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性教育家長需避免的5大常見錯誤|英文教學現場實例分享
隨著社會開放化,小學生性教育成了不可避免的議題,家長的參與與態度更攸關孩子學習的安全感與正確觀念。根據台灣及國際英文教學現場的觀察,本文整理了家長最常見的五大性教育誤區,從錯誤避談、負面指責到用詞不正確及忽視身體自主、推託職責給學校,逐一點出問題根源並分享實用應對策略,協助家長與孩子建立有信任、有界線、易溝通的健康親子關係。 為何小學生性教育格外重要? 發展階段特點:小學生面臨的挑戰 小學階段是孩子性意識剛萌芽、身心發展快速的時期,這一時期他們會開始好奇「自己從哪裡來」、「身體有什麼不同」。衛生福利部強調,小學生性教育涵蓋生理知識、尊重他人、性別平等與自我保護等多方面,能協助他們理解和保護自身及他人的身體。 家長的教育責任與現實困境 現實中,家長往往面臨尷尬、教材缺乏、觀念落差等困難。根據《臺灣家庭性教育現況調查》(2022),63%家長覺得「很難啟齒」、41%家長不確定「什麼年齡、該講多少」,這也導致小學生無法獲得即時且正確的資訊。 想深入了解學校在這類政策的調整,可參考 教育政策調整英文課綱,這5個常見問題家長一定要避免 … 內容。 家長需避免的5大常見錯誤 1. 迴避或拖延談論性話題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就會自己懂」,選擇用笑話、冷處理或沉默來面對孩子的性好奇,這會讓孩子覺得性話題是禁忌且危險的。根據觀察,孩子得不到正確答案會去網路、同儕間尋找,增加被誤導風險。 英文教學現場案例分享 在台北雙語小學,老師提問關於身體構造,多數孩子不敢舉手。一名女學生甚至說:「家裡從來不談這個,問了會被說不要亂想。」親師教養常犯的5大錯誤|2025家長與老師不可不知的溝通 … 亦提出親子溝通斷層會造成誤解。 2. 負面評價或強烈指責孩子的身體好奇 把兒童的身體探索、互動遊戲當作「羞恥」或「下流」責備,會讓孩子產生恐懼與覺得討論身體是不對的。例如「你怎麼那麼髒?亂摸會長蟲!」,這些詞語會阻礙孩子尋求幫助,甚至遇危險仍選擇隱瞞。 英文教學現場案例分享 在新北市某英語課,孩子提問「Why do boys stand up to pee?」老師用科學態度直接解釋。多數孩子認為這種問題能被坦然討論很安心。家長若能仿效,將利於親子互信對話關係。 3. 使用模糊或不正確的名稱(身體部位/生理現象) 以「小雞雞」、「屁屁」等綽號或謊言解釋身體問題,不利於正確溝通,也易造成醫療與社交障礙。美國兒科協會建議,小學就應教正確用語:「陰莖」、「陰道」、「乳房」等。 問題領域 常見錯誤用詞 正確推薦用詞 外生殖器 小鳥、小雞雞 陰莖、陰道 身體私密部位 下體、屁屁 生殖器、肛門 生理現象 女生來那個、怪怪的 月經、排卵 性別特徵 男生不用理、女生奇怪 性別、第二性徵 更多孩子和家長易忽略的細節,可參考 教育權益不可不知的5大陷阱|學生和家長常忽略的英文學習 …。 4. 無視「身體自主權」及「界線教育」 部分家長強調聽話比自我保護、身體界線更重要,如「大人要你抱就要抱」等,會讓孩子難以表達不舒服感,增加失防風險。 英文教學現場案例分享 國際學校家長觀察到,孩子在英文環境學會自然說「I don’t want to hug」。專家強調:要從小讓孩子知道有權拒絕不舒服的肢體互動。 5. 認為「性教育只要學校教就好」 有些家長把性教育責任全推給學校。根據2023年性教育調查,僅28%學生認為學校性教育實用,多數資訊來源仍為網路或同儕。家長與學校教育缺一不可,各有補位。 專家建議:小學生性教育家長的正確態度 主動面對、誠實溝通 當孩子問:「寶寶從哪裡來?」時,建議家長以科學、簡單語言給出坦誠答案。無法即時解釋,也可說「這題我們查查資料一起學」。 練習家庭開放對話環境 多利用專業繪本、教具,在生活場景自然帶入對話。強調性知識無關羞恥,是生活的一部分。 尊重孩子的界線、鼓勵提問 要養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習慣。當孩子拒絕被擁抱,應給予理解與支持。 小學生性教育適齡內容建議表 年齡階段 建議內容 方式(舉例) 6-8歲 身體名稱、性別差異、私人界線 情境討論、繪本 9-10歲 第二性徵、網路安全、如何拒絕不舒服行為 問答遊戲、角色扮演 11-12歲 月經/夢遺等青春期特徵、媒體識讀、同儕關係 家庭對話、媒體討論 選校時,家長也應避免疏忽英文學習場域的性教育,詳見 全美語幼兒園家長最容易忽略的5個錯誤|2025年選校你 …。 國際經驗與中英文教學融合實務 英語教學現場的有效做法 英美小學的Health Education課程會同步用英語教導身體部位、界線等內容。例如面對學生提問 “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