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休計算你做對了嗎?5個常見特休計算錯誤,職場新鮮人必看 [Are You Calculating Special Leave Correctly? 5 Common Mistakes for Newcomers]
![特休計算你做對了嗎?5個常見特休計算錯誤,職場新鮮人必看 [Are You Calculating Special Leave Correctly? 5 Common Mistakes for Newcomers]](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article-605d3f4776aea-300x185.jpg)
台灣職場上關於特休計算屢見誤解,特休權益未保障易導致損失。本文分析特休法令依據與計算方式、深入檢討5大常見錯誤與盲點,包含新進員工起算、年資比例折算、遞延限制、假別混用違法,以及離職特休補償,協助新鮮人自保並正確主張特休權益,避免吃虧。
特休計算基礎知識:法令規定與計算制度
勞基法規定的特休天數
依據勞動部最新公告,特休天數須依據年資累計,並非公司自行決定。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8條明定,於同一家公司持續工作達一定期間者,雇主應給予下列天數的特休:
年資 | 應給特休天數 |
---|---|
滿6個月,不滿1年 | 3天 |
滿1年,不滿2年 | 7天 |
滿2年,不滿3年 | 10天 |
滿3年,不滿5年 | 14天 |
滿5年,不滿10年 | 15天 |
滿10年以上,每多1年加1天,至30天為止 | 16天起,最多30天 |
新制特休計算比舊制更優渥,所有在職員工(不論正職、契約、部分工時)皆適用。
~ 解鎖語言新世界 ~

想要流利說外語?Enjoy ABC 幫你輕鬆達成目標!
✔ 個人化學習路徑:量身打造,適合你的學習速度。
✔ 互動式課程:遊戲化設計,讓學習充滿樂趣。
✔ 隨時隨地學:手機、平板,隨時開啟語言之旅。
特休起算方式──週年制V.S.曆年制
勞動部解釋,特休起算有兩大主流模式:週年制與曆年制:
- 週年制:每位員工以到職日為週年計算,每滿一個週年進入下一級特休。
- 曆年制:與公司年度(如1/1~12/31)同步,年資於每年結束時統一調整,需按比例換算。
強調:二者必須標示於聘僱契約或公司工作規則,且不得低於法定標準。
制度 | 起算時間說明 | 適用情境/常見侵權爭議 |
---|---|---|
週年制 | 以個人到職日為基準 | 計算精確,適用人流動率高公司 |
曆年制 | 依公司年度 | 方便大公司管理,須精算年中到職者 |
![特休計算你做對了嗎?5個常見特休計算錯誤,職場新鮮人必看 [Are You Calculating Special Leave Correctly? 5 Common Mistakes For Newcomers]|](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my_prefix_1752602590-1024x683.png)
5大特休計算常見錯誤,資深人資剖析新手最易忽略地雷
錯誤1. 忘記6個月就有3天特休
新進員工最大迷思之一,就是認為一年才有特休。實際上,依據修法,工作滿半年的員工即享有3天特休,這三天在滿一歲年資前必須用完,否則公司應折現發放。
錯誤2. 年資計算方式混淆,特休天數遭低估
許多公司採曆年制,但經常忽略年中到職的比例折算問題。例如7月1日到職,第一年特休須按比例分配:
到職時間 | 當年度特休計算公式 |
---|---|
年中到職 | (年資月份÷12)×對應年資天數 |
若公司未按比例計算,導致特休減少,屬於勞基法違法。
錯誤3. 特休假可否遞延?遞延期限誤區
根據法規,特休未休可以遞延到次一年,但最長僅能遞延一年,超過必須折現。有些人誤以為可長期存假,實際逾期雇主必須折現。
錯誤4. 用特休抵其他假別
有些雇主會強制將事假、病假視為特休抵扣,這屬於違法行為!各類假別於勞基法皆有規範,雇主不得混淆或要求以特休優先扣抵。出現違規可向勞工主管機關檢舉。
錯誤5. 離職時「特休計算」被忽略,少領補償金
離職人員未休完特休,雇主應依比例結算、折算工資。最常發生:
- 僅給全年度特休比例,人資忘記6個月起有特休
- 提前離職未特別計算,補償金不足
離職特休折現計算範例
年資 | 當年度已工作月份 | 法定特休天數 | 應給未休特休折現金(月薪36,000) |
---|---|---|---|
滿2年6個月 | 6個月 | 10天 | 10天×6/12=5天×(36,000/30)=6,000元 |
滿1年 | 3個月 | 7天 | 7×3/12=1.75天×(36,000/30)=2,100元 |
![特休計算你做對了嗎?5個常見特休計算錯誤,職場新鮮人必看 [Are You Calculating Special Leave Correctly? 5 Common Mistakes For Newcomers]|](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my_prefix_1752602600-1024x683.png)
職場新鮮人必看─如何正確計算與主張特休?
追蹤年資、聰明對照特休起算表
定期查閱自己的年資與特休基準表,並了解公司使用週年制或曆年制,保障自身權益是第一步。
記得保留請假單據、工作年資證明
所有請假紀錄、薪資條、到職證明,都是未來釐清爭議的重要證據。
掌握比例折算及勞基法保障條款
部分工時也享有特休,依工時比例折算。計算公式:
公式 | 解釋 |
---|---|
特休時數=法定特休天數 ×(實際工時÷全職工時) | 以40小時週工時為基準 |
例如,週工時20小時者,年資滿一年有3.5天(28小時)特休。
與公司協議並書面確認
建議與雇主確認特休計算制度,並以書面明訂。如有不清楚可洽詢勞工局、查閱勞動部公告或使用特休計算工具。
![特休計算你做對了嗎?5個常見特休計算錯誤,職場新鮮人必看 [Are You Calculating Special Leave Correctly? 5 Common Mistakes For Newcomers]|](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my_prefix_1752602609-1024x683.png)
特休折現與薪資給付關鍵
折現標準與常見糾紛
- 未休或未遞延之特休,雇主須折算平均工資給付,否則違法,最高可罰30萬元。
- 折算標準:以近6個月平均工資(含本薪、經常獎金、津貼等)計算。
狀況說明 | 折現公式 |
---|---|
離職折現 | 未休特休天數×平均日薪(6個月平均) |
年底折現 | 若公司未遞延,須全額補發 |
案例實錄
根據勞動部資料,最多被申訴的就是特休未足額給付或新進員工未獲半年特休。資深人資強調,新鮮人須熟悉條文與計算公式。
若對兼職工讀假別、工資有疑問,可一併參考 暑期打工 相關法規與勞基法最新規定。
![特休計算你做對了嗎?5個常見特休計算錯誤,職場新鮮人必看 [Are You Calculating Special Leave Correctly? 5 Common Mistakes For Newcomers]|](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my_prefix_1752602618-1024x683.png)
立即自我檢查!特休計算快速檢核清單
- 是否查清楚自己工資及年資?
- 年中入職,特休是否有按比例折算?
- 公司規定週年或曆年,條文有無註明?
- 未休特休有無現金或延後給付?
- 有無碰到公司要求特休抵病假或事假?
只要有一項答「否」,請主動詢問人資或洽詢當地勞工局。
![特休計算你做對了嗎?5個常見特休計算錯誤,職場新鮮人必看 [Are You Calculating Special Leave Correctly? 5 Common Mistakes For Newcomers]|](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my_prefix_1752602632-1024x576.png)
職場新鮮人最常忽略的權益就是特休計算!不是只有人資才需要懂,每個受雇者都要熟悉勞基法並保留必要文件,確實核對特休計算方式。無論新進或離職,落實權益檢查、溝通紀錄,才能放心規劃工作跟休假,把握身心健康與職涯發展!
~ 旅行者的語言神器 ~

準備出國?Enjoy ABC 讓你輕鬆學會旅行必備語言!
✔ 實用短句:點餐、問路,馬上開口說。
✔ 文化小知識:融入當地,旅行更精彩。
✔ 離線學習:無網路也能隨時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