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英文常見錯誤解析:5個老師最容易忽略的教學陷阱 [Inclusive Education English Common Mistakes: 5 Traps Teachers Often Overlook]
![融合教育英文常見錯誤解析:5個老師最容易忽略的教學陷阱 [Inclusive Education English Common Mistakes: 5 Traps Teachers Often Overlook]](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my_prefix_1752030294-300x200.png)
在全球教育趨勢下,融合教育已成為主流,但英語課堂的融合仍有許多易被老師忽視的陷阱。本文深入探討融合教育英語教學五大常見錯誤,包括簡化內容取代差異化教學、忽略學生社會情感需求、評量單一化、過度抽離補救教學,以及團隊協作不足,並提供具體自我檢查表與國際成功經驗。協助教師避免這些教學迷思,實現真正包容且有效的融合英語課堂。
什麼是融合教育?英語教學現場的挑戰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強調不將特殊教育需求(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學生隔離,而是透過合理調整及支持,使所有學生都能在一般課堂參與互動與學習。
英語課堂中,多元背景學生同時上課是常態,包括學習障礙、自閉症、ADHD、外籍生與語言落差生等。
儘管融合理念普及,實際執行時卻困難重重,包含師資培訓、評量模式、班級經營和教材設計等方面。接下來,我們將針對最容易被忽略的五個陷阱,逐一解析並提出因應建議。想深入常見現場誤區,可閱讀 融合教育的5大常見誤區。

五大常見教學陷阱與解析
~ 解鎖語言新世界 ~

想要流利說外語?Enjoy ABC 幫你輕鬆達成目標!
✔ 個人化學習路徑:量身打造,適合你的學習速度。
✔ 互動式課程:遊戲化設計,讓學習充滿樂趣。
✔ 隨時隨地學:手機、平板,隨時開啟語言之旅。
1.「錯把簡單當融合」——僅簡化教材,不做差異化設計
許多老師認為只要「把英文內容變簡單」就能照顧特殊生,其實這是融合教育最常犯的誤區。簡化內容可能讓資優或高程度學生覺得無聊,學習遲緩學生也不一定能跟上,最後融合失焦。
正確做法是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依學生優勢、興趣與挑戰設計不同層次及類型的學習任務與教材,啟動多元學習管道。
常見錯誤 | 規劃建議 |
---|---|
全班都背一樣單字 | 依學生能力分層單字或語句練習 |
作業考試一體適用 | 部分生用圖片、配對或口語答題 |
測驗只考單一形式 | 使用聽說讀寫、多媒體表現方式輪流評量 |
更多差異化教學策略,可參考 差異化教學三大策略。
2. 忽視社會情感需求——只看成績,忽略心理與同儕支持
聚焦於「成績」而忽略學生社交能力、自尊心與同儕關係,易讓特殊需求學生被排擠或產生失落。語言課堂中,害怕說英文、怕被譏笑,都會讓SEN學生緘默逃避。
強化班級情感連結和安全感十分重要。心理學研究證實,社交互動、情感安全及老師態度對英語學習動機影響極大。
典型現象 | 改進方向 |
---|---|
特殊生孤單安靜 | 安排混齡分組、正向鼓勵、建立安全回饋 |
害怕答題 | 以遊戲互動或角色扮演降低焦慮 |
成績一刀切 | 進步評量、設口語表現、正向激勵 |

3. 評量單一化——僅用書面測驗,不考慮多元表現
融合教育政策推動多年,仍有不少英語課採「紙上填空、統一評量」,特殊需求學生容易因弱項表現導致自信減弱及學習動機低落。
專家主張應採用多元評量策略:如口語、視覺展示、影片專題、同儕互評、自我省思等,才能讓學生展現潛能,看到自身長處與成長。
筆試內容不適應學生 | 解決方案 |
---|---|
書寫困難生只能寫作文 | 允許口語錄音或台前發表 |
不會拼字或書寫 | 用圖片或圖卡呈現重點 |
只看分數,忽略成就 | 設「進步獎」與口頭激勵評量 |
進一步避免評量誤區,可參考 融合教育英文教學三大常見錯誤。

4. 過度仰賴補救教學,忽略全班共學與長遠規劃
不少學校以「抽離補救課」方式幫助特殊需求學生,但這可能導致學生回班時教材脫節、與同儕疏離甚至浪費資源。
融合教育更有效的做法,是將補救策略融入全班課程,如助理教師分層、設計分組練習或全班協作任務,讓所有學生一起進步。
常見錯誤 | 更佳設計 |
---|---|
特教生只單獨補課 | 助理教師協助融入課室活動 |
補救內容與主課程脫節 | 全班活動設個別目標 |
補課老師未統一規劃 | 主科老師共同備課同步追蹤 |
更多補救教學及全班共學設計,可參見 實用主義教育英文教學誤區。

5. 忽略資源協作與團隊溝通,班級僅靠一人苦撐
台灣及亞洲許多班級教師缺乏融合教育訓練,也少與資源教師、家長協作,導致教學設計與現場支持兩頭落空,消耗專業熱忱。
最有效做法是建立協同團隊制度,定期教師會議、家長共學、專業共備,能及時發現學生問題,同步調整教學內容。這也是未來教師不可忽視的趨勢,相關更多挑戰可參考 未來英語教學趨勢。
現場困難 | 對策 |
---|---|
教師未受融合訓練 | 校內外專業發展、線上進修 |
班級缺乏資源教師 | 爭取資源分配、平均排班 |
家長參與度低 | 定期IEP會議、設溝通平台 |

自我檢查清單與國際現場成功案例
為避免上述五大陷阱,老師、助教與校方應定期檢查:
問題 | 自我檢查(有/無) |
---|---|
是否根據學生差異規劃教材? | □有 □無 |
英語學習評量有無多元化? | □有 □無 |
課堂氛圍是否強調安全、包容? | □有 □無 |
補救資源教師是否協同備課? | □有 □無 |
家校、團隊溝通有制度化嗎? | □有 □無 |
如果多數為「否」,建議班級融合英語課需重新檢討調整。
現場成功案例與國際經驗分享
- 台灣:設立關鍵協同教學組,語文、特教、助教、家長齊規劃進度和差異化。
- 芬蘭:全班分層共學,高成就與弱成就混合任務,增進同儕認同與英語力。
- 加拿大:多元評量、強調心理支持,定期教師融合教學訓練,校方提供足夠資源。
結語:融合教育的英語教學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實踐。老師們唯有避免這些陷阱,強化同理、差異化、團隊與多元評量,才能讓每位學生發光,成就包容永續的英語課堂。
~ 旅行者的語言神器 ~

準備出國?Enjoy ABC 讓你輕鬆學會旅行必備語言!
✔ 實用短句:點餐、問路,馬上開口說。
✔ 文化小知識:融入當地,旅行更精彩。
✔ 離線學習:無網路也能隨時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