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一般文章

AI跨域人才為什麼難找?3大原因及提升英文實力的解決方法 [Why Are AI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So Hard to Find? 3 Reasons and Solutions for Enhancing English Skills]

AI跨域人才為什麼難找?3大原因及提升英文實力的解決方法 [Why Are AI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So Hard To Find? 3 Reasons And Solutions For Enhancing English Skills]

2024年,AI跨域人才成為企業爭搶的關鍵資源,不只要求懂技術,更需同時具備產業知識、商業邏輯和英文國際溝通力。然而,現今台灣及全球普遍出現複合型AI專才難尋的現象。本文深度剖析背後三大主因──學用落差、英文力不足、培訓系統與市場脫節;同時提出具體的英文力提升方法與學習資源建議,並分享台灣AI新星破局的案例。欲成為國際搶手的AI跨域人才,專業與英文實戰能力皆需同步精進! AI跨域人才的需求現況 根據104人力銀行與LinkedIn等國際職涯平台2024年報告,跨域AI人才招聘需求年增超過30%,遠高於一般工程師職缺。AI跨域人才,不只是程式高手,更需結合特定產業知識,如醫療、金融、製造、文創等,且必須具備「懂產業、懂AI、懂商業、懂溝通」的多元能力。 2024年台灣主要科技大廠如台積電、華碩、聯發科,強調招募能跨領域力與國際溝通能力的AI專才。Google、Apple、Meta等國際企業更積極尋找能結合AI與產業及法規等知識的人才。 職稱 核心技能 跨域組合 英文溝通需求 AI醫療應用工程師 機器學習、醫療背景 醫學+程式+AI 高 AI產業產品經理 資料科學、商業運營 商管+技術+市場 高 智能製造專案主管 自動化、AI算法 工程+管理+軟體設計 高 金融AI數據分析師 Python、統計、金融 金融+程式+AI 中~高 AI法遵策略顧問 AI法規、倫理專業 法律+AI+英文法規解讀 高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LinkedIn、TechOrange 2024年業界報告 AI跨域人才難覓的三大原因 1. 學用落差與學制慣性 台灣及多國高等教育仍以單一系所專才為主,學生多僅具單領域能力,缺少產業應用、跨組專案合作經驗。未來AI跨域崗位(如AI醫療影像、智能製造專案)須同時整合軟硬體、法務、產業流程與用戶設計,單靠本位訓練難以即戰力就業。 項目 傳統單一訓練 跨領域專案經驗(占比) 台灣大學生 約75% 10%以內…

軟實力與專業力為什麼學不好?5個你必須避開的英文學習錯誤 [Why Can’t You Master Soft Skills & Professional Ability? 5 English Learning Pitfalls You Must Avoid]

軟實力與專業力為什麼學不好?5個你必須避開的英文學習錯誤 [Why Can’t You Master Soft Skills & Professional Ability? 5 English Learning Pitfalls You Must Avoid]

英文已非職場加分項,而是必備核心技能。多數人在提升英文「軟實力與專業力」時總碰到瓶頸,究其因是踩中了五大常見學習錯誤:忽略口語輸出、依賴單一資源、怕犯錯、速成心態、缺乏批判和跨文化視野。本文解析這些錯誤對你國際競爭力的致命影響,並給予解決策略與學習計畫,助你真正突破學用落差! 為什麼專業力與軟實力總學不好? 軟實力與專業力定義解析 專業力指語法、詞彙、閱讀與聽力等硬技能;軟實力則是口語表達、溝通、跨文化理解與批判思維,是活用英文的關鍵。 能力面向 內涵 真實情境例子 專業力 單字量、文法、閱讀、聽力基礎 讀懂英文合約、考試高分 軟實力 溝通力、協調、應變、文化素養 國際簡報、外商會議爭取意見表達 全球化與職場需求落差 調查顯示,高達7成企業雇主認為僅具流利英文專業力仍不足,常見學用落差來自於缺乏實際協作與思辨能力。 英文學習常見五大錯誤 1. 忽略口語輸出,只重書面專業力 許多學習者投注大量時間於單字、文法與閱讀,但缺乏開口練習,因而書寫能力強但溝通弱,臨場表達卡關。 錯誤學習方式 造成的問題 只背誦單字、死記文法 無法流暢表達、臨場腦袋打結 練閱讀但不練對話 面臨討論、會議時溝通信心低落 建議:每週安排角色扮演、情境會話,強化口語輸出。 2. 過度依賴單一學習資源 只依賴單一管道,如APP或影集,會產生學習死角。多元學習管道能彌補不足。 學習資源 優點 侷限 語言APP 有系統、回饋快 偏重刷題,缺互動深度 外師課程 即時糾正發音 費用較高,需預約 原文閱讀 培養詞彙量…

理化老師缺額困擾?6大原因解析及英文面試常見問題一次看懂 [Physics & Chemistry Teacher Shortage: 6 Key Causes and English Interview Questions]

理化老師缺額困擾?6大原因解析及英文面試常見問題一次看懂 [Physics & Chemistry Teacher Shortage: 6 Key Causes And English Interview Questions]

近年來,理化老師缺額問題已成為台灣教育嚴峻課題。本文彙整6大造成缺額主因:師資斷層、待遇不佳、教甄窄門、行政負擔過重、學科地位下降與教育資源不均,並解析現行政策因應方式。特別收錄理化教師英文面試常見題型及解答重點,幫助準教師、校方與家長全面掌握最新趨勢與實戰建議,為理化教職人力危機找出解方。 理化老師缺額現況總覽 全台教師缺額統計 截至2025年初,根據教育部教師人力資源年度報告與數位教學資源中心資料,理化老師缺額持續攀升。以下表格呈現各區域理化缺額的分布與增長態勢: 地區 2022年缺額 2024年缺額 成長率 備註 台北市 38 52 +36.8% 含代理缺 新北市 45 61 +35.6%   台中市 20 34 +70.0%   高雄市 18 27 +50.0%   偏鄉縣市 23 38 +65.2% 逐年上升 全台合計 144 212 +47.2%   重點:…

教師脫北潮不可忽視:5大原因帶你看台灣英文教育正在失去什麼? [Why Taiwan’s Teacher ‘Defection’ Crisis is Sabotaging English Education: 5 Key Reasons]

教師脫北潮不可忽視:5大原因帶你看台灣英文教育正在失去什麼? [Why Taiwan’s Teacher 'Defection' Crisis Is Sabotaging English Education: 5 Key Reasons]

台灣中小學教師「脫北潮」現象加劇,特別是英語教師的大量流失對英語教育品質產生嚴重衝擊。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年師資青黃不接、資源分配失衡、雙語政策推行困難與行政壓力已讓優秀教師紛紛離職,直接導致台灣英文教育兩極化、學習差距擴大。本報導系統梳理了「教師脫北潮」的5大主因以及深遠影響,並從專家建議與政策回應提供改善方向。強化教師培育、減輕行政負擔並優化待遇,已成為重塑台灣英語教育競爭力的關鍵。 教師脫北潮現象蔓延,台灣英文教育何去何從? 英文教師短缺現象擴大 根據教育部2024年2月數據,全台中小學已有超過六千名英語教師流失教職。 這種現象已不再只是偏鄉地區的問題,連台北、新竹等高度都市化地區亦難以避免。「教師脫北潮」使一線英語教學能量嚴重耗損,學校不得不高薪延攬外籍教師或臨時聘請代理教師來填補缺口。 台灣目前的英語師資結構如下表: 英語教師類型 全國人數 流失率(2023-2024) 正式編制教師 5,800 12% 代理與臨時教師 2,700 18% 外籍英語教師 1,184 3% 全職雙語教師 6,525 10% 學校普遍反映,無法長期留住資深且優秀的本土英語教師,進一步拉大了城市與偏鄉、資源豐富與資源不足學校間的英語學習落差。 延伸閱讀: 教師脫北潮是什麼?5個你不可忽視的關鍵原因&對英文教育的影響 脫北潮的五大主因:台灣英文教育正在失去什麼? 1. 薪資待遇與工作負荷嚴重失衡 根據全國教師總工會調查,台灣小學與國中英語教師普遍認為工作負荷過重,卻無法獲得相應的薪資提升。 新進教師面臨補進困難,而資深教師則步入高齡退休潮。多年累積的教學經驗無法傳承,初任教師則苦於支援與培訓不足。 主要困擾 教師比例(%) 工作壓力大 65 薪資無感提高 58 升遷困難 39 缺乏教學資源 32…

教育政策調整英文課綱,這5個常見問題家長一定要避免 [5 Common Mistakes Parents Should Avoid in New English Curriculum Policy Adjustment]

教育政策調整英文課綱,這5個常見問題家長一定要避免 [5 Common Mistakes Parents Should Avoid In New English Curriculum Policy Adjustment]

隨著台灣2030雙語政策調整,教育部宣布英文課須朝全英教學發展,但其他科目取消強制雙語。這一轉變讓家長需要重新檢視英語學習策略。專家提醒:家長要避開五大常見誤區,並應正確認知政策核心、主動與學校合作以及關注孩子情緒,才能助孩子順利應對新時代的語言學習環境。 教育政策調整與新英語課綱現況 2024年下半年,教育部釋出雙語政策重大調整:未來國中小英文課須朝全英教學前進,其他領域則不再推行KPI式雙語教育。這一政策調整,既回應教師「亂象」爭議,也促使全國家長關注起台灣下一代的英語競爭力。 什麼是2030雙語政策? 自2018年行政院推動雙語國家政策,希望提升英語實用力、增進國際競爭力,但因配套不足、師資短缺、實施成效分歧等爭議,政策路徑不斷微調。詳見下表: 推動重點 原政策內容 新政策調整 英語課 鼓勵全英教學 明定「以全英教學為目標」 其他教學領域 KPI式要求部分課程雙語授課 不強制推動雙語課程 師資需求 擴大雙語教師招募與進修培訓 調整雙語教師徵聘規模 家長參與 支持多元學習(政策溝通相對薄弱) 重視家長溝通,強化政策說明 隨著教育政策調整,家長面對全新英語教育生態,也需及時校準觀念與協助方式。進一步閱讀請參考 教育政策影響英文學習?5大改變你不可忽視的趨勢 。 家長在策略轉彎期最常見的5大誤區 1. 以為取消雙語教學,孩子英文就會退步 2. 只重視分數,忽略語言「生活應用」 課外語言刺激 成效 唱英文歌、看英文影片 提升聽力與語感、減少開口心防 國際交流營隊 訂立英語需求及目標,增強信心 英語桌遊/繪本閱讀 沉浸式學習,激發自主探索興趣 如欲深入瞭解台灣少子化對英語學習與家長策略的關聯,請見 少子化台灣無法忽視的5大英文關鍵字|家長、教育工作者必讀 。 拒絕溝通學校教學內容,盲目加壓孩子…

114學年度招生英文面試常見7大失誤,你絕不能犯的錯誤有哪些? [114 Academic Year English Interview: 7 Deadly Mistakes You Must Avoid]

114學年度招生英文面試常見7大失誤,你絕不能犯的錯誤有哪些? [114 Academic Year English Interview: 7 Deadly Mistakes You Must Avoid]

隨著114學年度招生啟動,大學英文面試成為考生錄取的關鍵門檻。本文彙整七大常見失誤,從死背稿子、不夠自信、動機模糊,到資訊錯誤、禮儀疏忽、自我過度美化及應對突發提問失利,每個環節都提供專家建議及準備對策。加入SOP表現清單、實用訓練方法、錄取者經驗分享,幫助你全面提升面試實力,避免低級錯誤,在升學競爭中脫穎而出! 英文面試:新型態的招生關卡 隨著教育部政策強調國際化,114學年度招生英語面談評量佔比逐年提升。同時,學校更重視學生綜合素養、學習潛能與語言溝通表現。面對錄取規則改變,一場英文面試或許便決定你的升學命運。 招生對象 英文面試形式 占總分比例 評分重點 管理/商學院 全英文個人簡報與互動問答 30~50% 表達力、邏輯與專業詞彙 理工醫農 英文自我介紹與一般問答 20~40% 用語精準、相關背景陳述 語言/國際 英文對談+即席論述 50% 流利程度、組織表達與應變力 想知道更多關於面試常見錯誤,推薦閱讀 114學年度招生注意事項:5大英文面試常見錯誤你絕不能犯 。 七大英文面試常見失誤 1. 只背稿無法自然表現 重點:很多考生只會死背稿子,臨場遇到追問就卡住。招生官一眼看出不自然。 專家建議: 以主題整理、關鍵詞筆記取代全文死背。如: 問題類型 應準備重點 自我介紹 精選亮點經歷、成就 填補履歷空白 解釋成長、收穫 動機與未來規劃 個人價值、志向 2. 語言基礎不足,信心低落 重點: 英文口說不流利,緊張、結巴,甚至夾雜中文。…

四技二專入學英文面試必踩6大地雷,你中招了嗎?(2025最新面試技巧解析) [6 Major Pitfalls in English Interviews for Four-Year and Two-Year College Admissions: 2025 Tips]

四技二專入學英文面試必踩6大地雷,你中招了嗎?(2025最新面試技巧解析) [6 Major Pitfalls In English Interviews For Four Year And Two Year College Admissions: 2025 Tips]

四技二專入學英文面試錄取率逐年低迷,考生稍有不慎就會失利!本篇一次點明2025最新六大面試地雷與破解技巧,從答題僵化、動機流於表面、非語言表現到臨場反應,大幅提升錄取勝算。文末加附面試自我檢核表與必備Q&A金句、單字表,助你臨場冷靜自信、脫穎而出! 四技二專入學面試6大地雷!專家剖析2025常見失分點 地雷一:只會死背稿,答題僵硬無彈性 許多考生光背自我介紹與範例問答,缺乏轉換能力。一遇到追問、臨時變化,立刻腦袋空白。根據大學招聯會2024年調查,有近半考生在追問題目時言語結巴、詞句錯亂。 破解技巧: 面試題 死背型地雷回答 彈性加分回答 Tell me about yourself. My name is Amy. I am 18. I like English. I’m Amy, a student from Hsinchu High who has volunteered at school English camps, which made me passionate…

技優甄審英文面試5大常見錯誤|避免這些失誤讓你順利錄取 [Top 5 Common Mistakes in Skill Excellence English Interviews: Avoid These and Succeed!]

技優甄審英文面試5大常見錯誤|避免這些失誤讓你順利錄取 [Top 5 Common Mistakes In Skill Excellence English Interviews: Avoid These And Succeed!]

技優甄審英文面試逐年成為錄取關鍵,許多考生卻在「內容空泛」、「死背稿件」、「未結合學習動機」、「忽略非語言表現」與「缺乏具體案例」這5大常見錯誤上失分。本文系統彙整最新教授建議、表格與實用對照清單,協助考生避開地雷、提升通過機率,讓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技優甄審英文面試重要性提高 國內技職院校重視英文力 近五年,技優甄審各校設計的英文面試比例大幅提升,越來越多頂尖科大、技院將英文問答納入甄選門檻。不僅考驗語言能力,更考查專業表達與職場競爭力。例如2024年台北科大、台中科大、雲林科大等皆強調「臨場溝通與背景連結」才是真正評分重點。 更多面試致命錯誤請參考 技優甄審英文面試必避開的5大錯誤。 技優甄審英文面試5大常見錯誤 1. 自我介紹流於空泛,內容缺乏亮點 許多考生一開口即失分,習慣以「My name is… I am hard-working. I like English.」等套句開場。據多所科大招生委員指出,這類模板式內容無法彰顯個人特質與亮點,難以留下印象分。 項目 錯誤答法(NG) 具體表現法(OK) 自我介紹 I am positive. I led my robotics team to win a national silver medal, demonstrating teamwork and problem-solving.…

實習與就業平台英文指南|5個你不能忽略的重要功能,讓應屆生快速找到理想工作 [The Ultimate Guide to Internship & Job Platforms: 5 Must-Know Features For Fresh Graduates]

實習與就業平台英文指南|5個你不能忽略的重要功能,讓應屆生快速找到理想工作 [The Ultimate Guide To Internship & Job Platforms: 5 Must Know Features For Fresh Graduates]

實習與就業平台已成為新鮮人求職競爭力關鍵工具。本篇深入解析「5大不可忽略的重要功能」,以英文實用說明和最新產業現況,協助畢業生精準進入理想職場。內文精選各大平台比較、履歷撰寫建議、即時面試與公司透明度重點,讓你一次掌握數位職涯關鍵能力與成功祕訣! 新鮮人求職版圖:實習與就業平台崛起 2024年,線上實習與就業平台使用人數持續攀升。根據《遠見雜誌》與Yes123調查,超過70%台灣年輕人透過線上平台尋找實習及全職工作。這些平台不僅提供海量職缺,還為應屆生設計了高互動發掘職涯方向的工具。 然而,真正能讓你加速找到理想工作的功能卻常被忽略。本篇將以清單、表格、新聞觀點,拆解五大不可不知重點功能,讓你脫穎而出: 5個不得不善用的實習與就業平台功能 1. 進階搜尋(Advanced Search and Filter) 進階搜尋讓你依產業、地區、類型、薪資、語言等條件高效定位職缺。英文說明:Use the advanced search and smart filters function to sort through thousands of opportunities by location, industry, salary range, job type, and remote/hybrid options. 如Yourator、104搜尋介面,同時多選條件如「FinTech|台北|實習」,可縮短瀏覽時間50%。 平台 關鍵字搜尋 產業選擇 薪資篩選 語言條件…

教師工時減少有什麼風險?英文老師不可忽略的3個教學陷阱 [The Risks of Reducing Teachers’ Working Hours: 3 Teaching Pitfalls English Teachers Must Not Ignore]

教師工時減少有什麼風險?英文老師不可忽略的3個教學陷阱 [The Risks Of Reducing Teachers’ Working Hours: 3 Teaching Pitfalls English Teachers Must Not Ignore]

近年來,教師工時減少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門議題,但對於英語教學現場卻隱含了三大主要風險:教學互動時間被壓縮、作業批改與回饋品質降低、課程創新與差異化教學受阻。這些挑戰若無完善配套,恐將影響學生的語言學習成效與教育本質。本文深入解析政策趨勢、具體教學陷阱、並結合實際數據與改善建議,幫助教師、家長、政策制定者共同面對未來英語教育的隱憂。 教師工時減少的政策趨勢與國內外現況 全球教師工時現況比較 根據 OECD 與各國教育統計,教師工時持續成為教育品質保障的重要指標。台灣教師平均一週工時高於多數 OECD 國家,導致過勞與離職率不斷提升;面對此問題,日本、韓國、法國等國開始嘗試工時縮減政策。 國家/地區 平均每週教學工時 主要改革措施 台灣 50小時以上 預計減少工時推動行政分流 日本 40-45小時 減課重教學減行政負擔 法國 35-40小時 採行雙教師制加強協同教學 南韓 45小時以上 兼顧教學與輔導時數限制 資料來源:OECD Survey 2023(節錄) 台灣推動減工時政策理由 教育部2023年調查指出,37.7%的中小學教師自認工作過於繁重,主要壓力來自行政、評量、教學準備以及與家長的聯繫。 因此,政策方向轉向減少行政分擔、優化課程與增加行政助理人力,期望達到「教師回歸教學本質」的目標。更多現場人力現象可參考 理化老師缺額為何逐年增加進一步了解。 英文老師不可忽略的3個教學陷阱 教學互動時間不足,語言習得效果受損 語言學習強調頻繁的聽說讀寫練習。教師工時減少後,課堂互動時間壓縮,對需要大量引導、回饋及個別化輔導的英文教學造成嚴重衝擊。根據英國語言教育協會建議,每名學生每週應至少與老師有90分鐘的高質量英語互動,縮減工時後將大幅減少這一關鍵時數。 學生練習機會減少,難以即時糾正發音、語法錯誤,學生的語言自信心與溝通能力受到抑制,長期下來英文表達能力進步緩慢。 教學安排 傳統工時 減時後預估 變動趨勢 班級口說練習 每週1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