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不足怎麼辦?5個英文老師常見失誤與避免方法 [How to Tackle Low Learning Motivation? 5 Common Teacher Pitfalls and Solutions]
![學習動機不足怎麼辦?5個英文老師常見失誤與避免方法 [How To Tackle Low Learning Motivation? 5 Common Teacher Pitfalls And Solutions]](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my_prefix_1752570332-300x200.png)
學習動機不足是許多學生在英文學習路上的常見瓶頸,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心態也常深刻影響學習效能。本篇從現場調查出發,歸納五大英文老師常犯錯誤及改進策略、並介紹國際最新動機提升趨勢,協助教學現場與家長攜手,有效突破學生動力低落的困境!
什麼是學習動機不足?現象、成因與影響
學習現場的「無力感」
調查發現,在台灣及華人地區許多學校與補習班,每到學期中後段,班級中超過40%學生出現上課心不在焉、作業拖延、對英文學習提不起勁的現象。這種「學習動機不足」的普遍問題,已引起教育工作者、心理學界高度關注。若你也遇到此挑戰,建議參考 學習熱情不足 的方法與建議。
~ 解鎖語言新世界 ~

想要流利說外語?Enjoy ABC 幫你輕鬆達成目標!
✔ 個人化學習路徑:量身打造,適合你的學習速度。
✔ 互動式課程:遊戲化設計,讓學習充滿樂趣。
✔ 隨時隨地學:手機、平板,隨時開啟語言之旅。
學習動機缺乏的主因
根據教育心理專家分類,學習動機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項成因:
成因類型 | 說明 | 影響 |
---|---|---|
外在獎賞不足 | 缺少成就感、正向回饋或實用目標 | 隨時間持續,熱情快速流失 |
學習方法枯燥 | 教材單一、互動模式過少 | 難以維持注意力,逐漸感到無聊 |
缺乏成就經驗 | 挫敗經驗多,鮮少體會小成功帶來的快樂 | 容易自我懷疑,降低繼續努力的意願 |
教師溝通失效 | 老師未與學生建立良好互動/了解需求 | 產生距離感,難以激發有效投入與參與意願 |

英文老師提升動機五大常見失誤
1. 忽略學生目標與興趣
許多老師習慣以課本大綱、考試需求作為唯一教學標準,但忽略不同學生其實擁有多元的學習目標與生活興趣。根據國際TESOL組織建議,現代英語教學應該多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或未來職涯相關的討論主題,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價值。
避免方法
- 上課前進行興趣、目標小調查;
- 教材內容多元化,加入國際時事、生活實例或電影、音樂、旅遊等話題;
- 讓學生參與課程設計:如專題報告或分組討論題目由學生提案。
興趣導向教學流程 | 範例 |
---|---|
需求調查 | 問卷表、匿名意見箱 |
主題設計 | 職場英文、影音、旅遊主題 |
學生參與 | 學生選題分組發表 |

2. 過度偏重語法與考試內容,忽視溝通實用性
台灣英語教育長期「考試主義」導向,不少老師將大部分上課時間投入文法講解或考試題庫練習,卻忽略真正該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語言能力與日常溝通技巧。這樣的方式容易讓學生缺乏成就感,形成「學了用不到」的心理防線。
避免方法
- 高頻加入對話、角色扮演、實際口語任務等教案(如點餐、旅行問路、電話溝通等);
- 鼓勵學生用英文發問、分享生活經驗,建立信心;
- 多元評量:不只用紙筆測驗,也納口語、發表、合作任務入分數考核。
課堂活動 | 內容 |
---|---|
口語任務 | 情境對話(旅遊、購物)、小組討論 |
生活應用寫作 | 英文E-mail、留言評語、日記 |
學生成果發表 | 影片錄製、實境演練、角色扮演表演(Open Class) |
3. 忽略鼓勵、正向回饋與失敗容忍
在傳統教學思維下,老師往往強調錯誤糾正,卻缺乏對學生每一次勇於表達、進步行為的及時鼓勵,這很容易讓初學者變得消極畏懼、怕丟臉而閉口不言,學習動機不足進一步加劇。如果孩子嚴重抗拒學習,也可以參考 孩子拒學 的因應方案。
避免方法
- 創造安全、包容的學習氛圍,小錯誤不急著糾正,只要溝通達意可優先鼓勵;
- 每堂課設計正向回饋時間,例如「今日最佳進步獎」、「本週最佳參與同學」等;
- 定期讓學生自我檢視與教師一對一正向溝通,美國許多ESL課程皆有類似安排。
鼓勵類型 | 當堂實施方法 | 成效 |
---|---|---|
口語表現激勵 | 手勢讚賞、語言鼓勵、及時反饋 | 增強勇氣信心 |
進步小獎勵 | 點數制度、小禮物、榮譽證書 | 提高參與度 |
互相回饋 | 組內相互表揚、小組紀錄競賽 | 培養團隊動力 |

4. 教學方式一成不變,缺乏多元媒材和互動
傳統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易致學生注意力渙散,長期下來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疲勞與厭倦感,學習動機顯著降低。另外,教育現場人力資源短缺時,也會導致教法因循守舊。如需瞭解這方面的更多背景,可參考 教育人力荒影響英語學習 的文章分析。
避免方法
- 積極運用各式數位工具、影音素材、互動平台(如Padlet、Kahoot、Jamboard等)提升學習趣味性;
- 引進分組競賽、桌遊設計或線上即時挑戰,讓學生感受學習的「遊戲化」;
- 結合STEAM、CLIL等跨領域教學法,讓學生透過做中學,自主探索。
視覺&互動化工具 | 應用方式 |
---|---|
Kahoot!/Quizizz | 測驗小遊戲,團體互動搶答 |
Padlet/白板協作 | 單詞地圖、腦力激盪 |
YouTube/TED-Ed | 主題影片討論、摘要寫作 |
線上會議平台 | 分組即時討論與表演 |
當推動教育軟體、工具時,也要注意投入常常失敗的隱藏關鍵,推薦閱讀 教育軟體投入失敗關鍵。

5. 缺乏個別化關懷與差異化學習規劃
每位學生的語言資歷、興趣、學習瓶頸都不一樣,但部分老師僅採「一套教材全班適用」,沒有對動機較低、進度較慢學生提供個別協助與及時指導,導致學習兩極分化。
避免方法
- 經常性與學生一對一談話,了解其困難與現階段目標;
- 實施彈性分組、彈性作業調整,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可達到」的目標中享受成就感;
- 配合線上資源,讓學習進度更具彈性與個人化,例如個人單字庫、練習聽力APP推薦等。
個別差異實務舉措 | 好處 |
---|---|
客製化練習單 | 尊重程度差異、減低挫敗感 |
小目標逐步積累 | 增加成功經驗、提升自信心 |
線上資源APP運用 | 私下補強弱點、進度自訂 |
結合最新 SEL教育提升學習動機 理念,能更完善照顧學生情感與成長需求。
增強「學習動機」的國際策略與趨勢
持續研究指出,學習動機不足已不單是東亞地區的困擾,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地教育部門紛紛推動下列策略:
策略 | 核心精神 | 代表做法 |
---|---|---|
學習導向轉換 | 從老師中心轉為學生自學為主 | 項目制學習、翻轉教室、教練制輔導 |
「做中學」理念 | 任務式、專案式主題教學 | 真實任務演練、跨學科英語、數位內容產出 |
終生學習與自我管理 | 動機與學習成效相互促進 | 學習反思日誌、目標追蹤系統 |
多元化教材和教學方式是當代英語教育跨國共識,日本NHK、韓國EBS都開發線上資源和情境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勇於發聲。

實踐老師自我成長,帶動學生學習動機提升
學習動機不足的成因複雜,卻絕非無法突破的障礙。隨著教育革新、科技融入教學,老師的專業成長日漸重要。唯有老師主動檢討教學模式、放下「責怪學生不努力」的舊思維,願意嘗試更多互動、激勵和個人化的教學法,才能帶領學生重新找回熱情與動力。
學習,是師生同心合力的過程。未來每一堂英文課裡,都有更多激勵人心的可能,等待被共同創造、實現。
~ 旅行者的語言神器 ~

準備出國?Enjoy ABC 讓你輕鬆學會旅行必備語言!
✔ 實用短句:點餐、問路,馬上開口說。
✔ 文化小知識:融入當地,旅行更精彩。
✔ 離線學習:無網路也能隨時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