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與就業平台有哪些陷阱?2025年畢業生必須避免的5大錯誤 [Internship and Job Platform Pitfalls? 5 Mistakes 2025 Graduates Must Avoid]
![實習與就業平台有哪些陷阱?2025年畢業生必須避免的5大錯誤 [Internship And Job Platform Pitfalls? 5 Mistakes 2025 Graduates Must Avoid]](https://littlenewton.efroip.tw/wp-content/uploads/2025/07/my_prefix_1751389355-768x512.png)
2025年畢業生面臨高度競爭的社會環境,實習與就業平台成為重要的求職管道。然而,虛假職缺、個資外洩、變相收費、勞權未保障、平台審查不嚴等問題依然嚴重。本文從新聞報導角度,深入剖析多項平台常見錯誤與求職陷阱,並提供可靠自我檢查清單與防護建議,協助新鮮人安全避開詐騙與不當招募,為未來職涯開啟安全道路。 當前實習與就業平台環境概覽 求職需求創高 警惕陷阱同步增長 2025年畢業生規模持續成長,以台灣地區為例,教育部2024學年度應屆畢業生高達28萬人。隨著求職潮來臨,實習與就業平台使用量與需求同增,推高平台流量的同時,也給不法分子帶來更多「求職陷阱」操作空間。2023年抽樣調查指出,約8%畢業生曾遇到或接觸詐騙職缺。 平台名稱 申訴案件類型 案件占比(%) 104人力銀行 虛假職缺、收費陷阱 32 1111人力銀行 資料外洩、假中介 24 CakeResume 非法收集個資 18 LinkedIn 海外詐騙、釣魚郵件 12 其他異業合作網站 亂價代辦、黑名單公司 14 資料來源:2023-2024消費者基金會、各大求職網站 五大錯誤與平台常見陷阱解析 一、輕信「高薪無需經驗」職缺 許多實習與就業平台刊登「高薪」「不限經驗」職缺,廣告標榜彈性工時或高獎金,但實際可能涉及: 曾有畢業生誤信此類職缺,最終涉入犯罪。應先核查公司背景、搜尋負評或黑名單。 過度信賴「官方合作」標榜 部分平台自稱「與知名學校、政府合作」,實質僅自我標榜,履歷有可能外流至不明單位。資訊來源真偽一定要多查證。建議:參考 報名錯誤類型。 二、個資外洩與濫用 忽視個資保護 容易默許外流 部分實習與就業平台個資保護不足,例如預設履歷開放合作商、勾選授權同意時未明示細節,容易導致: 每次上傳履歷,記得詳閱個資使用聲明或自行遮蔽不必要資訊。 索取證件原件風險高 有些職缺或面試以「核對身份」為由要求交出生份證、畢業證或其他原件。2022年申訴案件中亂索證件年增15%。 證件類型 合理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