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哪兩項指標入選世界大學排名?你不可不知的英文實用說明

靜宜大學哪兩項指標入選世界大學排名?你不可不知的英文實用說明

靜宜大學以SDG 4(優質教育)與SDG 10(減少不平等)兩大指標於2025年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榮登全台第一,展現教育品質與社會責任的國際實力。本文將深入解析這兩項指標的意義與學校實踐亮點,並提供必備的專業英文詞彙、實例攻略以及未來展望,協助讀者快速掌握永續教育的核心價值。 靜宜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再傳捷報 台灣私立學府靜宜大學(Providence University)近年積極推動校務國際化及永續發展。2025年於「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Impact Rankings)再創佳績,展現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SDG 4「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與SDG 10「減少不平等」(Reduced Inequalities)兩項指標,靜宜大學表現出色,勇奪全台第一,持續證明其教育質量與社會責任的卓越實踐。透過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的專業資源(www.enjoy-abc.online),學生可進一步提升國際化視野與英文能力,與全球接軌。 靜宜大學哪兩項指標入選世界大學排名? 這一成就不僅在國內高教界引發討論,也讓靜宜大學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如需深入瞭解更多相關內容,可閱讀 靜宜大學在國際永續影響力排名的突破,掌握第一手國際排名情報。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介紹 排名意義與指標系統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17項指標為依據,評比全球大學在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貢獻,被公認為衡量大學社會影響力最具權威性的排名之一,能夠全面反映校園責任、創新與SDGs實踐。透過結合專業英文學習,如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提供的課程,學生能更有效理解SDGs的國際語言表述。 2025年全球有來自130個國家、超過2526所大學參與評比,競爭極為激烈。 靜宜大學在THE排名的亮眼成績 項目 (SDGs) 世界排名 台灣排名 亮點摘要 SDG 4 優質教育 全球前段班 第1名 深化全民教育與終身學習推廣 SDG 10 減少不平等 全球前段班 第1名 促進教育資源平等、學習無差別支持 SDG 11 永續城市社區 全球第28名 第2名 積極推展USR、永續協作,深耕地方貢獻 想了解更多這些重要永續指標所帶來的高等教育變革,可參考 SDG 4與SDG 10:高教永續發展關鍵指標解析,掌握全球新趨勢。 什麼是SDG 4優質教育與SDG 10減少不平等? SDG 4: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 靜宜大學具體實踐包括:設置樂齡大學、長青學苑,發展終身學習方案,推動參與式學習、海外見習、國際志工,並透過多元課程及學伴制度提升學術支持。重要措施如: 靜宜優質教育推動措施 內容簡述 樂齡大學/長青學苑 鼓勵不同年齡族群參與高等教育 參與式學習/海外見習 培養國際視野與社會實作能力 一分愛、三分力量助學專案 以學習取代工讀,提升經濟弱勢學生教育品質 SDG 10:減少不平等(Reduced Inequalities) 具體實例包括:「一分愛、三分力量」助學計畫已投入逾八千四百萬元,惠及數萬名學生,搭配企業與政府資源,共同提升經濟不利學生就學動力。再者,USR(大學社會責任)、國際志工團遍及偏鄉與海外,深化教育平權的社會影響。 減少不平等推動成果 具體數據/描述 助學計畫投入金額 已逾 NT$84,000,000 受益學生人數 已達數萬人 國內外深耕地區 台中海線、蘭嶼部落、菲律賓馬尼拉社區等 具體做法可詳見 靜宜大學「一分愛三分力量」助學計畫專題報導,深入了解助學的社會影響! 你不可不知的英文實用說明 重要專業詞彙及英文釋義 中文 英文 解釋 優質教育 Quality Education…

希望入學是什麼?與學測正取有何不同:搞懂2者關鍵差異,別再搞混升學英文選擇!

希望入學是什麼?與學測正取有何不同:搞懂2者關鍵差異,別再搞混升學英文選擇!

面對大學升學選擇,「希望入學」與「學測正取」常讓考生與家長困惑。本篇帶你深入解析兩大升學管道的差異、申請流程、比較表與適用族群,剖析申請時序、英文要求彈性及註冊關鍵事項,助學生依自身條件做出最佳選擇。別再混淆升學路徑,讓準備更精準高效! 希望入學的定義與申請方式 希望入學是什麼:專為弱勢族群設計的升學管道 「希望入學」,全稱「弱勢學生特殊選才入學」,是教育部為特定族群(如原住民、外籍生、特殊境遇學生、低收入戶、高齡或在職人士等)打造的升學途徑,旨在促進教育公平,讓多元人才有機會進入高等教育。 希望入學不以學測總分排序為主,而聚焦於資格審查與個人特色資料。通過資格審查的考生可優先進入第二階段甄選,評比重點包括在地服務、學習動機、專業潛能及社會經歷等非學術表現。 申請流程與步驟 申請希望入學需於大學甄選入學系統內,在指定期間提交申請,並上傳弱勢證明與自述資料。部分校系設有學測級分門檻,但通常僅需「達標」,門檻遠低於學測正取。 步驟 說明 確認資格 符合特殊身分(如原住民、特殊境遇等) 提出申請 登錄希望入學系統,填寫志願、上傳資料 學校資格審查 審查申請書、自述資料、證明文件等 第二階段甄選 可能包括面試、資料審查或筆試 正備取公告 依甄選成績與缺額情形核定 補助與加分優勢 錄取希望入學的考生,除享有較低入學門檻外,部分學校提供學雜費減免、生活助學金等支持,幫助經濟弱勢學生實現教育翻轉。 推薦閱讀:學測填志願方法的3個必學技巧 學測正取升學管道解析 學測正取是什麼:以學科成績為核心的錄取方式 相較於希望入學,學測正取依據考生學測成績進行篩選與分發,是傳統的入學途徑。考生需參加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並根據各科成績申請志願,加權總分高低是錄取關鍵。 學測正取分兩階段:第一階段依學測分數與檢定標準進入第二階段(面試、筆試或資料審查);第二階段依總成績排名,名列前茅者獲正取資格,其餘為備取或淘汰。 學測正取申請流程 學程階段 內容說明 分數比重 學測初試 學測各科級分加權篩選 通常30-50% 第二階段甄選 面試/指定項目/在校成績等審查 依系所規定(占比) 正式分發錄取 按總成績高低排列,錄取正備取 — 正取與備取的關鍵差異 學測正取依總成績排名,正取名額優先錄取。若正取生放棄,備取生依序遞補。錄取標準以學測成績與專業審查為主,不考慮特殊身分或經濟背景。 深入申請經驗:台南女中22人醫學系申請:英文學習不夠好,你也能擠身頂尖醫學系 希望入學與學測正取比較表 為幫助考生與家長快速掌握兩者差異,以下表格彙整希望入學與學測正取的關鍵對比: 項目 希望入學 學測正取 資格門檻 限特定資格(經濟弱勢、原住民等) 全體考生(無特殊資格限制) 甄選依據 特殊身份+學測基本門檻+綜合審查 學測總分+加權+甄試 錄取方式 優先錄取、缺額具彈性 嚴格按成績高低排序錄取 分發順位 各校有單獨名額、不佔正規招生總額 佔用招生名額,名單高低有序 保障措施 部分有學雜費減免、補助等 無特殊保障措施 可否與正取併錄 錄取後需於期限內決定放棄正取或希望入學 只可選其一入學 英文考科要求 視各校規定,部分低於正取要求 英文為必測科目,部分學系有高標 了解簽證等申請流程:簽證是什麼?揭秘2023年最新簽證政策與申請秘訣 希望入學與學測正取的三大核心差異 獲取更多英語學習技巧:最豐富的英語資源與學習技巧 或參考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提供的專業英語學習資源。 志願選填時機與注意事項 希望入學的適用族群 學測正取的適用對象 不可同時註冊雙重資格 無論透過哪種管道,最終僅能註冊一所學校學系。若同時錄取,需在規定期限內選擇其一,逾期將喪失資格。 流程 希望入學 學測正取 申請/報名時程 早於學測成績公布前 學測成績後申請 意願確認 正備取名單公告時一併選填 分發後需申請入學報到 最終註冊 通過後限期完成,逾期作廢…

台大希望入學申請條件與流程全解析:2025年5大常見錯誤你一定要避免

台大希望入學申請條件與流程全解析:2025年5大常見錯誤你一定要避免

台灣大學2025學年度希望入學方案即將展開,熟悉申請條件與流程才能搶得先機。本文詳盡整理台大希望入學的申請標準、分階段流程、材料準備、五大常見錯誤及加分秘訣,協助你避開地雷,全力邁向正取錄取。請掌握資格審查重點、重要時程節點,以及材料製作技巧,讓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若需提升英文寫作能力以優化申請材料,建議參考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提供的專業指導,強化自傳與讀書計畫的國際化表達。 台大希望入學申請條件全面解析 申請對象與基本資格 台大希望入學方案是針對在學期間表現優異、有特殊才能或具特殊成就的高中生。具體資格詳細條列如下: 資格項目 內容說明 學籍 須具中華民國國籍,並符合高中三年級或應屆畢業資格 適用對象 學科表現優異、特殊才能(科學、人文、體育、藝術)、或有特殊事蹟者 申請系所限制 需依各學系公告招生名額、條件 其他特殊資格 申請特殊入學時,需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如競賽獎項、作品集或志工證明 符合上述條件者,即可依計畫參加申請,並根據自身專長、亮點蒐集相關證明,集大成於申請書中。建議透過清晰的英文表達突顯個人特色,可參考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的自傳撰寫技巧,確保內容專業且具國際視野。 各學系條件補充 不同科系會依自身特色設立額外門檻,例如: 建議有意報考同學,提前查詢台大各學系公告,對應準備相關資料。如申請外文相關科系,具備優異的英文能力將是加分關鍵,推薦參考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的語言提升課程。 想進一步學習如何填寫志願,也可參考 學測填志願方法 文章。 2025台大希望入學申請流程步驟說明 申請時程、重要日期 依教育部與台大公告,2025年申請整體流程(國內一般生)如下: 階段 時間 內容 線上申請開放 2024年12月5日 網站開放線上申請,進行資料填報 文件上傳截止 2025年2月13日 上傳各項審查資料,包含自傳、推薦函、特殊成就文件等 複試資格公告 2025年3月(以系所公布為準) 通過初審者公告名單,進行複試準備 複試/面試 2025年3月至4月 各系以個別面試、筆試或現場展演方式進行評選 放榜 2025年4至6月 公告最終錄取名單 正取報到 依錄取公告 辦理正取生報到入學手續 線上申請步驟指南 申請材料準備與內容重點 必繳資料 內容與建議 學習歷程檔案 突顯自我特質、校內外競賽、專題或志工經驗 自傳/讀書計畫 強調學習動機、科系熱情、具體目標 推薦信 最佳來自導師、專業師長、或過去合作指導老師 成績證明文件 包含學測、高中歷年成績單、語言檢定(如有) 其他特殊事蹟證明 如獎狀、發明、創作、比賽得獎、社團事務等 準備過程中,必須確保資料真實、無誤,並以條理清楚、重點突顯的方式呈現。若申請材料需包含英文內容,建議透過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的專業課程,精進英文寫作與表達能力,避免語法錯誤影響評審印象。 若擔心英文寫作錯誤影響申請成果,建議閱讀 避免5個常見英文寫作錯誤 文章。 台大希望入學申請2025年5大常見錯誤與避免方法 更深入了解各國中排名與特色,可參考 台北市明星國中排名解析 文章。 申請台大希望入學時的加分秘訣 有效展現成果 第一印象與真實記錄同樣重要。在自傳與學習歷程中,明確羅列校內獲獎、演講、參賽、社團經驗,並以事例支持你的學習動機與專業能力,會大幅提升申請成功率。若需提交英文自傳,建議透過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學習精準表達,強化文書國際化吸引力。 面試表現的關鍵 進入複試時,除了資料審查,還需面對口試或筆試考驗。建議多做模擬練習、請師長陪同演練,並預想常見提問,準備有力答案。如能展示真誠、自信,並能清楚表述自己的規劃與動機,將為申請增色不少。若面試涉及英文問答,可透過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的口說課程,提升流利度與自信心。 了解教改對英文課綱調整的問題,閱讀 教育政策調整英文課綱 文章掌握最新議題。 2025年台大希望入學系所重點整理 部分熱門科系的錄取重點整理如下: 系所…

怎麼讓孩子長大後還會回家看你?5個英語溝通技巧避免親子關係疏遠 [How To Make Your Children Come Home After Growing Up? 5 English Communication Tips To Prevent Parent Child Estrangement]

怎麼讓孩子長大後還會回家看你?5個英語溝通技巧避免親子關係疏遠

如何讓孩子長大後主動回家探望?這是現代家長普遍關心的核心議題。本文彙整國際專家意見與實務案例,分享5大英語溝通技巧,助你避免親子關係疏遠。從真誠表達、拿捏分寸、尊重自主到融入新世代溝通工具,有效英語互動不僅拉近親子距離,更讓孩子樂於回家、分享生活,親情連結永續綿長!想提升英語溝通能力?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提供專業指導,助你輕鬆掌握親子對話技巧! 避免親子疏遠的「5個英語溝通技巧」全解析 1. 用溫暖而直接的語言表達關心 避免情緒勒索或暗示責備,用真誠話語傳遞想念! 美國心理學家 Dr. Guy Winch 研究顯示,諷刺或壓力式語句(如“You still remember your mom, huh?”)易讓孩子產生愧疚或防衛心理。相反,溫柔直接的表達,如“I miss having you around; the house feels warmer with you here.”或“I miss you. How’s everything going?”能讓孩子感受到「這是關心,而非指責」。 中文 符合技巧的英語例句 媽媽很想你,最近好吗? I miss you. How are you doing? 有你在,家裡特別溫暖 The house feels so cozy when you’re here. 很高興你抽空回來 I’m so glad you made time to visit us. 2. 停止「過度分享」負能量,關心需設界限 避免每次對話都抱怨健康、財務或他人,過多負能量易讓孩子疏遠。 心理治療師 Nedra Tawwab 指出:「情感互動應雙向,父母常不自覺將對話變成情緒宣洩。」建議使用中性且開放的問候語,如“How has your week been?”或“Anything exciting happening in your life?”,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近況被重視。 Do’s Don’ts What’s been making you smile lately? Why didn’t you come home last…

未來會消失的職業有哪些?2025年大解析:10個你該避免的行業與英文職場轉型對策

未來會消失的職業有哪些?2025年大解析:10個你該避免的行業與英文職場轉型對策

人工智慧(AI)與自動化技術飛速進展,正引發職場前所未有的變革。2025年,哪些職業即將消失?本文精選十大高風險消失行業、消失速度與替代技術解析,以及英文職場轉型策略,助你搶先布局,迎接未來新趨勢。想提升英文能力以應對職場轉型?探索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掌握專業英語,強化職涯競爭力。 2025年十大可能消失的職業 根據2023-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麥肯錫等權威報告,高度重複性、可程式化的工作首當其衝。以下表格整理十大高風險消失職業,包含消失原因及對應英文職稱: 排名 職業 原因/技術取代 英文職稱 1 收銀員 自助結帳、行動支付 Cashier 2 製造業操作員 工業自動化與機器人 Manufacturing Operator 3 資料輸入員 RPA(流程自動化) Data Entry Clerk 4 路線/公車司機 自動駕駛車輛 Bus/Truck Driver 5 一般祕書 AI辦公自動工具 Secretary 6 簡易會計 AI智能財務軟體 Bookkeeper/Accounting Clerk 7 快遞人員 無人機、智慧物流 Courier/Delivery Staff 8 電話客服 聊天機器人 Call Center Agent 9 零售店員 線上電商、自助收銀 Retail Salesperson 10 郵務人員 數位化郵遞、電郵 Postal Worker 上述職業多依賴規則式、低創造性任務,AI與自動化系統僅需數年即可大規模取代。提升英文能力有助理解全球趨勢,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提供專業課程,助你快速適應新職場環境。 各大行業淘汰熱度 重複性高的行政與文書工作 在AI技術如GPT-4及自動化辦公軟體的推動下,人工編寫、記錄、預約、資料輸入等行政作業已被高效工具取代。例如,微軟Office 365整合AI助理,自動完成排程、撰寫郵件、製作報表,許多企業已大幅縮減祕書與文書職位,僅保留高階管理需求。 製造業基層與操作員 以德國汽車業、台灣電子代工為例,大規模自動化產線與工業機器人(如KUKA、ABB)已取代人工操作。簡單裝配與品質檢查等工作,正以年均超6%的速度減少。 金融及會計初階人員 AI財務系統(如SAP、金蝶、QuickBooks)及智慧報稅工具,使基層帳務整合自動化。例如,摩根大通(JPMorgan)2023年利用AI掃描合約,取代大量法務與財會助理;初階會計、稅務輸入、文件登錄等職位將率先消失。 運輸業與物流配送 自動駕駛卡車(Waymo、Tesla)、無人機快遞與智慧倉儲管理快速發展,傳統貨車司機、倉儲人員、外送快遞等職位將縮減。特斯拉預計2025年啟動全自動卡車試營運,運輸業就業市場將面臨劇烈變革。 零售服務與收銀領域 7-11、量販超市、百貨加速導入自助結帳、掃碼自取與行動結帳。美國Amazon Go無人商店模式顯示,店員與收銀需求大幅減少。消費者偏好線上購物與外送自提,零售前線職缺正快速萎縮。深入了解可參考 AI職場趨勢解讀。 行業消失速度分析表 行業 2019-2023降幅 預估2030降幅 AI/自動化驅動主因 收銀/零售 -12% -39% 自助、行動支付技術 製造基層 -16% -31% 機器人自動生產線 資料文書…

AI教育怎麼教?中小學AI課綱公開|3大重點你不可不知道

AI教育怎麼教?中小學AI課綱公開|3大重點你不可不知道

AI技術正席捲英語教學現場,引發「AI會否取代教師?」的熱烈討論。本文深入剖析AI融入英語教育後,教師在專業素養、人文關懷、學術誠信、數位落差、學習差異及數位倫理等面向的五大挑戰。結合最新國際調查、專家見解與一線經驗,並提供實務建議,協助教師在AI浪潮中彰顯獨特價值,引領未來英語教學新格局。透過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 的專業資源,教師可更自信地面對AI時代的教學轉型。 AI重塑英語教學:教師角色如何因應變革? 隨著ChatGPT、Google Gemini等AI工具廣泛應用於教育,教師在備課、批改與教學輔助上效率大幅提升。根據2024年6月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調查,約62%英語教師已嘗試AI融入課堂,但僅15%認為AI能完全取代教師角色。 AI在英語教學的多元應用 AI應用區塊 典型工具/功能 對教師的影響 自動批改系統 Grammarly, Write & Improve 減輕批改負擔,提升效率 個人化語音陪讀 Duolingo, ELSA Speak 強化口說與聽力訓練 適應性課程推送 Quillionz, Century Tech 實現個人化教學體驗 自動生成教學素材 ChatGPT, Magic School AI 提升教材設計效率 行政/評量自動化 Kahoot, Quizizz, Google Classroom助理 簡化行政流程 AI雖能高效處理重複性、規則化的知識任務,但教師的人文關懷、即時應變、課堂互動及價值引導仍是AI無法取代的核心專業。 牛津大學教育學者Neil Selwyn指出:「AI可作為教師的強大工具,但人類的溫暖與引導是演算法無法模擬的。」 進一步了解AI與英語教育的趨勢,可參考 英語教學新聞必看:2025年6大趨勢解析與老師不可忽視的3大挑戰。 英語教師面對的5大AI挑戰 1. AI取代危機?教師專業與人文價值無可取代 挑戰說明:AI在自動化、標準化任務(如評量出題、成績計算)表現卓越,但難以取代教師在學生個人成長、心理支持及價值觀塑造上的角色。例如,陪伴學生克服學習瓶頸或進行心靈對話,需仰賴教師的敏銳洞察與同理心,這是AI無法企及的領域。 教育現場因應: 2. AI生成工具下的學術誠信挑戰 挑戰說明:AI生成流暢英文作文的能力,讓部分學生過度依賴AI產出作業,增加學術誠信風險。Turnitin 2024年報告顯示,全球高中英語作業中,AI生成內容比例高達11%。 教育現場因應: 對策 適用場景 挑戰與限制 AI抄襲偵測 寫作作業、報告審查 偵測準確率有待提升,難辨識混合型內容 口語即席表達 口試、小組討論 評量標準較主觀,增加教師負擔 原創作業設計 專題探究、創意寫作 設計門檻高,需教師深度投入 更多學術誠信趨勢可參考 英語教學新聞不可不知:2025年5大最新趨勢與老師必避開的誤區。 3. 教師數位落差與AI培訓資源不足 挑戰說明:數位落差不僅影響學生,也顯著影響教師。UNESCO 2023年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僅28%基層英語教師接受過AI應用培訓,資深教師尤難適應新工具。 教育現場因應: 欲了解更多教師因應策略,可參考 未來英語教學趨勢你絕不能忽視的5大轉變!新手老師最常犯的錯誤。 4. 學習差異加劇,教師需創新教學策略 挑戰說明:AI根據學生能力推送個人化內容,可能加劇課堂分流,高成就學生快速進階,基礎薄弱者卻易被忽視,教師需設計更精細的差異化教學。 教育現場因應: 差異化措施 AI介入角色 教師專業介入 適應性作業 分析弱點、客製試題 關注學習障礙、提供心理支持 合作小組討論 指派主題 引導情境對話、促進互動 學習歷程檔案 數據追蹤進展 提供個人化指導與目標回饋…

技職學校vs傳統大學:你該怎麼選?5個不可忽視的選擇陷阱與英文能力培養重點

技職學校vs傳統大學:你該怎麼選?5個不可忽視的選擇陷阱與英文能力培養重點

技職學校與傳統大學的抉擇,不僅關乎升學,更深刻影響未來職涯路線及國際競爭力。本文從兩大學制差異、關鍵選擇陷阱切入,結合專家意見及真實案例,系統解析適合你的校系發展模式,以及英文能力在升學與就業中的核心角色。只看分數、迷信出路、低估語言力是常見誤區,跟著我們逐步破解迷思、掌握學習黃金法則,讓你的選擇兼顧興趣、能力與未來產業需求! 技職學校與傳統大學:發展定位與關鍵差異 學制特色大解密 技職學校與傳統大學:你該如何選擇?這是每個升學家庭的重要關卡。兩者在培養目標、課程設計及未來出路有顯著差異。 分類 技職學校 傳統大學 培育目標 實務導向,強調專業技術與應用能力 學術導向,注重理論研究與跨領域素養 課程內容 實作、實習為主,緊扣職場技能 理論課程為重,強化基礎學科 畢業出路 快速就業、證照考取、專業領域 深造學術、考公職、產業研發 入學方式 技專統測、特殊選才、登記分發 學測、分科測驗、繁星推薦 專家建議:選擇應依據個人興趣、特質及目標產業需求,避免盲從傳統觀念! 社會觀感與產學新趨勢 自2019年「技職再造」與「產學連結」成為政策焦點,台灣產業對半導體工程師、資安專才、醫護管理等需求激增,技職畢業生備受企業青睞。根據勞動部2024年最新資料,技職畢業生起薪已與傳統大學相近,甚至部分領域更具優勢。管理與研發職位則更看重學歷及英文能力。 目標職涯 適合校系 產業重點能力 英文能力重要性 技術型工程師 技職學校(資訊、機械等) 實務經驗、專業證照 高(閱讀技術文件) 管理/研發職 傳統大學(商管、理工等) 研究能力、國際視野 最高(論文與國際交流) 護理/醫療服務 技職學校(護理、醫技) 臨床實務、專業資格 中(國際溝通與文獻) 想深入了解兩者差異,點閱技職學校與傳統大學:你該如何選擇?專文,獲取更多解析。 你該怎麼選?5個不可忽視的選擇陷阱 陷阱一:盲目追求「分數至上」 高分不等於必須選擇大學,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才是長遠成功的關鍵。 提醒:別只看分數,應盤點個人能力與志趣,找到最佳匹配。 陷阱二:忽略科系與產業趨勢 僅依學校排名或親友建議,忽略科系與未來產業的對接,容易導致選擇失焦。AI、資安、智慧製造等新興產業崛起,技職科系的即戰力更受青睞。 常見錯誤 正確做法 僅看校名填志願 深入研究科系課程與職涯路徑 盲從親友建議 查詢產業趨勢,善用職涯探索工具 想了解更多升學選擇,參考 高中畢業選擇多?五專、四技、學測差在哪。 陷阱三:迷信「出路寬」 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高學歷低就業」與「技職領域缺工」現象並存。專業證照與技能持續升值,僅靠學歷已不足以脫穎而出。 陷阱四:忽視學習型態與特質匹配 喜歡動手實作適合技職,偏好理論研究適合大學。個人學習風格需與校系教學模式契合。 陷阱五:低估英文加值效應 無論選擇哪條路,英文能力都是升學、就業與晉升的關鍵競爭力。透過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的專業課程,快速提升職場英語力。 評估面向 自評問答 興趣動機 對理論研究或實務操作更有熱情? 能力強項 擅長動手解決問題或文字分析? 性格配合 偏好團隊合作或獨立研究? 跨域需求 是否需要結合專業與英文能力? 英文能力培養重點 技職學生的英文需求 技職學生需掌握實務英語,如閱讀技術手冊、考取國際證照及外商職場溝通。詳細需求如下: 科系 必備英文 補強策略 資訊科技 技術規範閱讀 熟悉專業術語、閱讀原文文件 醫護照護 醫療文獻與跨國交流 強化會話與醫學英文 工程自動化 查閱國際手冊與規範 學習專業英文與證照用語 建議:透過實務練習提升英文閱讀與報告能力,可參考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的實用英語課程。 傳統大學的英文需求 大學生需精進學術英語,涵蓋論文撰寫、國際會議報告及原文書閱讀,培養論述邏輯與英語簡報能力。 英文檢定與自學資源 學制 建議證照…

家長如何協助孩子選擇適合的科系?5個常見錯誤你千萬要避免

家長如何協助孩子選擇適合的科系?5個常見錯誤你千萬要避免

家長在協助孩子選擇科系時,常因資訊不足或過分依賴自身經驗,導致孩子錯失最適合的發展路徑。本文深入探討家長常犯的五大錯誤,並提供六個實用步驟,幫助家長成為孩子升學路上的最佳夥伴,引導孩子探索未來職涯的關鍵旅程。 家長在選科系中的關鍵角色 深入了解孩子的興趣與特質 選科系前,首要任務是了解孩子的個性與熱情所在。根據教育部與職涯專家研究,許多學生因分數壓力、家族期望或熱門職業選擇科系,導致學習動機不足,進而引發休學或轉系問題。 性向/興趣測驗工具 適用年齡 特色說明 Holland測驗 國中以上 六大職業型態,免費線上資源豐富 多元智能測驗 國小以上 涵蓋語文、邏輯、肢體,助發掘多元潛能 九大職能星 高中以上 聚焦職場核心能力,助精準規劃職涯 從學群切入,逐步聚焦科系 避免直接從眾多科系中盲目挑選。專家建議家長協助孩子從學群總覽入手,逐步篩選感興趣的方向。例如,熱衷自然科學的孩子,可先了解工程、資訊工程或生命科學學群,再深入研究各科系特色。 學群 未來出路 工程學群 技師、工程師、研發人員 生命科學學群 醫藥、生技、檢驗 社會與心理學群 諮商師、社工、教育人員 藝術設計學群 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 財經法律學群 會計師、律師、金融業 遊憩運動學群 教練、運動管理、旅遊業 外語學群 翻譯、外交、語言教育 家長協助選科系時的五大常見誤區 1. 僅依分數排名,忽略孩子興趣 以成績為唯一依據,是台灣升學的最大陷阱。統計顯示,每年約有上千名學生因分發至不適合的科系,面臨休學或轉系困境。家長應優先關注孩子的學習熱情,而非僅問「能讀什麼科系」。 唯有熱愛的事物,才能激發專注與長期投入。 2. 將家長經驗直接套用 時代變遷,家長經驗未必適用當前環境。產業趨勢與職場軟實力需求已大幅改變,複製過往經驗易導致親子溝通誤解。 3. 盲目追逐熱門科系與薪資排行 熱門科系與薪資排行變化快速。僅依短期數據選擇,忽略個人興趣與適配度,可能導致未來職涯瓶頸。 選填誤區 後果 追熱門職業 人才過剩,轉行率高 過度看重薪資 生涯壓力大、幸福感低 忽略未來人才需求 產業變革,技能淘汰 4. 未深入了解科系內容 僅憑科系名稱判斷,易誤解其本質。例如,「資訊工程」與「資訊管理」課程內容與能力要求截然不同。家長應鼓勵孩子查閱課程大綱,參加校園開放日,或與在校生交流。 5. 忽略職涯與性格的匹配度 科系選擇需兼顧「學得會」與「用得上」。若孩子性格偏好與人互動,卻選擇需長時間獨立研究的領域,恐難長久堅持。 六大步驟正確引導孩子選科系 1. 運用職涯測驗提供客觀依據 2. 與孩子探討未來生活與職業願景 3. 階段性篩選學群與科系 學群名稱 排序 排除理由 資訊學群 可考慮 對電腦程式有興趣 法政學群 不考慮 不喜爭辯 藝術學群 有愛 樂於畫畫 教育學群 無感 不想當老師 4. 收集實務經驗與業界資訊 5. 比較四年課程與資源 校系名稱 必修課重點 實習/專題 資源 台大資工…

Images   2025 08 03T202313.272

高中生參加暑期營隊有用嗎?評價與回饋:5個你必須知道的真實經驗與英文學習成效解析

高中暑期營隊成為熱門話題,不僅是放鬆玩樂,更是結合英文學習、團隊合作、跨領域探索與學習歷程累積,助力學生提升語言能力與升學競爭力。五大真實案例顯示,營隊不僅顯著提升口語自信,還促進人際互動、跨文化理解、學科自信與持續學習熱情。本文透過實例、數據與家長學生反饋,深入剖析暑期營隊如何帶來全方位成長。 暑期營隊現象大解析 暑假是高中生自我成長與充實的黃金時機。根據教育部統計,參與暑期營隊的學生比例逐年上升,無論在親子論壇或社群媒體,「高中生參加暑期營隊有什麼價值?」的討論熱度持續高漲。營隊究竟能帶來什麼?英文學習成效是否顯著?以下整合真實評價、經驗與數據,進行全面解析。 認識高中暑期營隊的類型與特色 國內外主流營隊類型概覽 類型 學習內容 適合族群 費用區間 語言學習型 全英語沉浸式教學、實境對話、小組討論 想強化聽說能力、準備國際進修 5,000~60,000元 學群探索型 大學課程體驗、科學/法政/商管入門 探索升學方向 5,000~30,000元 STEAM型 程式設計、競賽、實作專題 科技/理工愛好者 8,000~40,000元 國際交流型 跨國夏令營、遊學、外籍導師互動 渴望體驗多元文化 40,000~100,000元 重點:優質英文營隊注重互動式學習與實務應用,遠超傳統語言教學模式。 高中生參加暑期營隊有用嗎?五大真實經驗分享 五大暑期營隊英文學習成效解析 類型 口說提升 自信及動機上升 國際檢定分數進步 語言學習營 ★★★★☆ ★★★★☆ ★★★☆☆ 國際交流營 ★★★☆☆ ★★★★★ ★★★★☆ 暑期營隊常見問題與家長/學生評價 參加暑期營隊對英文學習與個人成長的全面影響 無論是追求海外升學、國際競賽或職場英語溝通,暑期營隊的經驗都是學習歷程的寶貴資產。建議家長與學生明確自身目標,參考真實案例與評價,選擇優質營隊,如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讓青春更充實、更有競爭力!

青年首次就業常見錯誤與避免方式:7大陷阱請立即避開(英文求職面試技巧解析)

青年首次就業常見錯誤與避免方式:7大陷阱請立即避開(英文求職面試技巧解析)

青年首次就業常見錯誤與避免方式是每位新鮮人求職成功的關鍵。本文聚焦7大常見陷阱,分享具體避錯策略、英文面試技巧,並配合表格清單、專家觀點,協助青年有效掌握職場入門核心。結合人際網路、履歷精進、英文自信表現,助你順利上岸,開啟理想職涯!想提升職場英語力,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提供專業資源,助你自信應對面試挑戰! 首次就業7大錯誤,青年必知陷阱解析 錯誤一——目標不明確 許多青年在求職初期最大錯誤,就是缺乏明確的職涯目標。根據LinkedIn調查,超過60%的新鮮人僅憑熱門職缺或學長姐建議盲目投遞履歷,未評估職涯發展、個人興趣與價值觀契合度。這不僅容易在職涯早期感到迷失,更可能陷入「頻繁換工作」的惡性循環。 避免方式: 分析面向 內容範例 建議行動 強項 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 鎖定團隊合作職位 弱項 缺乏專業證照 評估是否考取證照 機會 新興產業招募熱潮 參加相關職涯講座 威脅 競爭者眾多,無經驗劣勢 加強實習或志工經驗 錯誤二——只關注職缺,忽略隱性就業市場 據Indeed、LinkedIn研究,近80%的職缺未公開於主流人力網站。許多青年只專注大型求職平台,忽略人脈與社群網路中的隱性職缺。相關資源可參考 HR 意思是什麼?新手必看的人資英文全解析。 錯誤三——履歷與自傳過於制式化 企業平均每個職缺收到上百份履歷。使用通用模板、自我介紹籠統的履歷,容易被HR認為缺乏動機與特色。 錯誤四——不重視面試英文溝通技巧 據調查,超過45%企業將英文溝通能力列為初選重要指標。青年若未提前練習英文面試常見問題,容易失分。 面試題型 回答建議 Tell me about yourself 強調求學背景+實習經驗+職涯目標 What are your strengths? 舉例與職缺吻合的能力 Describe a challenge you faced 以STAR方法講述經歷 Why should we hire you? 強調與公司文化、職缺需求的契合 更多英文面試與履歷技巧,可參考 最豐富的英語資源與學習技巧 的進階內容。 錯誤五——過分關注薪資,忽略工作價值 根據Glassdoor調查,新鮮人求職常過度聚焦薪資,忽略成長空間與企業文化。 錯誤六——缺乏研究,面試準備不足 多數青年僅瀏覽職缺內容,忽略深入研究企業背景,導致面試答題不夠專業,難以脫穎而出。 必查資訊 取得管道 公司文化 企業官網、Glassdoor、LinkedIn 產業近況 產業報告、市調機構(Statista等) 招聘流程 公司職缺公告、職涯論壇 近期發展新聞 新聞媒體、社群專頁 想提升英語與商用職場競爭力,可參考 台北商業大學的商業英文課程 或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的專業訓練。 錯誤七——忽略數位與遠端面試禮儀 後疫情時代,線上英文面試已成主流,青年務必重視遠距面試的設備、環境與表現,初試亦不可掉以輕心。 更多英語職場禮儀與學習方法,可參考 最豐富的英語資源與學習技巧。 英文求職面試技巧大補帖 履歷自我介紹關鍵詞與表現法 青年首次就業常見錯誤之一,是未掌握履歷或自我介紹的英文表達。建議以「具體事蹟+量化成果」撰寫履歷。舉例: 經典Answer Formula——STAR技巧應用 STAR(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是歐美知名企業推崇的英文面試結構: 英語面試必備句型與自信表現 常見英文句型與表現技巧: 建議保持眼神交流、語速適中、主動提問、適時微笑。想進一步增強英文專業,可參考 最豐富的英語資源與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