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嗆家長數學沒用事件:3個你絕不能忽略的英文學習啟示 [Three Key English Learning Takeaways from the “Math is Useless” Incident among Junior High Students]
![國中生嗆家長數學沒用事件:3個你絕不能忽略的英文學習啟示 [Three Key English Learning Takeaways from the “Math is Useless” Incident among Junior High Students]](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6/c25769ff-6aaf-4d07-9dea-8794b6b970da-e1751123712869.jpg)
「國中生嗆家長數學沒用事件」不僅是數理教育的反思,亦隱含著台灣家長與孩童對於英文學習心態的深刻啟發。本文從事件分析教育本質,並深入探討現代英文力的三大啟示:重視基本素養、培養跨領域思維、主動學習自我探索。面對AI浪潮與全球化,家長該如何引導英文從考試學科轉變為職場競爭關鍵?跨界整合與實用溝通能力,決定未來語言力的前景。 事件背景:「國中生嗆家長數學沒用」引發熱議 近日,一則名為「國中生嗆家長數學沒用事件」的新聞,在台灣校園與網路社群間掀起討論。一名國中學生因數學成績持續低迷,在父母勸導下直言:「會加減乘除就好,其他都沒用。」從PTT、Dcard到家長論壇,關於數學是否「有用」的話題旋即延燒,甚至成為教育專家與補教師資的焦點。 不僅是數學本身,這起「國中生嗆家長數學沒用事件」也引發了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對學科學習本質的省思。 其中,有專家指出,許多家長在與孩子辯論數學意義時,也無形中忽略了同樣重要的英文學習觀點。本文將從這個事件出發,深入分析三個不可忽略的現代英文學習啟示。 教育現場與家長觀點的現實衝突 數學「沒用」說法的現場觀察 根據網路討論與新聞回饋,不少學生認為高階數學如代數、三角函數、微積分「生活中用不到」,進而產生抗拒心理。有家長坦言,以過往經驗,也確實很少直接運用學校裡學到的公式。這樣的矛盾,不只在數學,也普遍存在於英文等語言學習上。 家長回應:知識本質的迷思 家長在面對「國中生嗆家長數學沒用事件」時,常強調數學能「訓練邏輯力」,考好才能選好科系。同理,家長對英文的觀念往往也停留在「考試分數」、「將來職場需求」兩極,但容易忽略語言真正賦予孩子的競爭力。 英文學習在多元未來的定位 隨著AI與跨境工作的興盛,英文已成為全球交流與學習新知的基礎工具。與單純答題或背單字不同,現代英文更強調資訊獲取、文化理解與跨界表達。英文在未來的「用處」,其實遠超出考試表現。 三大英文學習啟示:從數學事件看語言力 啟示一:重視基本素養而非死記考分 如同數學的基礎計算、邏輯思維能力之於高深公式,英語學習的基本閱讀、聽說能力,比單一「分數」來得更重要。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學生英文分數表現如下: 年級 能聽懂簡單日常會話 能寫實用短文 能流利表達意見 國中三年級 74% 65% 21% 高中一年級 88% 82% 36% 高中三年級 92% 91% 48% 資料來源:台灣教育部 2023 校園英語學力調查 「會用」的能力,遠比「高分」來得珍貴。家長與老師應引導學生將英文當作實際「工具」,而非只為升學考試而讀。更多幫助可參考 避免數學學習困難的5個關鍵方法。 啟示二:建立跨領域整合思維 在「國中生嗆家長數學沒用事件」中,許多專家強調數學的本質是訓練思考。實際上,英文乃至於所有語言的本質,也是在激發孩子跨學科、跨領域串連知識的能力。 英文應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