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趨勢】台灣學生如何與 AI 共學?教育現場真實轉型中:你必須避開的3大迷思

【學習趨勢】台灣學生如何與 AI 共學?教育現場真實轉型中:你必須避開的3大迷思

隨著 生成式AI技術在台灣教育現場迅速推展 ,從教材資源到師資強化,AI已重塑教學與學習的日常。本文深入解析 AI共學模式、教師轉型、學生素養及家長三大迷思 ,結合最新政策現況、表格分析和實用建議,幫助你正確認知AI在教育中的角色與挑戰。 台灣學校AI共學現場觀察 直播共學落實本土語文 教室AI應用步步進逼 教育部自110學年度起推動「國中小本土語文直播共學計畫」,截至113學年度已累積246所學校、超過4000位學生參與。此計畫有效解決偏鄉地區教材資源及師資不足,老師們更開始在課堂中導入AI生成內容(AIGC)與互動遊戲,提升學習成效。結合錄音、配對遊戲、句型填空等電子化教案,學生無論地點皆可高效學習,教師也能更輕鬆創備教材。 (延伸閱讀:相關 教育政策變動) 教學五大AI實踐模態 模態編號 模組名稱 參與成員 主要特點 1 適性差異化學習支援 學生/教師 AI調整教法,個人化學習路徑 2 智慧教學資源 教師 AI協助備課,產出多元教材 3 教育行政自動化 行政人員 AI自動生成計劃、線上管理 4 學習進度追蹤與評估 師生 AI追蹤與回饋 5 專業發展與教師培訓 教師 AI助教,促進教師終身學習 AI的五大教學模態,讓學生獲得個性化、多元化體驗,也明顯分擔教師壓力。 台灣教育現場 AI 應用 SWOTA 分析 成員 優勢(S) 弱點(W) 機會(O) 威脅(T) 教師 個人化教學、節省時間 需持續學習新技術 拓展教學創新範疇 過度依賴技術、學術誠信問題 學生 動機提升、學習效率高 依賴AI弱化基礎力 多元自學資源新契機 隱私與公平危機 行政人員 決策效率強 資訊素養落差 加強政策精準 管理壓力升高 AI帶來效率與資源擴增,同時帶來新挑戰,需各方共同學習。 教師端真實轉型經驗 教師如何與AI協同教學 生成式AI進入教室,教師從傳統傳遞者,轉型為教學發展與引導者。越來越多老師 利用AI工具分析學生學習歷程、自動批改評量,針對個別差異調整課程內容,讓精緻教學落實,同時有更多時間激發學生討論與創意思辨。 教師專業成長的AI路徑 中央與地方全面推廣 教師AI素養職前及在職培訓 ,內容涵蓋AIGC工具、多模態設計以及AI倫理課程,讓校園教師社群行成「互助網」共同開發教案。 行政支援與校園AI政策制定 AI普及推促學校政策進步,強調 制定數位教學/AI使用指引、保障學生隱私與誠信。多校將作文作業分「校內手寫」及「回家AI輔助」型態,行政面則推行學習歷程檔案自動化,提升管理效率。相關趨勢可參考 國中教育趨勢。 AI不只轉型教學,更是校園政策管理的新一環。 學生端AI學習模式與素養挑戰 學生共學新日常:AI是「筆」非「腦」 學生利用AI協助寫作、練習語言和數理分析成常態。現場教師普遍強調:AI僅為輔助工具,關鍵仍在學生自主思考與創造。如寫作時,AI能協助結構整理,但真正內容與見解須學生主導。 面對AI的兩難:自主學習與誠信考驗 隨著AI普及,部分學生可能傾向「全權交給AI」,導致學習深度降低。 專家建議應培養檢核及批判AI答案的能力,強化數位公民素養與學術倫理,這也是課綱與現場教學加強重點。 學習資源均等與偏鄉挑戰 政策推動「班班有大屏,一生一裝置」,提升AI學習設施普及率,但偏鄉地區迫切需要更多設備與專業師資支援。教育部推動「共學聯盟」共享教案資源,致力縮小城鄉差距。更多針對 教師資源挑戰,值得家長與教育從業者參考。 學生端的自律能力與數位素養,是AI教學時代新挑戰。 家長與社會應認清的AI教育三大迷思 迷思編號 迷思內容 正確觀念…

【114學年度重點】分科測驗考場查詢、報到時間與注意事項:5大錯誤你一定要避免!

【114學年度重點】分科測驗考場查詢、報到時間與注意事項:5大錯誤你一定要避免!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即將開考,考生務必精準掌握考場查詢、報到時程與注意事項。本文整理了最新考場安排、證件攜帶、常見錯誤、防範細節與現場規範,並以表格&Q&A方式清楚說明,助你避免5大失誤!事先規劃、正確應對,全力發揮實力。 考場查詢與入場須知 根據大考中心最新公告,分科測驗的考場安排資訊已於7月8日全面發布,考生可於大考中心官網查找自己的應試地點和座號。為避免臨場慌亂,建議考前一天親自前往考場,提前熟悉交通路線與環境。 各考區分布一覽表 考區名稱 查看時間 特殊提醒 台北市 7/10 14:00-16:00   台中考區 7/10 14:00-16:00   彰化師大(進德) 7/10 16:00-18:00 與國家考試時間重疊,請務必注意時段 高雄考區 7/10 14:00-16:00   花蓮、台東 7/10 14:00-16:00   考生查詢步驟: 延伸閱讀:114學年度新生報到常見錯誤、注意事項與必學英文表達 報到時程及應攜證件 忌遲到、缺證件將直接失去應考資格!根據今年公告,考生須於「預備鈴響後」即可入場就座,但逾考試開始20分鐘即不得再入場。有效證件攜帶不齊,是近年扣分與失格主因之一。 考生報到必備清單 必備項目 說明 國民身分證、健保卡或護照正本 任一種正本皆可,須為含有照片之證件 應試通知單、座號分配表 於考前於官網列印 黑色2B軟心鉛筆、橡皮擦 用於選擇題劃記 黑色墨水筆 用於非選題作答 文具(無文字符樣的透明文具盒) 三角板、直尺、圓規、量角器等。必須為透明無任何文字或圖案。 透明墊板 如需墊寫答案可使用 注意:禁止攜帶手機、穿戴式裝置、電子辭典、計算機或任何有儲存、通訊、拍照、錄音、計算及提醒功能之電子產品進入座位! 考試日當天流程說明 【114學年度重點】分科測驗考場查詢、報到時間與注意事項說明:考生務必於該科「預備鈴(通常於考前10分鐘)」響起後入場,每科考試開始20分鐘後禁止入場,考試開始60分鐘內禁止離場。 114年分科測驗時程表(重點時段) 日期 時間 考試科目 入場/應到時間 7/11 08:00-08:20 英文 08:00入場 預留10分鐘登記 7/11 09:00-10:10 國文 08:50前完成入場 7/11 10:40-12:00 數學甲/乙 10:30前入場 7/12 08:00-08:20 物理/化學 08:00入場預留時間 7/12 09:00-10:10 生物/地理 08:50前入場 7/12 10:40-12:00 歷史/公民 10:30前入場 每科考試開始前務必核對座位、姓名及應試號碼,並在監試人員指示下於答題卷確實簽名。 推薦閱讀:大考中心違規常見英文表達|考生必學5句避免吃虧! 常見錯誤大揭秘:這5大錯誤你絕不能犯! 錯誤一:忘記攜帶應試證件 未攜帶國民身分證(或健保卡、護照、駕照)正本,將無法參加考試。攜帶影本無效!請務必於前一晚整理文具包與證件。 錯誤二:帶入禁用電子產品 考場嚴禁攜入行動電話、穿戴式裝置(如手錶、手環、耳機)及計算機等具功能性電子產品。儘管只是忘在口袋或包包,一經查獲,最重可能取消當科成績,得不償失! 錯誤三:未於答題卷上正確簽名 考卷「確認後考生簽名」欄必須於考試開始鈴響後立即簽名。如超過指定時間或未簽,將直接扣減分數。 錯誤四:劃記/作答方式錯誤 黑色2B鉛筆務必「塗滿整個方格」,且要畫得夠黑夠清楚,不可打勾、打圈、塗半格;非選題答案必須用黑色墨水筆、字跡清楚。違規將導致該題不計分。…

免試入學錄取率分析|北一女、中一中等熱門學校最新榜單出爐:2025家長必看3大英文學習重點與申請陷阱解析

免試入學錄取率分析|北一女、中一中等熱門學校最新榜單出爐:2025家長必看3大英文學習重點與申請陷阱解析

2025年免試入學榜單出爐,北一女中、台中一中等熱門高中持續吸引家長與學生關注。 近年受少子化影響,錄取率創新高,但競爭學校、分數下調趨勢明顯。 本文深入分析各校門檻、榜單趨勢,揭示2025年家長必看的三大英文學習重點,並提供申請高中的三大常見陷阱解析,協助學生與家長掌握申請新局,迎戰未來升學挑戰。 免試入學錄取趨勢與分數門檻一覽 今年北一女中、中一中免試入學分析 根據教育部及各區高中招生委員會公布最新資料,2025年免試入學整體錄取率再次創新高,招生門檻相較去年略有下修。以 台北市北一女中 及台中市立第一中學為代表,榜單亮點如下: 學校 2025年最低錄取分數 錄取人數 分數較去年變化 北一女中 約108(5A5+作文5分) 613 -2 台中一中 95 822 -2 台中女中 92 636 0 分析重點: 近三年免試入學錄取率與招生變化 受少子化衝擊,高中職招生比例逐年調整。據統計,基北區錄取率達99%以上,中投區也接近98%,未錄取名額創歷史新低。 年度 基北區平均錄取率 中投區平均錄取率 南區平均錄取率 2023年 98.7% 96.3% 95.2% 2024年 99.2% 97.8% 96.4% 2025年 99.4% 98.1% 97.1% 少子化影響下,頂尖學校招生分數微幅調整,但仍維持競爭壓力,民辦學校招生壓力顯著提升。 2025熱門高中榜單與五大升學觀察 各區頂尖學校最新榜單 以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為例,今年榜單如下: 學校 錄取分數區間 滿分錄取人數 入學特色 北一女中 108–111 >20人 多元資優班、雙語課程 建國中學 107–111 18人 理科資優、菁英培訓 台中一中 95–111 7人 自主學習、科學班、留學管道 中女中 92–111 9人 女生科學班、外語特色 高雄中學 90–111 5人 傳統自由校風 五大升學觀察 家長必看:3大英文學習重點 強化閱讀理解能力 國中教育會考與未來高中英文課程皆強調閱讀理解,長短文、資訊整理、圖表分析皆要具備扎實基礎。建議: 累積單字文法量能 詞彙量與文法系統性學習是會考英文的關鍵。建議: 培養聽說表達實力 面對雙語與多元課程趨勢,高中口語表達、聽力理解更受重視。 申請熱門高中三大陷阱解析 陷阱一:盲目填志願,誤判錄取機率 許多家長追求名校「填好填滿」,但往往忽略學區分數流動、名額分配及身份加分等細節,導致志願排列不合理,甚至錯失心儀學校。 學校 2023最低錄取 2024最低錄取 2025最低錄取 北一女中 110 110 108…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打造影響力的寫作技巧一次學會,英文學習者絕不能忽視的5大創作關鍵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打造影響力的寫作技巧一次學會,英文學習者絕不能忽視的5大創作關鍵

在資訊爆炸下,閱讀、寫作與變現已成為自我提升的核心技能。《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融合高效閱讀、寫作、個人品牌與內容變現思維,為創作者與英文學習者梳理了五大不可忽略的關鍵法則。本文將從高效輸入、主題寫作、多元變現、專家養成到英文應用,循序解構本書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價值路徑,助你實踐「用閱讀成就自己、用寫作影響世界」! 引言:閱讀變現的時代來臨 在當今資訊洪流時代,「知識經濟」與「內容創作」成為熱度話題。《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是一本結合閱讀、寫作、變現以及個人品牌養成的重量著作。書中不但詳解高效閱讀與寫作方法,更說明怎樣將知識「輸出」後創造影響與價值報酬。這套思維不僅適用於每一位創作者,也是所有英文學習者 都該認識的基礎。 打造高效影響的知識寫作思維 理清閱讀與輸出的關鍵 閱讀不只為了知識輸入,更是價值輸出的起點。本書強調有意識地選擇閱讀目標和素材,根據主題與讀者需求來建構個人知識路徑。每次閱讀都預設為後續創作的素材,才能保障書寫有系統、有深度。 停止過度整理,開始精準產出 許多英文寫作新手常掉進過度紀錄或資訊遺漏的陷阱,本書建議每次只精煉三大重點並連結個人經驗,確保主題聚焦且內容吸引人。 英文學習者不可忽視的5大創作關鍵 高效閱讀與內容萃取 主題式閱讀與摘要法 主題式閱讀意指環繞同議題吸收多本材料,綜合歸納多元觀點,形成個人化見解。這和英文新聞學習時的研究與摘要技巧類似。 輸出的預設——以終為始 閱讀時預設產出對象及目的,有助於抓取最具價值的數據與案例,這以終為始也是英文寫作訓練的要領。 跳過無效內容,建立個人資料庫 本書提出:對於重複或不重要的資訊應選擇略讀,重點聚焦於自己的主題框架,逐步累積專屬知識庫。 高效閱讀步驟 說明 設定目標 明確輸出、寫作目的 主題選輯 鎖定單一主題蒐集重點 剔除雜訊 只紀錄相關知識 寫作架構、變現管道與知識影響力 四步驟打造推坑型書評 步驟 實例 主題聚焦 只談高效輸入一議題 素材佐證 引用書中案例 經驗反思 分享應用心得 吸引力標題 例:「閱讀突破我的英文瓶頸」 「三重角度」黃金圈寫作法 以Why-What-How架構展開,訓練國際級論述力,也符合現今全球內容評價標準。 五大內容變現模式與品牌標籤 變現模式 說明 書稿投稿 雜誌/平台約稿 社群經營 自媒體廣告、合作 聯盟行銷 分潤連結、推薦 付費內容 訓練營、訂閱制 直播/說書 短影音/直播變現 專注「主題標籤」建立信任感與合作機會,將主題內容不斷重複曝光,是成為內容影響者的捷徑。如新手慎防內容變現陷阱。 內容價值、專家化養成與英文應用 專家化與價值驗證 二八法則與趨勢紅利 先以20%能量製作80%效果內容,試探市場再調整優化。 策略 做法 能力 主題聚焦+多平台 日更、跨社群 寫作影響力 輸出流程優化 大綱+結構化 系統思考 快速試煉 小篇幅長期累積 行動力 社群行銷 開課/直播 社群經營 與大咖合作 品牌聯盟 人脈資源 英文學習者應用法 多利用短篇寫作練習強化語言與邏輯。 綜合整理:打造用閱讀變現的能力型個人品牌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不僅是內容變現方法,更是一套適合當代創作者、英文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與價值路線圖。從主題選定、結構化寫作、個人品牌、內容變現到市場趨勢,具備完整實戰SOP。 特別建議英文學習者將書中五大關鍵進行模組化練習,並多於國內外社群交流,逐步養成用閱讀成就自我、用寫作影響世界的國際級競爭力! 抓緊這五大創作法則,「用內容變現知識,用品牌贏得合作」就是你的現代生存訣竅!

年假計算怎麼算不會出錯?2025年企業HR必懂的3個實用公式

年假計算怎麼算不會出錯?2025年企業HR必懂的3個實用公式

2025年,年假計算成為企業HR必學的核心課題之一。本文以新聞深度解析方式,整理三大年假計算公式(週年制、歷年制比例計算、離職折現),讓HR及勞工能輕鬆掌握新法規變動,並透過圖表、案例,一次理解常見年假規定、Q&A及違規罰則。掌握本文,能大幅降低年假計算錯誤,保障雙方權益。 2025年年假規定總覽 勞基法規定:年資對照年假天數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8條,年資對照的年假天數如下: 年資 年假(特休)天數 滿 6 個月未滿 1 年 3 天 滿 1 年未滿 2 年 7 天 滿 2 年未滿 3 年 10 天 滿 3 年未滿 5 年 14 天 滿 5 年未滿 10 年 15 天 滿 10 年以上,每 1 年增 1 天,最多 30 天   重點提醒: 年假計算實用公式與制度基礎 什麼是週年制、歷年制?HR計算年假必備基礎 企業年假計算主要分為「週年制」與「歷年制」兩種制度,攸關員工特休獲得時點與折算模式: 制度 計算起點 特休給予時間 特點 週年制 員工到職日 每滿週年依規定增給 個別給假,計算公正 歷年制 每年1/1起 年初按比例給予 管理方便,人數多時適用 2025最新三大年假計算公式詳解 公式一:年資計算公式(基礎年假天數) 公式: 年資對應特休天數 = 依表格對照年資對應之天數 年資 特休天數 滿6個月~1年未滿 3天 滿1年~2年未滿 7天 滿2年~3年未滿 10天 滿3年~5年未滿 14天 滿5年~10年未滿 15天 10年以上每1年加1天、至30天 最多30天 重點:滿6個月立即享有,每滿週年重新計算年資,需於新年度或週年日主動核算。 公式二:曆年制特休比例折算公式 公式:…

臺灣大專院校退場:8個你應該避免的英文錯誤與常見誤解

臺灣大專院校退場:8個你應該避免的英文錯誤與常見誤解

臺灣大專院校退場現象因少子化與社會變遷日益嚴重,各界對於相關政策與英文溝通需求同步提升。本文彙整8個常見英文用語錯誤與誤會,幫助學生、師長、行政與家長在退場政策、公告與國際交流時,避免用語與溝通風險。專家建議對關鍵詞精準使用,有效落實教育政策與國際理解。 臺灣大專院校退場背景與現狀 退場潮數據與社會現象 根據教育部2024年統計,過去5年已有超過23所大專院校啟動或進入退場程序,預計未來5年仍將增加。這波退場浪潮衝擊師生權益、教職安穩,並延伸出語言誤用及政策理解挑戰。相關詞彙頻繁出現於新聞報導、升學指引、國際合作文件,精確溝通日益重要。 英文溝通在退場浪潮中的角色 隨著政策文件及國際合作增多,正確英文表達成為不可忽視的校內外能力。學生、教師與家長皆需克服用詞誤區,常見運用場合包括: 進一步參考台灣最常見的語言問題,請參閱 台灣英文易犯的5大錯誤:你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嗎? 以強化英文溝通技巧。 8個你應該避免的英文錯誤與常見誤解 針對申請外國學校或國際合作的英文文件常見錯誤,也可參考 芬蘭交換學生申請必知:避免這5個常見英文錯誤讓你順利申請 對比校際溝通常見的英文迷思。 實務中英文誤解案例與常見誤會解析 老師、家長、學生最常見的實務誤會: 更多有關政策公告、新聞英文的用法差異,也可對照台灣特殊用語與國際場景,例如「 颱風假英文怎麼說?5個常見用法與英文例句解析 」有助理解應對國際情境下語境的精細分別。 臺灣退場潮英文用語一覽表 退場階段 正確英文詞彙 不建議詞彙 學校宣布停辦 closure, closure announcement close, retirement 逐步退場 phase-out, progressive closure shut down 學生安置 transition assistance, student placement transfer (單一詞) 教職安置 placement support, faculty transition transfer 法人解散 dissolution retirement, stop 資產清算 liquidation, asset settlement shutdown 系所整併 reorganization merger (誤用) 合併校院 merger reorganization 政府介入下退場 mandated closure, involuntary closure phase out (誤用) 請務必根據不同階段及溝通對象,選用正確詞彙,避免法律與國際理解誤區。 8個英語關鍵錯誤與專家建議 最常見須避免的8個英文用法錯誤: 專家建議 結語 在臺灣大學退場潮加速之下,準確而專業的英文溝通能力,成為保障師生權益、促進國際理解及保護學校資產的核心。本文整理的8大常見錯誤與誤解,正是校內外所有參與者未來應該高度警覺的細節。 期望學校單位、行政、師長與家長對退場政策與相關英文專業溝通持續精進,與國際社會順利接軌。當語言精確無誤,政策與轉型將更加平順,為臺灣教育共創更穩健發展新頁。

大學退場鎖定60校:4個英文關鍵句帶你看懂2025台灣高等教育危機

大學退場鎖定60校:4個英文關鍵句帶你看懂2025台灣高等教育危機

台灣大學退場鎖定60校敲響高教危機警鐘。少子化衝擊、註冊率崩跌,不僅預示多所院校倒閉,整體青年與區域發展正面臨結構性風險。本文用4個關鍵英文句,帶你從數據、政策與產業面全覽2025教育動盪,並針對學生家長提供具體應對建議。把握最新趨勢,積極規劃學習與生涯,迎戰職涯新世代。 2025大學退場潮概況:少子化造成的教育震盪 大學倒閉潮事件簿 大學退場鎖定60校的警訊正式拉響。根據教育部與主流媒體報導,2025年有 2所大學已確定倒閉,多所學校註冊率跌破警戒線,預警名單不斷擴大。 年度 停辦大學 學校類型 學生安置數 教職員受影響人數 2023 明道大學、環球科技大學 私立科技/綜合 約900人 約400人 2023 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 技職/設計 – – 2025 大漢技術學院、一貫道天皇學院 技職/宗教 310+43人 24+7人 關鍵句(英文)1:“University closure is not just a number—it’s about people’s futures.”“大學退場潮不只是一組數字,而是攸關數千名學生與教師的未來。” 退場名單涵蓋哪些校? 根據教育部校務資訊公開平台及媒體彙整,待退場(停辦、轉型、被列專案輔導)學校以私立科技大學或規模小、地處非都市地區院校為主。 學生註冊率下滑,危機指數上升 近年大學新生註冊人數急遽下減。依教育部統計,2018年新生註冊人數約16.6萬人,2024年僅剩13.6萬人,六年銳減3萬名新生。 若趨勢持續,許多學校將無法維持基本教學規模。 學年度 新生註冊人數 減少幅度 2018 166,000 – 2021 145,000 -12.7% 2024 136,000 -5.5% 關鍵句(英文)2:“Falling enrollment rates threaten the survival of dozens of universities.”“註冊率持續下滑,數十所大學岌岌可危。” 大學退場鎖定60校背後的成因 少子化效應逆襲高教現場 少子化不僅影響基礎教育,更成為台灣高等教育最大危機來源。 根據推算,2028年全國大學新生招生名額將超過實際高中畢業人數,過剩名額恐超過5萬。 教育部退場審查標準 這些要件依照《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規範,決定學校是否列入待退場名單。 危機擴散至產業與地方 大學退場鎖定60校,不僅衝擊青年就業,地區發展亦受波及。 地方型科大、技術學院縮減,對在地人口結構與經濟活力更有長遠影響。如想進一步認識台灣私校消失與關鍵詞,可以參考 老牌學校退場:2025年台灣私校消失潮。 對學生與家長的現實衝擊 學生:「我的學校明年還會在嗎?」 不少學生擔心畢業證書失去含金量,校名「消失」可能對求職前景產生影響。部分學生已著手準備「轉學考」或跨校就讀。 家長:高教選校風險評估清單 風險項目 檢查要點 影響指數(1-5) 註冊率 是否低於70% 5 財務情況 扣繳薪資、拖延教學設備 4 地區影響 非六都、偏鄉位置 4 學科特色 冷門科系/技職學程…

時薪多少才合理?2025年家教老師英文補習行情大解析

時薪多少才合理?2025年家教老師英文補習行情大解析

在台灣英文家教市場需求年年攀高、雙語教育政策推進之下,家教老師的時薪行情與合理價位成為家長、學生與老師關注焦點。本文將以2025年最新數據,詳細解析不同類型英文師資的時薪範圍、各平台及補習班行情差異、影響薪資的主要因素,給你最全面的行情觀測! 2025年英文家教時薪行情現況 市場需求與家教老師時薪概觀 隨著雙語政策推進與家長英語焦慮提升,全台英文家教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在2025年,「時薪多少才合理」再次成為家長、學生與家教老師間的重要議題。根據1111人力銀行與104家教平台資料分析,2025年大學生家教、專業英文老師與補習班老師的英文家教時薪普遍比2024年成長5~10%,週末需求更勝於平日夜間。 若想了解更多同類型的打工行情,也可參考: 暑期打工月收破3萬?最新時薪與陷阱一次看 。 2025年家教老師時薪價碼帶分布表 身份類型 學歷專業 時薪範圍(台幣) 備註 大學生 英文/語文/外文系 300~550 課輔、初階會話;依據年級、能力調整 研究生/畢業生 英美語文/主修教育 500~850 多考慮教學資歷、證照 補習班老師 教師相關證照、專業資格 650~1200 多對一、分組教學會較低 海歸/母語老師 國外大學畢業/母語人士 900~1800 實體一對一、商務英文、口說面試訓練等 備註:時薪多少會因地區、學生年齡、教學經驗及課程難度彈性調整 影響家教英文老師時薪多少的主要因素 1. 教學資歷與證照 擁有TESOL/TEFL證照、大型補教經驗,能顯著拉高時薪。資深老師通常具備設計客製化課程的能力,能根據學生需求調整進度與教材,時薪自然提升。 2. 學生年齡及程度 國小至國中基礎英文補習,行情較低;升學考試、全民英檢、托福雅思等進階補習課程,時薪多落在中高價位帶。成人、商用英文因客製化需求,時薪亦較高。 3. 地區與上課方式 一線城市(台北、新竹、台中)因生活成本高,時薪多少往往比中南部高出15~30%。線上教學興起,使外縣市家庭可請到台北師資,但若需面對面教學,交通成本也會反映在時薪上。 4. 教學內容專業度 標準會話、基礎文法 vs. 檢定、商務英文,教學內容越進階,老師設計課程的難度越高,時薪跟著向上調整。 關於學生履歷與英文能力提升方案,也可以延伸參考 暑期打工月收破3萬?最新時薪與陷阱一次看:學生英文履歷 … 。 台灣主要英文家教平臺與補習班行情比較 家教平台行情(2025最新資料) 平台名稱 老師學歷要求 一對一線上時薪 一對一實體時薪 老師額外服務(批改作文、諮詢) 家教網A 大學生以上 300~800 350~850 100~300/次 補習中介B 碩博士/留學師資 600~1200 700~1500 150~500/次 語言學校C 外師/台師皆可 800~1600 900~1800 多數計入學費 補習班制行情概覽 補習班規模 老師資格 小班(1-5人)時薪 大班(6-20人)時薪 課程類型 連鎖大品牌 訓練半年、外語系 500~900 450~650 升學考試、文法會話、全民英檢 地方型班 自招、街坊師資 350~600 300~500 基礎英文、字彙拼讀、寒暑假營隊 補習班普遍按鐘點計算,若含備課/批改,單價會再提高10~20% 補充閱讀: 大學生時薪太低?這5個你必須避免的打工陷阱[5 Workplace…

年假計算英文怎麼說?5 個上班族常見錯誤用法與正確說法解析

年假計算英文怎麼說?5 個上班族常見錯誤用法與正確說法解析

年假計算的英文表達常讓上班族困惑,尤其是在跨國、國際職場上。本文以新聞報導方式,解說「年假計算」及相關主題的正確英文說法,整理出常見錯誤用法,並附上實用範例句和表格,幫助你專業又精確地溝通與申請特休假! 年假計算英文怎麼說?常見正式表達用法 「年假計算」的正確英文 在台灣職場上,「年假計算」通常譯為 annual leave calculation,或更正式可說 calculation of annual leave entitlement。詢問時可說:How is the annual leave calculated?「年假」即 annual leave,「特休」則是 paid leave 或 paid annual leave。 表格:年假計算相關英文單字與解釋 中文 英文表達 解釋 年假 Annual leave 指員工每年可享有的特休假天數 年假計算 Annual leave calculation 計算員工應得年假天數的方式 特休 Paid leave / Paid annual leave 帶薪假期,通常指勞基法規定的特別休假 年資 Years of service / Seniority 影響年休天數的年資條件 請假申請 Leave application 員工發出的請假申請表單/流程 假期剩餘 Remaining balance / Leave balance 還可請的休假日數 依比例計算 Pro-rata / Pro-rated 指按比例換算休假天數,常見於工作未滿一年者 「放年假」或「請年假」怎麼說最自然? 5 個台灣上班族常見年假英文錯誤用法解析 1. 錯誤用法:「calculate my holiday」 錯誤說法:Could you calculate my holiday for me?正確說法:Could you calculate my annual leave entitlement? 重點說明:在專業場合,holiday多指例假日,年假請用annual…

勞基法時薪英文怎麼說?2025年常見英文表達與會話避開5大錯誤

勞基法時薪英文怎麼說?2025年常見英文表達與會話避開5大錯誤

2025年,勞基法時薪英文如何正確表達,將直接影響你的履歷、面試與國際職場形象。 本文詳細解析法規詞彙、時薪專有名詞、常見誤用與討論情境,並以表格及實用例句輔助,協助讀者在英文溝通、履歷書寫、面試問答時精準無誤地描述『勞基法時薪』與相關薪資制度,避開外商或跨國工作中常見的英文陷阱。 勞基法時薪的正確英文說法 國際用語比較與勞基法定義 根據台灣勞動基準法(Labor Standards Act of Taiwan),「勞基法時薪」明確劃定了最低薪資標準,常見於兼職、工讀與臨時工時制的薪酬。在英文資料、政府公文以及國際人力資源網站上,「時薪」通常以 hourly wage、hourly rate 或 hourly pay 表達。 中文 最常見英文用語 適用場合 勞基法時薪 Minimum hourly wageHourly wage (under the Labor Standards Act) 法規解釋、正式合約 一般時薪 Hourly wageHourly rate 求職、面試、日常溝通 最低時薪 Minimum wageMinimum hourly wage 政策、勞動保障 重點提示:salary 指的是月薪或年薪,不可用於時薪(小時計算),而 wage、pay、rate 才是英語世界中討論時薪時的正確專有詞。 延伸閱讀:大學生時薪英文怎麼說?避免搞錯的3個常見翻譯陷阱 2025年國際熱門英文表達法解析 Hourly Wage vs. Hourly Salary 混用誤區 「Hourly wage」才是時薪標準說法,salary是月薪或年薪。在多國企業、人資網頁、法律條款與官方文件均明確區分,誤用「hourly salary」將會被誤解為完全不同的薪酬制度。 Minimum Wage、Legal Minimum Wage 法規語境 討論「勞基法時薪」,需配合法規原文進行專業用語表達: 例句:The legal minimum hourly wage is set by the Labor Standards Act. Hourly Rate、Hourly Pay—工作性質的應用 例句:Could you tell me what the hourly rate for this job is? 延伸閱讀:大學生打工要注意什麼?8個你絕不能忽略的英文面試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