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翻譯若出錯,極易在學術、商業或社交場合鬧出尷尬,甚至影響專業形象。本文以近期常見案例,詳細解析5大姓名翻譯誤區與致錯原因。專業譯者建議:正確查證名字來源、遵循通用譯名、重視音譯細節及文化背景,是跨國溝通不可或缺的能力。文末更歸納五大實用技巧,助你翻譯英文名字時不再出糗!
英文姓名翻譯錯誤,背後糾葛多
在臺灣社會,隨著國際交流日增,姓名翻譯已不僅牽涉學術、商業或外交領域,連一般人申辦護照、出國留學或旅遊時,名字的英譯都可能鬧出笑話。近年,多起姓名翻譯錯誤事件引發討論,包括知名人物名字譯錯,在職場、學校甚至媒體都造成尷尬局面。例如,George Michael 曾被部分主持人誤念為「喬治·蜜雪兒」,藝人 Ray LaMontagne 也變成「拉蒙太奇」,這類情形比比皆是。
資深譯者指出,姓名翻譯絕非「照拼音直譯」那麼簡單。除了要避免讀音錯誤,更需顧及所翻譯名字背後的文化與語言背景,以及中文讀者的習慣理解。下文將深入探討姓名翻譯常見錯誤、致錯原因,並提供五大實用技巧,協助讀者在學習、工作或跨國交流時,避免鬧出令人捧腹的「譯名災難」。

姓名翻譯常見錯誤類型
~ 解鎖語言新世界 ~

想要流利說外語?Enjoy ABC 幫你輕鬆達成目標!
✔ 個人化學習路徑:量身打造,適合你的學習速度。
✔ 互動式課程:遊戲化設計,讓學習充滿樂趣。
✔ 隨時隨地學:手機、平板,隨時開啟語言之旅。
發音錯誤與語言混淆
姓名翻譯最常見的問題即為發音錯誤,特別是忽略了該名字的語言來源。像 George Michael 被譯為「蜜雪兒」,便是未區分英語與法語發音的結果。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因荷語、德語、英語在發音上差異,也常被譯錯。
【表格1:知名譯名錯誤範例】
原文名 | 正確發音/譯名 | 常見錯誤譯名 | 原因分析 |
---|---|---|---|
George Michael | 喬治·麥可 | 喬治·蜜雪兒 | 混用法語Michelle發音 |
Anne Frank | 安妮·法蘭克(或安娜) | 安·法蘭克 | 忽略原語發音差異 |
Ray LaMontagne | 雷·拉蒙田(美語) | 拉蒙太奇 | 依形似montage誤譯 |
Elijah Wood | 伊萊賈·伍德(美語近音) | 伊利亞·伍德 | 忽視美語發音 |
Pink Floyd | 平克·佛洛伊德(樂團名) | 佛洛伊德 | 混用心理學家Freud之譯名 |
相關閱讀可參考 中文名字轉英文常見錯誤。
洋名音譯公式化,流於刻板
大量英文名字被依慣例音譯,導致不同名字譯成相同中文。如 John 無論是 Jon、John 或 Jack,都變成約翰或傑克,失去個別特色。這不僅降低閱讀辨識度,也削弱了原文裡名字的文化、時代或階級意義。
忽略原文小名、暱稱及社會語境
西方姓名暱稱(如Richard=Rick/Ricky, William=Bill/Billy)及稱呼的親疏有別,直譯成中文易造成讀者混淆,影響故事人物間的互動呈現。這在貫穿全書的人物對話,或是標誌人物性格時,即顯重要。
【表格2:英文小名及暱稱對照】
原名 | 常見暱稱/小名 | 中文譯法例子 |
---|---|---|
Richard | Rick, Ricky, Dick | 瑞克、瑞奇、迪克 |
William | Bill, Billy | 比爾、比利 |
Robert | Rob, Bob, Bobby | 羅伯、鮑勃、巴比 |
Francisco | Pancho | 潘丘 |
性別、姓氏與地域誤判
英文姓名的姓、名、性別常被誤譯。如 Dana 有時為女性名,有時卻是男性姓氏。中國地名「曾母暗沙」原名為英語男性名「James Shoal」,譯成母性氛圍濃厚的「曾母」成為趣聞。
忽略族裔/歷史意涵
有些姓氏如Cohen、Goldberg在英美可識別猶太裔,中文只音譯,反而掩蓋文學/歷史文本中的族裔隱喻。同一姓名在不同語言中也帶有不同時代和社會階層含義,若一律依拼音音譯將難以體會。
更多常見姓名翻譯誤區,可延伸閱讀 英文名字翻譯陷阱。

五大實用技巧:讓你的英文姓名翻譯不再鬧笑話
名字來源必須查證
切勿僅依照拼音或字母表直接翻譯。正確做法是查詢原姓名所屬語言、文化背景。例如:「Michel」、「Michael」、「Michelle」雖拼寫類似,但分屬法、英語與女性名,絕不能混為一談。建議:
- 利用 YouTube、官方影片、外媒訪談確認本人自我介紹發音。
- 查閱維基百科人名條目,注意音標或語音檔案標示。
- 必要時請教通曉該語言的朋友或教學資源。
留意既有通行譯名、避免自行創新
特定國家、領域的知名人物通常已有約定成俗的中譯,應優先使用。如 Paulo Coelho 被譯為「保羅·科爾賀」,不應因語音特異強行正名,避免破壞讀者的認知連貫性。
【表格3:知名譯名與西方發音比對】
西文名 | 通行中文譯法 | 發音語系說明 | 建議翻譯態度 |
---|---|---|---|
Paulo Coelho | 保羅·科爾賀 | 巴西葡語,中文習譯優先 | 優先沿用既有譯名 |
Van Gogh | 梵谷 | 荷蘭語「梵-侯-荷」 | 維持約定俗成或最佳近音 |
Anne Frank | 安妮·法蘭克 | 荷蘭語/德語音近「安娜」 | 兩者皆合理,可並列 |
理解暱稱、縮寫及性別差異
- 西方人名常有多種暱稱及性別通用狀況。如 Dana 可能為男名、女名或姓氏,Leslie 亦有男女之別。處理時應參照原文語境與角色背景。
- 長篇小說、劇本中若暱稱頻繁切換,譯者需酌情統一,並透過譯註、旁白補充說明,避免讀者混亂。
反思音譯用字多樣性
過去台灣姓名翻譯常將 fo、fr、fl、fu 均譯為「佛」,導致如佛洛伊德、傑佛瑞·迪佛、佛洛伊德(樂團)皆「佛」字橫行。可視不同語言來源改用「福」「夫」等更具區辨力的漢字。
字母拼寫 | 傳統譯名 | 可選替代譯法 |
---|---|---|
Freud | 佛洛伊德 | 福洛伊德 |
Floyd | 佛洛伊德(樂團) | 富洛伊德 |
Fred | 佛列德 | 福列德 |
判定是否有文化、歷史或族群背景需保留
譯者應理解西方姓氏如 Cohen、Goldberg 隱含猶太血統等文化意味,中文翻譯可在旁註或譯序加以說明,防止族裔背景缺失。例如,小說人物 Cohn,對於故事理解至關重要。
深入探討中英名稱直譯風險,請參閱 中文直譯陷阱。

專業譯者建議與現場觀察
在文學翻譯、媒體報導、外交文件及企業國際合作中,姓名翻譯正確與否,不僅是禮儀問題,更關乎專業與國際形象。譯者往往需面臨以下兩難:
- 忠於原文音譯,但遭受讀者認知挑戰
- 因應讀者熟悉度妥協,卻違反語言與時代背景
業界經驗顯示,越是資深的翻譯人員,越重視查證音源、了解各國姓名系統的由來。隨著網路資源普及,現今可利用即時影片、聲音資料調校發音。「姓名翻譯」一詞,也成為搜尋引擎及專業查詢的熱門關鍵字,各大院校甚至設有專門課程討論人名、地名音譯方法。

撰寫結語
現今社會溝通場域快速拓展,不論是個人護照、企業簡報還是國際學術合作,正確的姓名翻譯已是展現跨文化素養的基本門檻。避免鬧出名字笑話,其實只需掌握基本查證、尊重既有慣例、精準處理音譯小細節。每一則譯錯,都是一次跨文化碰撞的教訓。下次翻譯英文姓名前,請善用上述五大技巧,讓你的專業素養與國際溝通力同步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