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台灣的英語使用習慣逐漸受到重視。許多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帶有本地文化的特徵。以下將介紹 五個典型的台灣英文習慣 ,讓你在與外國友人交流時能更加得心應手。
1. 第1個習慣:直譯中文
在台灣,許多學英語的人習慣直接將中文翻譯成英文,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導致不自然的表達。例如,台灣人可能會說 “I very like this” 來表達「我很喜歡這個」。正確的表達應該是 “I really like this”。
改進建議 :學習常用的英文短語,並加強語感的訓練。可以通過閱讀英語書籍或觀看英語影片,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中文表達 | 直譯英文 | 正確表達 |
---|---|---|
我很喜歡這個 | I very like this | I really like this |
你吃飽了嗎? | You are full? | Have you eaten? |
這件事情很難 | This thing very hard | This is very difficult |

2. 第2個習慣:過度使用”please”
台灣人相較於其他國家的講者,傾向於將「請」用在每一句話中,這樣的做法雖然顯得禮貌,但有時候會讓句子聽起來重複且多餘。例如,「Could you help me, please?」可以改為「Could you help me?」一樣表達禮貌。
改進建議 :在交流中適當使用「please」,並學習其他表達感謝和禮貌的方式。例如,可以在句子的結尾或在請求的語氣中自然地嵌入,而不是每句話都加上「please」。
使用「please」的範例 | 更自然的範例 |
---|---|
Can you help me, please? | Can you help me? |
Please show me the way, please. | Could you show me the way? |

~ 解鎖語言新世界 ~

想要流利說外語?Enjoy ABC 幫你輕鬆達成目標!
✔ 個人化學習路徑:量身打造,適合你的學習速度。
✔ 互動式課程:遊戲化設計,讓學習充滿樂趣。
✔ 隨時隨地學:手機、平板,隨時開啟語言之旅。
3. 第3個習慣:使用中式英文單詞
有些台灣人在使用英語時,會將一些中式的詞彙或字詞直接使用,比如「加油」可能會說成 “add oil”。這樣的表達不僅讓外國朋友困惑,還可能影響交流的流暢度。
改進建議 :掌握一些常用的英語習慣用語,可以更好地表達原意,例如 “keep it up” 或 “you can do it”。
中式詞彙 | 直譯 | 正確表達 |
---|---|---|
加油 | Add oil | Keep it up |
沒關係 | No problem | It’s all right |
不好意思 | Sorry | Excuse me |

4. 第4個習慣:混淆 “sorry” 和 “thank you”
在台灣的英語交流中,常常會看到人們把 “sorry” 和 “thank you” 的使用混淆。比如,當他們想要表達感謝時,會不自覺地說「抱歉」。這不僅會引起誤解,也會讓聽者感到困惑。
改進建議 :多加練習,使用正確的詞彙來表達不同的情緒和情境,能使你在與人交流時更自信、更清晰。
表達 | 錯誤 | 正確 |
---|---|---|
感謝對方 | Sorry | Thank you |
對不起 | Thanks | I apologize |
負貴重物品 | Sorry for this | Thank you for this |

5. 第5個習慣:避開直接的拒絕
台灣文化強調和諧與避免直接拒絕的方式,這使得許多台灣人在用英語時會選擇較柔和的說法。舉例如「I’ll think about it」表示拒絕,但實際上可能並不打算考慮。
改進建議 :了解如何妥善而明確地表達拒絕,並練習使用正確的語氣和方式,以避免誤解。
拒絕的表達 | 言外之意 |
---|---|
I’ll think about it. | 其實我不想要。 |
Maybe later. | 現在不想。 |
I’ll let you know. | 並不會再聯繫你。 |

了解並識別這些台灣特有的英文習慣,將有助於提升你的語言交流效果和自信心。建議學習者在提升英語能力的同時,能勇敢地與母語者交流,並隨時調整與改進自己的表達方式,以達到更佳的溝通效果。透過不斷的實踐與反思,我們的語言能力將隨之提升,創造獨特流暢的語言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