生會等團體觀察,全英語授課成效呈現明顯兩極化。在部分全英內容的課堂中,多達50%的高中生無法理解一半以上內容,甚至約20%僅能掌握四分之一授課重點,顯示教學成效有待斟酌。 全英語授課內容 理解程度 高中生比例 能理解全部/大多內容 30% 理解一半以上內容 50% 理解四分之一以下內容 20% 重點: 單一化與高難度的全英語教學,正讓部分學生不堪負荷,出現雙峰化學習效果。未來如何推動差異化、個別化教學,將是關鍵挑戰。 若想避免雙語教學常見誤區,建議參考 雙語教育這樣做才不會後悔!5個常見錯誤與家長必學的英文教養技巧。 家庭與校園角色:公私校資源落差愈見明顯 政策推動下,家長期待 公校能提供豐沛英語情境學習,但學校間資源差異明顯。一線教師觀察,公立學校家長較難額外負擔補習,因此雙語教育政策能否縮小城鄉、貧富學習差距將成焦點。 家長需求項目 公立學校目前資源 私立學校目前資源 困境與挑戰 外師協同英語教學 部分有限 充裕 財政與師資配置困難 情境式英語學習環境 部分有限 充裕 教材設計與設備更新 提升生活英語能力 不一 較易達成 城鄉落差明顯 重點: 未來教育政策調整,應讓公校學童有更多機會自小浸潤於英語情境,避免只停留於私校精英資源,惡化學習不均。 課綱與升學取向:英語教學評量同步改變 政策強調英文全英語授課,家長、教師高度關注未來會考及學測英語科評量模式是否隨之調整。 領 域 目前考試重點 未來可能調整重點 國中會考 閱讀、聽力 全英語教學下聽說能力評量 高中學測 閱讀、聽力 預期重視實用溝通與表達 重點: 政策調整下,英語評量可能更貼近實用溝通,學校及教師需提前因應,設計多元評量方式。 若想把握最新教育政策與熱門英文詞彙,可參考…

四技二專入學英文準備這樣做才不失分|7個常犯錯誤你一定要避免 [How To Prepare For The English Exam For Four Year Technical And Two Year Junior College Admissions: 7 Mistakes To Avoid]

四技二專入學英文準備這樣做才不失分|7個常犯錯誤你一定要避免 [How to Prepare for the English Exam for Four-Year Technical and Two-Year Junior College Admissions: 7 Mistakes to Avoid]

四技二專入學英文考試競爭激烈,最新趨勢已從傳統文法轉向素養與生活應用。 本文詳列重要題型、準備策略、常犯失誤及破解方法,並提醒考生熟悉圖表、加強閱讀理解,以及避免死背與忽視非選擇練習。採用正確學習步驟,活用數位與生活資源,有效避開7個準備陷阱,讓你在英語考場脫穎而出! 四技二專入學英文考試趨勢與重點解析 隨著「四技二專入學」錄取競爭逐年升高,英文成為許多學生能否錄取理想校系的關鍵一役。 根據教學現場與近年統測分析,英文科正在從「傳統文法」導向,明顯朝素養與生活應用題型轉型。這代表考題更生活化,圖表題增加,閱讀篇幅也變長,更看重資訊搜尋及理解能力。為了在英語考科脫穎而出,必須掌握最新趨勢、精準準備、避開常見失誤。 英文科命題架構與比重分析 四技二專英文考試通常包含下列幾大部分: 題型 比重 考查重點 字彙題 25% 常見單字、片語、字首字尾 對話/情境題 15% 生活英文、實用對話 綜合測驗 20% 篇章結構、連貫與脈絡 閱讀測驗 30% 主旨大意、細節判斷、邏輯 非選擇題(翻譯/改寫) 10% 文法運用、簡單翻譯 字彙與閱讀測驗合計占比高達8成,是高分關鍵。 隨著素養題型興起,日常生活情境(如菜單、票券、天氣預報圖表)也更常出現在考題中。想詳細了解類似考試時間與策略,可以參考 多益考多久 這類延伸內容。 準備英文的正確策略 基本字彙必須紮實 單字量的扎實度直接影響得分。 建議穩固3500~4500字常見單字,避免死背冷僻字。字彙力充實可明顯提升字彙題、閱讀、綜合與非選擇題的表現。 熟悉各類題型與圖表 大量練習近年各類型題目,重點分析圖表題,例如:訂房單、行程表、菜單、氣象報告等。解題關鍵在於「資訊篩選與比對」,不是死背單詞。 閱讀理解訓練 閱讀長文時,要能迅速抓出主旨、細節與線索。多閱讀生活化短文、新聞,練習摘要和信息比對。 7個英文準備常犯錯誤及破解法 1. 只靠死背單字、文法卻忽略應用 多數考生以為背單字、刷文法題就萬無一失,卻忽略實際應用。 對策:用生活化例句記憶,多閱讀各類短文。 2. 看不懂題目指示,浪費分數 指示陷阱如Except, Not true,只看內容不看指示易失分。對策:先讀考題再看文章,針對否定、排序等易混題特訓。 3. 疏忽生活情境題(Booking、Menu、Weather) 題型 示例 重點 訂房單 Hotel booking 選房型、查入住日期 餐廳菜單 Menu 食物內容、多餐限制 天氣預報 Weather forecast 比較多日、找關鍵字 對策:熟悉圖表訊息關聯,訓練資訊抓取。 4. 閱讀長文只看表層,不摘重點 對策:歸納主題句、整理文章結構,練習摘錄關鍵資訊。 5. 作答速度慢,無法完卷 對策:分段計時作答,熟題先答,難題後戰。 6. 過度依賴刪去法 對策:理解文意再刪去,不會的題先標註集中解決。 7. 忽略非選擇題練習 對策:每週練寫短文、熟悉生活英文翻譯。 進階建議:考前衝刺及資源運用 歷屆試題與模擬練習 歷屆題庫訓練能熟悉真實題感,提升速度及減壓。 建議練近5年題目,定時並整理錯題。 善用數位與APP APP/資源 功能亮點 適用對象 題庫APP 題型多元 常練者 YouTube頻道 主題多、易吸收 視覺學習…

114學年度招生注意事項:5大英文面試常見錯誤你絕不能犯! [114 Academic Year Admission Essentials: 5 English Interview Mistakes You Must Not Make!]

114學年度招生注意事項:5大英文面試常見錯誤你絕不能犯! [114 Academic Year Admission Essentials: 5 English Interview Mistakes You Must Not Make!]

隨著114學年度招生開跑,英文面試成為各大專院校錄取與否的決勝點。本篇盤點五大英文面試常見錯誤:內容空泛、缺乏溝通互動、不熟申請科系、自省力不足、忽略英文禮儀,並帶來實用加分技巧與專家建議。想在錄取競爭中勝出?避開錯誤,精準準備,勇敢自信地表現自身優勢,才能真正脫穎而出! 「114學年度招生」英文面試重要性 近年台灣高等教育推動國際化,英文面試成為錄取關鍵。「英語溝通能力」、「表達自信」與「全球競爭力」成為各大學本科入學標準之一。教育部公布之114學年度招生簡章顯示,多數學系新生甄選皆含英文面談,專家指出:英文面試分數佔比提高,預示了全新競爭態勢。 表:四大重點校系英文面試模式 學系 面試方式 占總分比例 特色要求 國際企業管理 英文全程口試 40% 強調商業英文與時事對談 理工科系 英文演示+問答 30% 著重專業詞彙與研究表達 外文/語言系 英語對談+即席寫作 50% 實測語言流暢、論述與邏輯 資訊/工程 技術專題英文簡報 20% 強調專業知識與組織能力 延伸閱讀: 頂尖學府英文面試常見5大錯誤 英文面試五大常見錯誤 錯誤一:內容空泛,沒有重點 只有背誦履歷,無法聚焦亮點 許多考生將中文自傳直譯,結果面試內容缺乏個人特色。短短三分鐘自我介紹,僅羅列學經歷、證照,未主動突顯與眾不同之處。建議聚焦「最重要成就」與「申請科系的連結」。 錯誤示例:“My name is Wang. I graduated from ABC High School. I like reading and swimming.” 理想表現:“During high school, I led our robotics team to win national championship, developing my teamwork and leadership skills that will benefit me in the Engineering program.” 錯誤二:不足以展現英語溝通力 避免死背答案,錯失互動契機 招生官一致認為「只背答案」無法充分展現溝通力。常見的失誤有: 問題 錯誤應答 改善建議 Why should we admit you? I am hardworking and love your school. 結構化以學校資源、熱情表現,主動向面試官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