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改革再掀爭議!學生、老師、家長三方看法:你不可忽視的5個英文教學真相 [Curriculum Reform Sparks Debate! Student, Teacher, Parent Perspectives: 5 Unmissable Truths About English Teaching]

108課綱與雙語政策上路,課綱改革再度成為台灣英文教學的熱門議題。 本文綜合學生、老師、家長三方意見,揭露英語教學現場所出現的 五大現實真相,包括評量轉型有限、師資資源落差、家庭背景影響、學習落差擴大與國際趨勢壓力。並對照全球經驗及提出三方前瞻建議,協助社會全面思考課綱改革的深層挑戰與未來走向。

教育現場觀點大不同 — 課綱改革熱議的三方角力

課綱改革牽動全台每個家庭,特別是英語教學領域。學生、老師與家長三方所見略有不同,但各自的憂慮與期待,卻都反映在這波英語教育政策變革之中。

學生:壓力減少還是期待落空?

108課綱訴求「活化學習」、「英語工具化」與「素養導向評量」,不少學生初期感受壓力降低,但也有學生擔心「實用導向」會加大與升學考試的落差。

感受百分比
課堂更活潑44%
擔心測驗變複雜28%
實用英語機會不足50%
英語學習壓力不變36%

想要流利說外語?Enjoy ABC 幫你輕鬆達成目標!

✔ 個人化學習路徑:量身打造,適合你的學習速度。
✔ 互動式課程:遊戲化設計,讓學習充滿樂趣。
✔ 隨時隨地學:手機、平板,隨時開啟語言之旅。

老師:評量轉型與現場難題

現場教師普遍支持強調溝通能力與素養,但多數人反映:教材資源與評量工具過渡期供應不足,班級差異擴大,特別是大班制及城鄉落差成為重大挑戰。

教師痛點關鍵字百分比
素養評量資源不足62%
英語分層教學困難48%
家長溝通問題32%
班級異質化劇增54%

家長:素養成長or補習焦慮?

據家長協會調查,雖支持「多元評量」、「英文學以致用」,但有家長認為:沒有標準化考試,孩子學力很難比較,還是要送去補習班學文法和單字。有42%家長表示對課綱改革充滿不安。相關討論可延伸閱讀 108課綱

五大不可忽視的英文教學真相

長期追蹤「課綱改革再掀爭議!學生、老師、家長三方看法」中的關鍵議題,歸納教育現場所面臨五個核心現實:

#1. 評量轉型成效有限,升學壓力依舊

雖強調溝通導向與歷程檔案,但升學考試分數仍是最重要的評量依據,使英語學習型態難以質變。學生依舊重背單字、文法,怕「開口錯誤」。

評量方式使用比例(2024)
標準化筆試70%
口說/溝通評量8%
學習歷程檔案18%
實用任務成果4%

#2. 師資與教學資源分布嚴重不均

根據教育部統計,偏鄉與弱勢學校專任英語師資覆蓋率大幅落後,公共資源與外師投入,都市與縣市差距極大。這導致「英語貧富差距」成國際關注焦點。

校園區分英語專任師資覆蓋率外師課堂比率
都會學校80%25%
一般城市62%10%
偏鄉/弱勢校39%<2%

#3. 家庭社經因素仍是決勝關鍵

雖課綱力求「降低評量壓力」,但家長普遍重視英文與國際競爭力,補習班、線上課程、家庭資源投資不減反增。「會不會說英文」與「家庭背景」高度正相關——如何由學校端解決社會結構性差距,仍是一大難題。

家庭類型補習班參與率離校後英語使用頻率英語檢定通過率
經濟寬裕81%每日93%
一般家庭55%每週數次61%
經濟弱勢/新住民23%偶爾/幾乎沒有29%

#4. 學習落差擴大,補救資源有限

「分層教學、補救教育」理論上能幫助程度後段班,但根據現場反饋:弱勢學生進步有限,資優與主動學習學生反而更受惠,落差難以真正縮小。

學生分群補救英語參與率補救後進步比率
資優/高分群10%75%
中間群21%52%
後段/弱勢群62%19%

#5. 國際趨勢與本土需求張力難解

全球趨勢強調「英語實用性」、「跨文化溝通」以及EIL(國際溝通英語),呼應台灣課綱改革方向。但現場所需資源、師資訓練轉型、與文化心理適應,遠比政策預期龐雜。更多新趨勢分享見 2025年英文學習新走向

國家/地區英語教育目標評量模式常見挑戰
芬蘭多語流動,強調溝通情境口語+任務式評量資源全國均質
韓國支持國際競爭力分級+多元評量補習班壓力太大
台灣實用英語+學習歷程檔案筆試主導都市偏鄉落差擴大

全球與台灣:英語教學改革對照

課綱改革再掀爭議!學生、老師、家長三方看法的核心,在於:「我們是為誰而學英文?課綱想培養的能力,現場能真落實嗎?」

全球經驗:素養導向不等於脫離升學

OECD、PISA報告指出,芬蘭等國雖重素養、生活應用,但也配套「標準化基準」與小班教學、全國資源平均,才得以減壓而非失序。韓國、香港則面臨與台灣類似壓力,正思索「減負、增實用」但又不脫考試框架

台灣現況:政策遇上現場困難,進退維谷

政策想進步,現場卻常卡關——台灣推素養英語、本土教材、自主學習歷程,但大型考試仍支配學習焦慮。資源不均、補習壓力、名校迷思與家長憂慮仍未解決。延伸閱讀 108課綱是什麼?如何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成效

前瞻與建議:從三方角度探尋出路

根據108課綱與多國經驗,我們彙整學生、老師、家長共同提出的五點建議,盼突破現有僵局。

學生:增加真實運用情境,學會帶得走的語言

  • 多舉辦國際交流、口語比賽、主題式專案。
  • 鼓勵錯誤,培養開口說英文自信,減少僅背題的焦慮。

老師:提供分層教材、實用師資訓練

  • 強化在職訓練,推動跨校資源共享。
  • 增加分層補救與個別化評量彈性,減少「一刀切」的教學。

家長:轉型心態,支持素養+應用型學習

  • 認可「英語是工具,不是成績唯一指標」觀念。
  • 陪伴參與親子共學、主動營造家庭英語環境。

未來英語教學轉型常見問題可參考 未來英語教學趨勢你絕不能忽視的5大轉變

三大族群對課綱改革主要訴求對照表

身分最大困擾最期待的改變對教育部建議
學生口語信心不足活潑運用英語增加課外實踐機會
老師評量、資源與大班教學充足師資、合理評量素養與考試平衡、資源均等
家長差異化學習焦慮孩子能學以致用清楚溝通政策效益、減少補習壓力

素養教育導入現場常見的錯誤與焦慮,也可進一步閱讀 素養教育英文學習常見3大錯誤

在這場「課綱改革再掀爭議!學生、老師、家長三方看法」的討論中,我們共同看見體制、現場與家庭間的緊密拉鋸。課綱改革若要真正落實「素養為本、實用為先」,必須打破資源分配、評量方法與社會結構的層層障礙。唯有全社會攜手合作,才能讓孩子在兼顧競爭力與生活應用的英語學習路上,擺脫過去只重考試的陰影,真正帶得走語言能力,與世界對話,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準備出國?Enjoy ABC 讓你輕鬆學會旅行必備語言!

✔ 實用短句:點餐、問路,馬上開口說。
✔ 文化小知識:融入當地,旅行更精彩。
✔ 離線學習:無網路也能隨時複習。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