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優良獎名單出爐!這5位老師感動無數學生,你一定要認識的英文教學榜樣 [Outstanding Teachers List Announced! 5 Inspiring English Teaching Models You Must Know]

教學優良獎名單出爐!這5位老師感動無數學生,你一定要認識的英文教學榜樣 [Outstanding Teachers List Announced! 5 Inspiring English Teaching Models You Must Know]

2025年「教學優良獎」名單終於出爐,其中5位英語領域教師以其創新教學、溫暖陪伴及顯著成果,感動並影響無數學生。本文完整盤點其獲獎緣由、教學特色、學生實績、榜樣小檔案、家長回饋及選師建議。想為孩子選對英文榜樣老師、掌握最新CEFR教學趨勢,這一篇你一定要看! 教學優良獎緣由與選拔重點 2025年度「教學優良獎」(Outstanding Teaching Award)由專業評審團隊從全國18位傑出教師中,依據課堂實踐、師生互動、創新教案與家長滿意度綜合評比。其中5位英文教學榜樣老師憑藉出色課程設計與學生顯著進步,成為今年榜單矚目焦點,更是學校推薦與 教學優良獎與英語資源 熱烈討論的對象。 英文教學指標重點 指標 達標特色 排名依據 學生滿意度 實際課程後的滿意度調查 正向回饋量數/質性紀錄 創新教學法 運用跨學科、數位工具 較同儕提升學習動能 多元互動能力 問答/討論/活動帶動課堂 學生參與度及提問率 學生進步成果 考試通過率、技能提升證明 CEFR通過、英文檢定表現 教師持續專業成長 參與研討/教學寫作發表 新增課程設計/獎項獲得 英文教學榜樣5大感動人物 1. 簡嘉菁老師(Assistant Professor Chia-Ching Chien)– 外語系明星教師 簡嘉菁老師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外語系任教,專精創新閱讀、寫作及口說訓練,帶領學生以主題多元、分組互動開展學習熱情。家長見證:「我的孩子上了簡老師的寫作課後,自信提升,主動追問何時再開課!」2024年參加課堂者有超過80%通過Cambridge PET/FCE檢定。 課程類型 對象 特色 創意寫作課 國小高至高中 分組帶寫,主題多元 閱讀理解班 國小中高年級 強化英檢技能、主題小說導讀 CEFR學習小組 初學至高階 分級討論,真實語境練習 2. Roman老師 – 北美兒童寫作與思辨專家 Roman於Outschool線上英語平台帶領即席寫作與糾錯,孩子們可在實戰中受全美標準洗禮。家長表示:「英文作文能力大增、自信提升!」其群體寫作與批改,迭獲家長稱讚。 教學名目 方式 學生年齡層 亮點 論說寫作 Ongoing/1對1 國小六~高中 例證推進、促思維 素養主題寫作 直播課 國中~高中 多樣文體訓練 3. Helen老師 – 劍橋英檢及國際賽評審專業 Helen老師以Outschool彈性與直播課型強調英檢備考與細緻寫作批改,學生一次通過FCE/PET率超9成。家長說:「Helen老師親力親為,教法細膩、回饋明確。」 專業領域 課程名 年齡 劍橋英檢備考 FCE/PET全齡Flex 9-18歲 寫作批改帶練 小高~高中作文 10-16歲 一對一專班 英檢口說/聽力/寫作 分層 4. Kim Purcell老師 – 美國小說作家,口說寫作高手 Kim老師善用故事訓練和即席簡報,讓學生勇敢用英文展現自我。許多孩子在其引導下,大方參加英文簡報競賽。課程涵蓋Storytelling、即席簡報練習。 主題 類型 年齡…

學習歷程別再包裝!升學專家點出真實重點:避免這3大錯誤,提升英文面試勝算 [Stop Overpackaging Your Learning Portfolio! Academic Experts Highlight The Real Keys: Avoid These 3 Major Mistakes To Ace English Interviews]

學習歷程別再包裝!升學專家點出真實重點:避免這3大錯誤,提升英文面試勝算 [Stop Overpackaging Your Learning Portfolio! Academic Experts Highlight the Real Keys: Avoid These 3 Major Mistakes to Ace English Interviews]

升學與求職競爭激烈,學習歷程過度包裝只會帶來反效果。專家指出,以誠信、真實、具體反思為核心,並善用英語面試技巧,才能脫穎而出。本文整理錯誤類型、面試應答策略與實戰建議,幫你有效提升英文面試勝率。無論是申請大學或獎學金,都不再只是「修飾門面」,而是展現真誠與成長歷程的最佳舞台! 學習歷程包裝現象與其危機 過度包裝學習歷程的背景 近年來,隨著學習歷程檔案(portfolio)制度推行,許多學生及家長投入大量時間美化、包裝經歷,希望能在申請書審或面試時爭取優勢。不過專家提醒,履歷與自述一旦過度雕琢,反易讓審查委員或面試官產生疑慮,甚至導致反效果。 專家觀點:誠實與反思才是關鍵 台灣及國際教育專家一致強調,「學習歷程別再包裝!升學專家點出真實重點」的核心,在於展現個人真實的學習動機、反思成長過程與面對挑戰的態度。在英文面試階段,能以具體例證說明自我提升歷程,更能提高評審對申請者的好感與信任。欲進一步掌握 學習歷程檔案英文面試重點,可參考相關教學。 三大錯誤與避免對策 不少學生在準備英文面試時,落入下列三大陷阱,只要調整思維並避免常見失誤,就能顯著提升勝率。 錯誤一:盲目強調細節、忽略大局 許多人只在意細節,忽略動機與收穫。有效的方法是以「挑戰—反思—行動」結構來敘述經歷。 分析比較 不佳表現 優質表現 職涯細節描述 詳述工作流程,未觸及學習內容 聚焦困難收穫 回應面試問題 只描述過程,未提及反思 陳述困境、反思、調整策略 學習歷程撰寫 羅列行程、數據 強調動機與成長體驗 錯誤二:過度包裝、自我吹噓而缺乏誠意 許多人會浮誇自誇卻沒證據,專家建議: 誤區 實例 矯正建議 團隊之星 只有自誇,沒案例 描述一次具體領導突破 問題處理高手 未說明解決策略 強調問題→策略→成效 全能表現者 只列舉成就,無反思 寫出失敗及改變做法 錯誤三:欠缺自省與持續自我提升心態 能否自我檢討,真的比自述完美更重要。建議: 英文面試問題 錯誤回覆 合理回覆 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 I have no real weaknesses. Sometimes, I focus too much on details, but I’ve been training myself to see the big picture by… Could you share a failure experience? I seldom fail. I once failed to meet a team deadline, so I learned…

【DiSC親子教養】這招溝通法,爸媽都該學:5個你一定要避免的親子英文對話錯誤 [DiSC Parenting Communication: 5 Parent Child English Mistakes To Avoid]

【DiSC親子教養】這招溝通法,爸媽都該學:5個你一定要避免的親子英文對話錯誤 [DiSC Parenting Communication: 5 Parent-Child English Mistakes to Avoid]

近年來「親子溝通」強調雙向理解,尤其英文學習已成家庭日常。即便用心,爸媽常犯5大親子英文對話錯誤:(1)過度糾正發音文法、(2)強迫開口背誦、(3)過早進行讀寫訓練、(4)選用過難的教材、(5)忽略孩子個別特質,溝通方式一成不變。本文將以國際流行的DiSC親子教養理念,帶你慢慢拆解這些溝通地雷,並附上實用教養表格、正確家庭英文互動方法與Q&A,幫助家長培養正向、生活化的親子英文環境。 DiSC親子教養的核心理念 【DiSC親子教養】這招溝通法,爸媽都該學,是根據行為風格分析(DiSC理論)發展的教養策略。DiSC將人分為主導型(D)、影響型(I)、穩定型(S)、謹慎型(C)四種風格。應用方法在於:家長先理解自己與孩子性格,進而調整溝通方式,提升對話成效,並建構良好日常英文語境。 DiSC四大風格簡介 風格類型 行為特質 父母溝通建議 D(主導型) 決斷、直接、目標導向 給予選擇、直接溝通 I(影響型) 外向、樂觀、善於表達 鼓勵表達、以讚美為主 S(穩定型) 穩定、耐心、樂於合作 多陪伴、肯定孩子感受 C(謹慎型) 謹慎、精確、偏重細節 適時鼓勵、給足步驟與安全感 家長一旦理解親子間的風格差異,能更有效因材施教,尤其在親子英文對話時,避免錯誤溝通方式,損傷孩子自信與語言熱忱。更多家長教育迷思可參考 家長教育方法這樣錯用。 你一定要避免的5個親子英文對話錯誤 錯誤1:過度糾正發音/文法,追求完美 過度追求正確性,會讓孩子產生恐懼與抗拒。建議多以身作則、大方說英文,錯誤時溫和重覆正確句型,而非嚴格糾正。 錯誤2:強迫背誦對話,急著要求開口 強逼背誦會產生抗拒、甚至排斥英文。應透過「大量可理解輸入」,讓孩子習慣英文語境,再自然引導開口。 方法 成效 孩子反應 情境對話 快樂學習、主動開口 願意自然使用語言 強迫背誦 死記短效 排斥、抗拒 更多親子英文地雷可參考 親子英文學不起來?7個常見錯誤。 避免錯誤:關鍵溝通方式與教材選擇 錯誤3:過早強調讀寫,忽略聽說啟蒙 孩子還未建立語感就進行寫作和拼字,會壓制自然語言發展,應累積聽說時數,先大量聽,再慢慢啟動讀寫。 錯誤4:教材難度超齡,生活溝通能力沒養成 教材過難會讓孩子失去信心,事倍功半。應從日常親子用語、簡單兒歌、短句卡通開始,教材量力而為。 錯誤5:一套溝通法打天下,忽略個人特質 每位孩子性格不同,須依照孩子的 個別風格 適度調整互動方法。進一步說明家長必避溝通失誤,可參考 兒童美語學習常見錯誤。 孩子性格 溝通建議 英文互動例子 主導型D 給選擇、主導對話 Which color would you like? 影響型I 融入遊戲、輕鬆提問 Let’s pretend we’re at the zoo! 穩定型S 多陪伴、重視安全感 Would you like me to stay with you? 謹慎型C 分步驟、說明規則 First, we wash hands, then we eat. 建立正確親子英文溝通環境 生活化對話>考試英文 家庭日常自然運用英文才是上策,即使家長不完美也可多嘗試:像起床問候、用餐對話、洗手提醒都能輸入英文。 英文學英文,圖像情境輔助 避免翻譯教學,多用圖像、動作、生活場景讓孩子猜、體會單字句型意涵,累積語感。 善用英文卡通與兒歌…

情緒管理是關鍵!孩子未來成功的第一步:5個家長必學的英語溝通技巧 [Emotional Management Is Key! The First Step To Your Child’s Success: 5 Must Learn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Parents]

情緒管理是關鍵!孩子未來成功的第一步:5個家長必學的英語溝通技巧 [Emotional Management is Key! The First Step to Your Child’s Success: 5 Must-Learn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Parents]

情緒管理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關鍵基石,而親子間善用英語溝通技巧,不僅促進語言學習,更打造有自信、善社交與抗壓力的未來人才。本文彙整國際教育趨勢、親子英語溝通的五大重點技巧,並以科學依據與實務案例,協助家長提升家庭互動質量,營造雙語伴成長的積極環境。 情緒管理是孩子成功的起點 在全球教育界與心理學領域近年來的研究一致強調,「情緒管理是關鍵!孩子未來成功的第一步。」一個懂得管理情緒、能與父母有效溝通的孩子,不僅學業容易出色,更具備人際溝通力、自信、抗壓性等成功要素。台灣家長與第一線教師普遍回報:採用正向溝通與英語對話策略的家庭,孩子在國際視野、自主學習、領導力等面向表現均更突出。 世界各地情緒管理與溝通訓練趨勢 近年全球知名大學與教育機構,包括哈佛教育學院與TED教育等,都提倡家長從小培養兒童情緒覺察、適當表達與調節情緒能力,將其作為“軟實力”的基礎教育關鍵。同時,融入生活情境的親子英語溝通已被證明有助於增進親子互信、提升孩子的語言與社會能力。 關鍵素養 國內外重視趨勢 預期對孩子影響 情緒管理能力 ★★★★★ 影響自信、抗壓與適應力 家庭溝通(含英語對話) ★★★★☆ 提升語感與國際移動力 親子互動與情境營造 ★★★★☆ 建立安全感、鼓勵自發學習 開放心態(批判思考) ★★★★☆ 問題解決、創造力 良好親子溝通為未來打底 情緒管理與家庭溝通的科學依據 壓力管理和親子間正向互動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推動「終身學習能力」的四大基石之一。根據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NIMH)報告,家庭溝通品質高的學童,面對壓力或挫折時的調適效果顯著高於控制組。在語言學習領域,當孩子能在自信安全氛圍下探索語言時,語言流暢度與溝通意願會提升30%至50%。 Dad/mom怎麼做?家長英語溝通5技巧 進入AI與全球人才流動的世代,家庭英語溝通已經不限於英文作業指導,更應成為生活一部分。「情緒管理是關鍵!孩子未來成功的第一步」,以下五大英語溝通技巧為國際兒少心理學家與英語教育專家一致推薦—— 生活中隨時有機會實踐這些溝通技巧。例如: 親子教養英文日常對話。 五大必學英語親子溝通技巧 1. 覺察情緒與主動英語表達 觀看與傳達自己與孩子的情緒,是培養自我管理與認知能力的起點。家長可嘗試以基礎英文表達情緒,鼓勵孩子模仿。例如: 讓孩子正向談論情緒、自然習慣用英語分享日常感受。 2. 共情回應–用同理英文句型接球 心理學研究發現,被家長理解的孩子更敢於冒險學習也更能抗挫。重點不是批評,而是用簡單英文共感: 共情句型讓孩子覺得「爸媽懂我」,是紮實信任的基礎。 3. 正向鼓勵代替負向矯正 負面糾正反而讓孩子抗拒;正向語言能激發主動性與自信。 在英文情境中,家長可以說: 配合生活情節,搭配微笑、點頭,讓英文變成情感橋樑。 4. 日常情境英語練習,降低「錯誤恐懼」 「Let’s try it together!」勝過「你錯了」。日常將簡單英語用於各種小事: 情境 適合英語句 示範 早餐時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 want some toast, please. 做家事 Let’s clean up together! Yes, I can help! 睡前分享心情 How was your day? I felt happy at school. 讓孩子透過生活對話累積英語自信和情緒字彙,錯誤也能轉換為成長的契機。 5. 問開放式問題–訓練思考與對話 鼓勵孩子用英文描述觀點或感受,有助於想像力與社會語境雙重提升。以下是日常可採用的問題: 這類問題加強邏輯思辨,同時深化親子間的情感連結。 提醒家長避免 家長教育方法錯用誤區 ,營造正向對話氛圍。 環境與陪伴:打造雙語親子成長氛圍…

升高中要不要補習?家長、老師、過來人這樣說:7個你不可不知的選擇關鍵 [Should You Attend Cram School In High School? 7 Crucial Points From Parents, Teachers, And Seniors]

升高中要不要補習?家長、老師、過來人這樣說:7個你不可不知的選擇關鍵 [Should You Attend Cram School in High School? 7 Crucial Points from Parents, Teachers, and Seniors]

隨著108課綱實施,高中課業難度顯著上升,補習成為許多家庭熱烈討論的話題。本篇文章綜合家長、老師與過來人的真實分享,聚焦7個不可不知的選擇關鍵,協助讀者評估是否需要補習,全方位解析補習利與弊、家庭經濟因素,以及最新學習管道趨勢。文內並設有決策檢查表,幫助學生與家長做出最合適的升學規劃決定。 家長、老師、過來人怎麼看:專家意見大集合 各方觀點分析 家長的擔憂與期待 家長普遍認為補習有助於成績提升與減輕他們的焦慮,但也常憂心孩子過度壓力與失去自我學習空間。部分家長認為,補習能針對弱項進行加強,尤其是數學、英文等科目,避免升上高中後「一旦落後就很難趕上」。 老師的專業建議 高中老師強調學習自主性。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老師們建議學生應先自我檢視學習動機與能力,缺乏自主學習基礎者可藉補習起步,但應逐步建立自學能力。老師指出,與其選擇全科補習,不如聚焦真正弱項。 過來人的真實經驗 許多高中畢業生與大學生分享,補習並非人人適用,選擇關鍵還是在自己。部分人靠自學搭配同儕討論也能成績優異;也有人因補習進步明顯,但更有人因補習負擔大、學習壓力反而迷失方向。 進一步延伸閱讀:升高中要不要補習?家長、老師、過來人這樣說:7個你不可不知的選擇關鍵 補習與否決定流程:不可不知的7個選擇關鍵 補習利弊與關鍵決策因素 關鍵一:學生本身學習狀況 學生學習自制力、基礎能力、時間規劃能力為最重要基礎。一旦升上高中,學科內容難度增加,自主學習困難者較需補習協助。 關鍵二:高一適應期的摸索 高一是課業落差顯著期。此時如有明顯落後,適當補習可加速適應,否則容易因累積性學習障礙影響整體表現。 關鍵三:家庭經濟與資源考量 補習費用隨科目及地區而有極大落差。 地區 單科一期平均費用(元) 全科一期平均費用(元) 台北市 8,000 45,000 新北市 7,500 40,000 台中市 6,500 35,000 台南/高雄 6,000 32,000 資料來源:2024年台灣主要連鎖補習班學費整理 關鍵四:學校與補習班教學差異 學校多強調團隊學習與素養培育(配合課綱),補習班則以效率解題與考題應付為主。學生如在「理解力、統整能力」不足,可利用補習加強應試技巧,否則建議養成自學力。 關鍵五:補習時間與生活平衡 補習會壓縮休閒與休息時間。專家建議,學生每週安排補習勿超過3次,每次1.5-2小時為宜,避免疲乏影響身心健康。 關鍵六:選擇最需要加強的科目 不是每一科都要補。國、英、數、自然(物理/化學)是補習主流科目,弱項需優先補強,也可搭配學長姊個別輔導,提升效率。 常見補習科目 適合對象 數學 基礎薄弱或易失分學生 英文 聽力與閱讀困難學生 物理/化學 觀念理解與應用題掌握差學生 國文 寫作、文言文表現弱學生 關鍵七:尊重學生意願與學習心理 被動補習效果有限,主動型學習成效最高。家長應與學生討論規劃,讓孩子參與決策過程,提升學習動機。 補習與自學的比較:效果與適用對象 補習與否的優缺點比較 項目 補習 不補習/自學 學習規律 時間固定,效率高 需自律,時間彈性 適合對象 需被動引導、有基礎落後者 高自律、主動探索、目標明確者 成績提升 短期顯效,弱項補強明顯 全面能力培養,提升思考與自學力 經濟負擔 高 低 生活平衡 需注意時間拿捏 可自由安排時間 學習內容 以考試與得分為主(部分補習班亦強調素養教學) 自定主題,深入發展興趣 升高中要不要補習?家長、老師、過來人這樣說:選擇取決於學習特質、目標科目及家庭因素。 7個你不可不知的選擇關鍵 輕鬆檢查:你/孩子適合補習嗎?決策檢查表 問題 是 否 1. 學校課堂常常跟不上市、常出現成績斷層? 2. 對某些科目有明顯不懂/跟不上感覺? 3. 缺乏適合的自學方法與時間分配規劃? 4. 家中有充足經濟餘裕負擔補習費用? 5.…

數學變旅遊題?高雄老師神操作學生全傻眼:3個不可忽視的英文教學啟發 [Math Becomes A Travel Question? Kaohsiung Teacher's Mind Blowing Classroom: 3 Unmissable English Teaching Inspirations]

數學變旅遊題?高雄老師神操作學生全傻眼:3個不可忽視的英文教學啟發 [Math Becomes a Travel Question? Kaohsiung Teacher’s Mind-Blowing Classroom: 3 Unmissable English Teaching Inspirations]

2024年6月,高雄一位老師運用生活化旅遊情境融入數學命題,學生驚訝之餘也樂在學習,這不僅激發素養導向教學,也為英文課帶來跨域設計啟發。本文深入探討生活導向教學、跨領域整合、主動學習與反思力提升三大重點,並結合108課綱新教學典範與親師觀點,說明如何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 創新教學現場:高雄老師將旅遊經驗化為數學題 2024年6月,在雲林縣興華國小四年級的期末考試現場,出現了一連串圍繞最近全班高雄戶外教學活動的數學題,學生一時傻眼又眼睛亮起。原本枯燥的數學考試,變成了回味旅行的知識挑戰:「數學變旅遊題?高雄老師神操作學生全傻眼」成為教育圈熱議事件。 導師林益誠說明:將生活情境融入命題可以提升孩子數學興趣及應用力。學生解題時像在整理一場難忘的旅程,題型包括「從學校到高雄來回花了多少時間?」「早餐吃了50分鐘,有沒有超過預定行程?」不只是單純計算,更是深化印象的快樂學習。 延伸閱讀: 賢庵畢業典禮海洋主題英文教學設計 三個不可忽視的英文教學啟發 1. 生活導向教學的力量 108課綱強調素養教學,台灣學校力行將知識落實到生活。高雄老師此案例正是素養導向實踐——學生做題時重溫旅行,抽象數學解題與實際經驗緊密結合。 傳統數學教學 生活導向數學教學 解「純計算型」題目 解決「旅遊行程」、「生活事件」問題 題型枯燥 課堂有趣、易投入 內容不易記 生活連結助記憶 難提升應用力 培養解決問題素養 進一步趨勢可參考 英語教學新聞懶人包|2025年你絕不能錯過的8大趨勢與變革 2. 跨領域整合的英文啟示 旅遊變數學考題讓英語教學也能量身定做出跨域活動,例如: 課堂主題 融合活動範例 英文寫作 撰寫旅遊經歷、介紹旅程 英語口語練習 訂房問路情境演練 閱讀理解 閱讀時刻表、景點簡介 英數雙語學習 用英文計算票價、路線 另外,可以參考 高雄英文補習班別再踩雷!2025年家長最常後悔的5大選擇 整合學習模式。 3. 學生主動學習與反思力提升 這種考題設計,讓學生從被動作答轉為主動回想、整合、靈活運用,例如: 問題內容 選項 調查結果比例 考題有趣嗎? 非常有趣/有點有趣/普通/不有趣 約9成「有趣」 作答是否充滿回憶? 是/部分是/否 多數答「是」 是否學會生活技能? 完全學會/略懂/沒感覺/不知道 多數「略懂」以上 希望下次還有類似考題? 希望/可有可無/希望傳統考題 多數選「希望」 在 亞洲大學AI課程 中同樣採生活化跨域訓練,加值學習成效。 108課綱下的教學新典範 高雄林益誠老師案例突顯素養導向與跨域結合兩大全新趨勢。不僅是數學領域,對英語教學啟發意義更深。主管機關、學者與基層教師近年來持續強調「生活即教材、學習即生活」。 教學啟發關鍵行動清單 教師與家長的共同觀察 興華國小教務主任張憲銘指出,林老師將多次生活活動納入教學與命題(如夜市距離加減、園區數據統計、汽車品牌統計等),證明素養導向考題確實能提升學生參與、學習成效。家長回饋:這樣學習氛圍讓孩子願意主動思考勇於嘗試。 結語 數學變旅遊題?高雄老師神操作學生全傻眼,不止是教育界的熱門話題,更指引英語教育情境導入、跨域融合新路。隨素養教育持續推動,越來越多教師結合生活經驗,勇於創新。未來只要讓知識貼近學生經驗,學習就能激發最大潛力,老師、家長、學生攜手,開出素養教學最燦爛的花朵。

上小學前先學這件事,贏在起跑點不是ㄅㄆㄇ:英文學習為何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Why Learning English Before Primary School Is The Real Competitive Edge, Not Phonics]

上小學前先學這件事,贏在起跑點不是ㄅㄆㄇ:英文學習為何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Why Learning English Before Primary School is the Real Competitive Edge, Not Phonics]

在學齡前階段,許多家長誤以為注音符號才是關鍵,但事實上,提早接觸英語能顯著提升孩子的國際競爭力與多元思維能力。英文不只是學科,更是全球資訊與溝通的通行證。本文深入解析為何全英語學習才是未來的關鍵起跑點,並比較台灣與國際趨勢,最後也給家長實用的具體建議,破解常見迷思,讓孩子真正贏在未來。 為什麼起跑點不在ㄅㄆㄇ?教育現場的真相 注音符號學習的迷思與限制 多數家長擔心孩子上小學後跟不上語文進度,所以傾向讓孩子提早學注音符號。然而,教育現場的統計和教師經驗發現,即使孩子先學會注音,進入小學後也不一定佔有絕對優勢,短短十週內大家就能達到基本水準。過度強調注音,容易讓孩子產生壓力,反而忽略語言興趣與素養的培養。 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英文學習為核心 全球化加劇,英文已超越單一學科,成為未來競爭的核心能力。根據EF英語能力指標2023,台灣英語排名落後新加坡、韓國、越南,這關聯到孩子的國際視野與資訊素養。 幼兒時期是語言學習黃金期。哈佛大學研究顯示,0-7歲學語言最有吸收力,越早接觸英語,越能自然流利運用。 (延伸閱讀: 英語教學新聞|2025年你必須關注的7大全球趨勢與台灣英語教學新局 ) 英語學習為真正競爭力的五大原因 掌控全球資訊,開啟世界大門 英語是全球通用語言,約有20億人使用或學習英語,是科學、商業、科技等主流語言。孩子早期接觸英文,未來能主動掌握全球第一手資訊。 培養多元思維與跨文化理解 語言學習也在訓練多元思維與國際理解力。能用英文主動探索世界,培養協作溝通和包容文化差異的能力,為未來跨國協作鋪路。 增強腦部發展與學習彈性 多語背景明顯強化兒童大腦抽象思維與執行力。美國《Brain and Language》期刊指出,雙語兒童在注意力、學習能力及靈活思考上表現更佳。 英語學習對腦部發展的益處 內容說明 執行功能增強 專注力、問題解決與切換任務力提升 記憶力、邏輯推理力提升 資料整合與聯想力發展更好 自信與自我價值提升 主動表達,勇於溝通 拓展未來升學與職場優勢 大學招生、企業徵才都高度重視英語能力。根據104人力銀行2023調查,80%企業將英語溝通視為必要。精通英文者的升學、工作競爭力和薪資都有明顯優勢。 為閱讀與學科理解打下基礎 當代知識更新多以英文發表,具備英文閱讀力的孩子能更快吸收新知、主動探索複雜領域,學習速度和深度極具競爭力。 (延伸閱讀: 少子化危機下,這5個英文學習策略千萬別忽略!家長必知 ) 台灣與國際學習趨勢比較 隨著雙語國家成全球趨勢,台灣雖規劃2030雙語政策,但和鄰國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地區/國家 英語起始年級 英語學習重點 國際競爭力(EF排名) 台灣 小三 課堂基礎、考試導向 38 新加坡 幼稚園起 沉浸教學、日常溝通 2 香港 幼稚園起 中英雙語、跨校交流 3 韓國 小一/小三 多元教材、外籍師資 24 越南 小一/小三 自然發音、交流主導 31 資料來源:EF EPI全球英語能力指標2023 (相關閱讀: 全美語幼兒園選錯會後悔?2025家長必知的5大避雷重點 )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贏在真正的起跑點? 創造充足的英語環境 將英語聽說讀寫活動融入家庭,如親子共讀、英語卡通或簡單對話,不必強求標準,讓孩子自然親近語言。 注重興趣與動力的培養 讓孩子從歌曲、故事、遊戲中快樂學英文,靠興趣驅動更能持久自主學習。 適當選擇學習模式,結合課外資源 善用繪本、線上發音網站、互動遊戲等輔助,也可選有合格師資或外籍教師的語言班。 鼓勵雙語共學,不必擔心語言混淆 研究證實雙語學習不影響母語發展,反而提升語言彈性與邏輯。 家長身教與陪伴是學習關鍵 父母的參與深刻影響孩子英語習慣與信心,即使不精通英語,也能一起共讀、查資料、給鼓勵。 學習方式 說明 適用年齡 親子共讀/共看 一同念繪本、看英文影片 2歲以上 英語歌謠遊戲 唱歌、韻文、角色扮演 3-7歲 日常口語練習 問候、自我介紹、生活對話 4歲以上 線上互動課程 遊戲化課程、找外籍師資…

準特教師補助延後?8月才領薪網怒轟:5個英文實用表達帶你掌握討論熱潮 [Subsidy Delay Fo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nline Outrage And 5 Practical English Expressions Explained]

準特教師補助延後?8月才領薪網怒轟:5個英文實用表達帶你掌握討論熱潮 [Subsidy Delay fo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Online Outrage and 5 Practical English Expressions Explained]

焦點:準特教師補助延後,薪資8月才發引發教育圈與全台社群熱議。特教師加給調升1000元,卻因行政延誤與地方作業拖延,導致數千老師要等到8月才可能領取補助。本文整理五大英文表達讓你掌握討論重點,同時解析補助延遲造成的影響及各界回應,幫助教育從業與關心者參與話題,提升專業國際溝通能力。 焦點:準特教師補助延後,薪資8月才發引爆教育圈爭議 隨著特殊教育需求加劇,準特教師補助延後?8月才領薪網怒轟成為教育界熱門議題。2024年教育部雖推動調高特教職務加給,因行政流程和地方溝通遲緩,部分縣市新進特教師需等至8月開學後才有機會領取薪資與補助,令許多老師及家長不滿。 特教師補助調升1000元,為何卻「遲遲未到位」? 據教育部公告,特教職務加給自1991年凍漲33年,本次終於從1800元調為2800元——這本應是肯定教育現場的大利多。然而補助需經行政院審議、部分縣市財務作業緩慢,才出現「補助延後」困境。特教老師加薪方案與實施時間全解析:英文老師必懂政策變革 。 加給項目 調整前(1991年~2024年) 調整後(2024年起) 特教職務加給 1,800元/月 2,800元/月 預期發放時程 當年度2月 8月(延後領取) 現場老師:物價上漲,早該制度化調整 一位國中老師表示:「特教需求增加但加給太少,還要拖到8月,怎讓年輕老師熬?」全教總呼籲,教育部應法制化調整機制,保障教職員權益,別讓補助看各縣市臉色。其中中南部教師受影響最甚,如下表: 地區 領薪延遲幅度 老師滿意度 主要抱怨 北部 低~中 中 補助金額有限但發放準時 中部 中~高 低 發放延遲、行政進度慢 南部/東部 高 低 長期遲緩、音訊全無 5個英文實用表達,掌握網路討論與專業溝通 這場「準特教師補助延後」熱潮,許多教師與KOL用英文在社群發表意見,折射國際間教育公平的議題。以下整理出效率最高的5個英文實用表達與其說明,協助你在各類論壇、討論區與國際場合流利表述。 英文表達 中文對應詞 應用情境 Delayed payment 薪資發放延遲 補助、薪資遲未入帳 Systematic unfairness 制度性不公 長期待遇未調整、比較不公 Underappreciation 不受重視 教師心聲、待遇討論 Administrative bottleneck 行政瓶頸 政策申請停滯 Call for systemic reform 呼籲制度改革 社群、倡議話語 想進一步優化英文履歷?可閱讀 特教老師加薪2025必知|避免這5大常見英文履歷錯誤讓 … 進行參考。 補助延遲帶來的多重衝擊與未來展望 特教師現實困境:生活壓力、流動率攀升 根據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調查,補助延遲使特教老師士氣低落,生活壓力劇增。「本以為補助會調漲,卻再度延期,年輕老師難安心留任。」2023年新進特教老師一半以上有意轉職或離開教職。 年份 特教師新進數 主動離職率 2022 1,200人 12% 2023 1,310人 16% 2024預估 1,350人 19% 網路聲量:「已經不是加給多寡,是態度問題」 「只要是拖延,就是擺明不在乎前線老師!」各大社群平台如PTT、Dcard,「準特教師補助延後」成熱門話題,多數網友認為「態度大於數字」,也有不少人用英文表達對政策的疑慮。 門檻高、負擔重,台灣特教師未來怎麼辦? 台灣特殊教育學生逐年增加,教師卻供需失衡且出現斷層。待遇若無法改善,只會加劇人才流失,最終受害的是學生與教育現場。 特教學生總數(萬人) 當年新聘特教教師 缺額率 2020 8.3 980人 7.5% 2022…

教育部公布轉學回台方案!在陸學生快速回歸必看:5大重點與英文申請指南解析 [MOE Announces Transfer Back To Taiwan Program! 5 Major Points And English Application Guide For Taiwan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教育部公布轉學回台方案!在陸學生快速回歸必看:5大重點與英文申請指南解析 [MOE Announces Transfer Back to Taiwan Program! 5 Major Points and English Application Guide for Taiwan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台灣教育部於2024年啟動全新「轉學回台方案」,為在陸台灣學生提供學籍救濟及學歷保障。本文整理適用對象、轉學與隨班附讀雙方案、學分抵免重點、申請流程、英文資料準備,並附各校最新申請時程及專家建議。針對變動情勢下家長與學生亟需掌握的轉學細節,提供全面而實用的解析。 方案背景說明 陸校學歷認可政策變動 2024年起,台灣教育部將廣州暨南大學等隸屬中國大陸統戰部高校,自學歷採認名冊中移除。這意味著2024年以後新入學的大陸高校學生,學歷將不再受到台灣官方認可,但已經在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可透過教育部「轉學回台」與「隨班附讀」多重管道,維護繼續升學與就學權利。政策調整也說明,家長與學生需特別關注官方最新公告,以免影響未來發展。更多相關細節,請參考 教育部最新留學政策解析:台生在陸求學如何因應 。 5大重點:教育部公布轉學回台方案!在陸學生快速回歸必看 1. 適用對象明確 2. 轉學與隨班附讀雙方案 3. 學分抵免與修業年限 4. 申請流程全解析 重點步驟 內容摘要 準備文件 成績單、在學證明、身分證、護照、照片等 選校及查資格 參閱各校招生簡章,確定報名條件 填寫申請及繳件 依招生指示繳交表格及資料 等候審查及放榜 部分學校需筆試或面談,依公告查榜 辦理學分抵免 錄取後由教務處完成學分對應 5. 學生權益保障 當前熱門問題Q&A總整理 問題 官方說明摘要 名冊移除前入學還認可嗎? 認可。只要在規定日期前註冊,學歷及學分有效 可以申請哪些學校? 全台多數大學招收,可依招生簡章查詢各校細節 學分抵免原則是什麼? 依原校修課內容及學分,由各校個案審查,部分需補修 無法即時返台怎麼辦? 可採用隨班附讀方案,彈性銜接,日後正式辦理轉學 英文資料如何準備? 各校接受英文成績單及證明,必要時須附譯本 兩岸學制與學分抵免差異,詳見 在陸台生必讀:隨班附讀與轉學回台選擇比較 深入報導。 英文申請指南全攻略 必要文件英文譯名對照 中文文件 英文名稱 補充說明 在學證明/成績單 Certificate of Enrollment/Transcript 正本及影本備妥 台灣身分證影本 Copy of the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Card of Taiwan 正反兩面 護照影本 Copy of Passport 資料頁即可 申請表 Application Form for Transfer or Auditing Student 依校制格式 兩吋照片 Two Passport-sized Photos 白底、彩色 課程說明信 Letter of Course Description and…

建中學霸棄醫走音樂路!父母支持原因曝光:3大英文學習啟示與家長必看觀念 [Jianzhong Top Student Quit Medicine For Music! Parents' Support Revealed: 3 English Learning Insights For Parents]

建中學霸棄醫走音樂路!父母支持原因曝光:3大英文學習啟示與家長必看觀念 [Jianzhong Top Student Quit Medicine for Music! Parents’ Support Revealed: 3 English Learning Insights for Parents]

建中學霸棄醫走音樂路!父母支持原因曝光,案例揭示現代父母支持孩子追夢、兼顧能力與興趣的新教育觀。從選擇音樂到啟發英文學習、家庭支持分階段剖析,文章帶來自主學習、正向溝通、能力本位等三大英文學習啟示,並探討家長應尊重孩子天賦,鼓勵多元發展與勇於嘗試。家長與學子共同面對未來轉變時,唯有開放心態與長遠視野,才能培養真正的學霸精神。 學霸人生路──從建中到音樂舞台 建中學霸決定棄醫,勇追音樂夢想 台灣學霸常常讓人聯想到白袍、醫院與穩定的職涯,但近年來,越來越多頂尖學子選擇追求個人熱愛。近期「建中學霸棄醫走音樂路!父母支持原因曝光」的真實案例,再度掀起社會熱議。 這位建中畢業生,進入台灣頂尖醫學院就讀並取得醫學士學位,原本擁有光明的醫界前途,卻毅然選擇放棄醫生高薪穩定、受人尊敬的生涯道路,改投向他深愛的音樂領域。令許多家長訝異的是,這位學生的父母不但沒有強烈反對,反而成為背後最大支柱。 棄醫的勇氣:十年磨一劍的心理轉折 棄醫不只是一時衝動,而是長期深思與自我探索的結果。據了解,這名學霸從高中時代即熱愛音樂,在課業與社團活動中表現十分傑出。然而進入醫學院後,長時間在課業、實習、臨床與職場輪轉間,慢慢意識到自己的熱情依然在音樂,且創作與演奏給他帶來的成就感遠超過醫療。 在親子溝通過程中,這名學霸直言花了約十年時間,才真正找到「自己真正想做且有能力做到的事」。他與家人的多次深談,最終說服父母支持他走出自己的路。 時間點 關鍵經歷 內心糾結與轉捩點 高中時期 音樂社團、國際賽獲獎 音樂夢初萌、生涯選擇徬徨 醫學院 臨床學習、考取執照 學業繁重,音樂熱愛無法割捨 畢業前後 臨床工作 醫學穩定vs.音樂熱情的拉鋸 決定時刻 家庭溝通、技藝進步 家人支持,正式全職投入音樂發展 父母的全力支持,背後的教育觀點引思考 當大部分家長在孩子「棄醫追夢」時選擇勸退、強勢干預,這對父母的態度卻相當罕見。他們認為:「人生的職業不是那麼容易選擇,經過長時間深思熟慮的決定,更值得尊重。」 這樣的思維對於所有莘莘學子與家長都帶來新啟示。 英文學習3大啟示:自主、陪伴與能力本位 啟示一:學習英文如同追夢,自主與熱情缺一不可 從醫學轉戰音樂,這名建中學霸展現了高度的自主學習能力與不懈熱情。學英文也是同理──父母不應只要求孩子「要把英語考好」,而要幫助他們找到興趣、激發自我主動。 夢想/學習態度 具體行動 發現熱情點 參與英語戲劇社、閱讀英文經典小說 自主探索 主動觀看TED Talks、訂閱英文音樂 長期堅持 記錄語言學習心得、反思與自我成長 慎選資源 參加與興趣相關的英文課程、社團或國際交流 啟示二:家長的正向溝通與信任,影響英語學習信心 「建中學霸棄醫走音樂路!父母支持原因曝光」顯示家長的支持對於孩子自信心、行動力、抗壓力有極大幫助。許多英語學習者因「怕犯錯」、「被責備」而噤若寒蟬,因此家長的態度比資源更重要。 啟示三:能力導向優於分數導向,激發真正的語言力 這位學霸從醫學走向音樂,展現了「能力本位」思維──重視自我能力的培養,不是單純追求「拿高分」而已。套用在英文學習,道路更應如此。 目標導向 具體做法 孩子長遠發展 溝通能力培養 參加校內英語辯論、模擬聯合國(MUN) 說寫流利,能應用於生活與職場 問題解決與創造力 看英文原聲電影、寫英文創作文 思路開闊、跨國交流、創新力提升 批判思考 國際英文新聞評論、寫自媒體英文文章 培養全球視野與思辨能力 自我探索與父母陪伴的力量 十年磨一劍:自我探索的堅持 這位學霸是經過長時間思考,才明確自己的夢想。自我探索過程常充滿不安與猶豫,但唯有堅持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父母陪伴下,勇敢追夢 家長的經驗、冷靜與包容,給予學霸莫大動力。多次晤談與換位思考,讓家庭關係正向循環,親子信任成長。 家長必看:多元發展與世界觀的養成 鼓勵多元發展,尊重天賦選擇 「前途」並非只有醫師、工程師一途。現今世界更重視多元能力發展及跨界創新。建中學霸及其家庭讓社會看到,家長應以開放心態,欣賞孩子的天賦與潛質。 失敗與轉彎不是絕路,是重要學習機會 勇於離開醫學領域不是「失敗」,而是一種自我探索。這類案例證明:人生沒有直線道路,願意調整目標,是自信與成長的展現。 家長行為 子女未來的正面效益 傾聽與鼓勵 增加冒險與創新的勇氣 尊重個別發展 激發責任感、自主學習能力 給予資源指引 擴展視野,提升競爭力 包容嘗試與失敗 增強韌性和解決問題能力 走出傳統框架,培養國際觀與自信 培養世界觀的實踐方法 支持孩子探索無限可能,是面對未來變局的不二法門。 結論:家長與學子同心 開創多元未來 這次「建中學霸棄醫走音樂路!父母支持原因曝光」案例,彰顯了家庭正向支持、教育觀轉變與能力本位思維的重要。家長在陪伴孩子追尋夢想的同時,也要以開明與信任,創造探索、試誤的空間。將語言學習、興趣實踐與未來生涯規劃結合,才是真正的學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