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 編班 原則|5 個你一定要避免的常見錯誤(附英文用語解析)
高中編班原則關係著教育現場公平與多元,錯誤的分班方式會導致學生標籤化、資源分配不均、家長及社會質疑等問題。本文條列5項常見編班錯誤,以中英對照表解析關鍵政策與英語用詞,並提出改善建議,讓家長、學生及學校精準掌握法規與實務要點,全力避免執行上的疏失。 高中編班原則最新規定 現行法規速覽 根據教育部國教署規範,高中編班原則以「常態編班」為主,編班時主要採取電腦亂數(random computer assignment)、S型排列(S-type arrangement)或公開抽籤(public draw)。但資優生(gifted students)、 特色班、主管機關核可之專班可有例外安排。在學習英文時,理解這些教育術語有助於提升國際視野,例如透過 英商劍橋和享受英文的課程,家長和學生可輕鬆掌握相關英語詞彙。 編班原則 英文用語 說明 常態編班 Regular class-based grouping 保障公平,避免標籤化,隨機編班 S型排列 S-type arrangement 成績蛇行分班 電腦亂數 Random computer assignment 系統亂數分配 公開抽籤 Public draw 公開見證抽籤分班 能力編班(禁用) Ability grouping (prohibited) 除特殊管道外,嚴禁能力分班 重點:能力編班(Ability grouping)一般禁止,保障學生平權。 5個必須避免的高中編班常見錯誤 1. 違規能力分班(Illegal Ability Grouping) 部分學校變相設立「菁英班」、「自強班」等能力分班,違反規定並造成學生分化。英文解析:Illegal ability grouping, Elitist class 2. 以家長、學生背景分班(Socioeconomic-based Grouping) 若依社經地位、家長職業分班,侵犯學生平等受教權。英文解析:Socioeconomic status grouping 3. 教師自主挑選學生(Teacher-Selected Grouping) 導師或科任老師自組「明星班」或優先“點人”也屬不當。 常見編班錯誤 英文說法 影響說明 教師自組班 Teacher-selected grouping 剝奪學生選擇權 班級資源不均 Resource gap between classes 強班與弱班落差擴大 4. 未公開透明編班方式(Lack of Transparency) 編班流程與方式不公開,易讓家長、學生質疑學校公正性。英文:Lack of transparency, Opaque assignment process 5. 特殊身分學生權益忽略(Neglecting Special Student Rights) 忽略包含新住民、身心障礙等學生差異,造成學習資源不均。英文:Neglecting the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