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休規定英文怎麼說?5個你容易忽略的台美年假差異
隨著台灣與國際職場接軌,「特休規定」的英文表達與台美年假制度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詳細解析 annual leave、PTO等核心詞彙,並以表格揭示台灣與美國在特休計算、假別區分、國定假日數量及未休處理等五大差異,協助求職者與人資掌握跨國休假文化要領。最後提供實用英文請假信範例與Q&A,幫你提升溝通力與保障勞動權益。 特休規定英文怎麼說? 主要詞彙解讀 在商務溝通與人力資源文件中,特休規定的英文有多種表述:常見如「Annual leave」、「Paid leave」、「Paid vacation」等。分別適用於不同情境: 若描述美國職場帶薪休假,則常出現: 此類詞彙涵蓋年假、病假、事假,靈活度較高。 表1:台美「特休」相關英文詞彙對照 中文假別 台灣常用英文 美國常用英文 特休/年假 Annual leave Paid Time Off (PTO) 有薪假 Paid leave Paid leave 無薪假 Unpaid leave Unpaid leave 補休 Compensatory time (comp time) Comp time 台美年假制度總覽 台灣特休規定總覽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38條,台灣「特休規定」明確訂定特休天數隨年資增加。例如: 最高可至30天。 美國年假(Paid Time Off, PTO)概況 美國聯邦法律未規定法定年假,年假天數全由企業自訂。2023年美國勞工統計局(BLS)調查顯示,私部門全職員工平均年假(包含PTO)約10~15天,資深者可達20天以上。假別彈性大,是美國最大特色。 5個你容易忽略的台美年假差異 1. 「有法源特休規定」vs.「企業自訂休假政策」 台灣年假有明確法律保障,企業不得低於標準;美國年假多為公司自主規範,不同公司差距大。 2. 假別設計:「專業分流」vs.「全面彈性」 台灣將假別分病假、事假、特休, 有明確規定 ;美國以PTO總數給予,強調彈性整合。 國家 假別設計 典型說明 台灣 年假、事假、病假分立 各自獨立規範 美國 PTO(總和假) 彈性自主運用 3. 特休/年假起算認定方式 台灣以「年資對應特休天數,半年即享有」;美國多為「按月累積PTO」,年度或即日起算,彈性大。 4. 國定假日數量與放假模式 台灣多為10~14天(調整機動),搭配周末串聯;美國聯邦假日10天,是否放假由公司自主決定。 國家 國定假日天數 是否強制放假 台灣 約12天 大多行業強制 美國 10天 不強制,視公司 5. 未休假處理辦法 台灣特休未休可「補薪」或「結轉」;美國未休PTO是否可結轉、現金化,由公司政策或州法決定,加州等州規範較嚴格。 實用延伸:請假書寫與申請文化 請假英文信範例 台美請假文化差異 台灣請假多為事先書面審核,主管同意、表單送審為主流;美國則多以電子信件或HR系統線上申請,部分產業推「無限PTO」—但實際休假仍須和團隊協調。 常見Q&A:特休規定與台美年假 隨著國際職場交流頻繁,理解台美特休規定、休假設計與請假制度差異,將成為跨國溝通和保障權益的必備知識。無論求職、跳槽,或是HR專業管理,掌握正確的英文詞彙與業界趨勢差異,都是打造國際競爭力的基礎。